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有哪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办报的主角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办报的主角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2、各派报刊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发展壮大,报刊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3、办报地区有所扩大;
4、读者面大为扩大。
2、问答题 简述鲁迅和左翼文化团体以报刊为阵地反动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鲁迅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帅,和左翼文化团体通过报刊和多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鲁迅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帅,和左翼文化团体通过报刊和多种新闻活动,在国民党统治区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批判了“民族主义文学”等反动文化思想派别。
1)他们注意守住营垒,发扬“韧”的战斗精神。
2)他们重视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促进报刊上杂文文体的生长。
3、名词解释 史末特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美国女记者、作家、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1929以德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美国女记者、作家、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1929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身份来华。1934又任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华记者,曾主持左翼文化运动,参与创办《中国呼声》向世界报道“西安事变”真相。1937为撰写朱德传记赴延安收集素材。1938武汉失守后她随八路军、新四军采访写了许多著名战地通讯和报告文学。1941返回美国先后撰写了《中国红军在前进》等介绍中国革命斗争的通讯、报告、杂文、小说。周恩来评价说:“这些作品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个宝贵的贡献。”
4、名词解释 《劳动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创办的周刊,该刊向工人宣传只有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创办的周刊,该刊向工人宣传只有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才能得到解放。该刊最早刊载了《国际歌》歌词,存在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倾向。
5、问答题 简述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的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I、英文报纸的纷纷兴起
1841年,由于政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I、英文报纸的纷纷兴起
1841年,由于政治的因素,香港被英国侵略者所侵占。此后,由于大量英国移民进入香港,该地区的外国侨民居全国首位,为报刊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报刊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并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的一个重要基地。1841-1860年,据初步统计,香港先后出版的英文报刊有17种,加上中文报刊的数目,超过同时期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其他地区出版报刊的总和。但是1861年后,香港报刊发展开始日趋落后,香港不及上海。
当时影响较大的报纸有:
①《香港钞报》于1841年创刊,为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纸。
②《中国之友》于1842年创刊,自第二期与《香港钞报》合并,改名为《中国之友与香港钞报》,1844年,恢复本名单独发行。该报最初支持香港政府的立场,同时,特别注重中国新闻,尤其对太平天国做过较为系统的报道,并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这在香港的外文报刊中是比较少见的,曾经引起舆论界的注意。
③《广州记录报》由澳门迁至香港,更名为《香港记录报》,该保持反对香港政府的态度,十分重视刊登有关中国的材料。
④1845年,《德臣报》创刊,该报又名《德臣西报》、《中国邮报》,初为周刊,1862年起改为日报。一直到1974年,才停刊,这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政治上,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的合同,成为官方的出版机构。
⑤《孖剌报》DailyPress是香港早期的英文报纸,1857年10月1日创刊,最初报章头版有中文名称《每日杂报》,但约一年后这个名称已从报章上消失不见。俗称《孖剌报》、《孖剌西报》、《孖剌沙西报》,“孖剌”二字来自主编YorickJonesMurrow的姓氏。它发行了约八十年。1857年11月3日开始随报附送《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船头货价纸》最初逢星期一、三、五出版,刊载船期。《香港船头货价纸》在日本被官方翻印,命名为《香港新闻》,另外有已译成日文的版本,称为《香港新闻纸》。其后逢星期二、四、六附送《香港中外新报》,该报后来独立经营。
II、《遐迩贯珍》的问世
19世纪50年代,近代中文报业开始在香港出现,最早问世的是英国传教士创办的《遐迩贯珍》。
1853年,《遐》创刊,每月1日出版,它不仅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
虽然该报为传教士所办,但实际上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在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所占篇幅最多的是反映当前实施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既有报道中国和外国关系的新闻,也有反映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的新闻。
1854年12月出版的《遐迩贯珍》第一次刊出《时论》,评论清军攻打上海小刀会的时间,对清军将领的谎报军情和夸大战功做了揭露。
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遐》刊登的副刊是率先在我国中文报刊上推出广告收费举措的。
III、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
6、名词解释 "两大天职"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梁启超的主要新闻思想之一。即"监督政府&qu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梁启超的主要新闻思想之一。即"监督政府"与"向导国民"。
7、问答题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阐述了哪些重要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
②办报的路线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
②办报的路线与方针:全党办报。
③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行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战斗风格。
④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要向群众学习。
8、问答题 请说明邓拓杂文的特点,以及20C60s报纸杂文兴起的主要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邓拓的杂文特点:题材广泛,旁征博引,议论横生,将知识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邓拓的杂文特点:题材广泛,旁征博引,议论横生,将知识和思想熔于一炉,写的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文采赢得了群众的喜爱。他的文章虽然是短短的千字文,但是却将其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深的理论修养,精湛的写作技巧融为一体。杂文兴起的原因:为了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加知识。
9、名词解释 重庆《新华日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38年10月,《新华日报》迁至重庆出版,是中共中央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38年10月,《新华日报》迁至重庆出版,是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在周恩来等的领导下,该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0、问答题 宋代“小报”有哪些基本特点?为什么屡禁不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名称。
(2)“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3)“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进奏官)、使臣(地方各州郡临时派驻首都的官员)、在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小报”的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报道、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等时事性政治材料。
(5)“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6)“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
“小报”屡禁不绝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小报“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不刊登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人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形成信息渠道的多样化。
11、问答题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我国是否在开放新闻事业方面对外国做出了承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我国新闻事业面临哪些挑战和压力?应如何应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尽管我国在入世之后没有承诺新闻媒介将向外资开放,但是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尽管我国在入世之后没有承诺新闻媒介将向外资开放,但是与国外媒体的竞争是必然趋势。在新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传媒领域的融合与兼并愈演愈烈,而要与国外媒体进行较量,我国媒体的分散、低效、结构不合理,将会大大影响媒体的竞争力。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有关业外资本进入传媒领域的新的政策法规,在保证新闻媒介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基础上,壮大新闻媒体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在新闻信息传播及相关领域的竞争力,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12、问答题 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屡禁不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特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特点:
小报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的名称。“小报”和“新闻”都是当时读者对它的习惯性称呼,用以区别于正式的官报。
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北宋以前,还没有专业化,徽宗时期以后,才逐渐形成唯一种职业,社会上开始有了一些“专以探报此事为生”的人。
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 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小报”的主要内容是: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等时事性政治材料。
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泛。
小报本身并没有言论,只是通过它所选刊的文件和消息来表示它的倾向。
小报的出版,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
屡禁不绝的原因:
宋代封建统治者为了查禁“小报”,曾颁布过很多谕旨和法令。北宋时期还没有制定出专门的条例,但是已经有了不少限制“小报”出版和查缉惩治小报发行人的规定。
南宋以后,由于小报发展迅速,社会上以小报为先,以朝报为常,引起了当局的注意,这才加强了对“小报”的限制,并陆续颁布了对小报的禁令。
但是终宋之世,小报始终没有被完全禁绝,这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有一定的生命力的。
13、填空题 两汉和魏晋时期。首都长安设有工地方官员和周边属国通奏报,待朝宿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邸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邸
14、名词解释 《中国女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07年由秋瑾在上海创办的通俗月刊。该报把提倡女权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07年由秋瑾在上海创办的通俗月刊。该报把提倡女权和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相结合。仅出两期,因秋瑾被捕就义而停刊。
15、问答题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取得了哪些成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在思想政治上肃清了王明错误思想的影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在思想政治上肃清了王明错误思想的影响。
2、在组织上加强了党 对报纸的领导,加强了报社的领导力量。
3、在办报方针上依群众路线,号召"全党办报"。
4、在作风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在新闻理论上,强调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
16、问答题 简述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原因、特点及代表刊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成因
①维新派人士要向全社会宣传自己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成因
①维新派人士要向全社会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要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报刊是最好的工具。
②光绪皇帝的允许和支持为报刊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2)特点:1、数量多2、地区广3、品种多
(3)代表刊物:《知新报》、《国闻报》(、《湘报》与《湘学新报》等。
17、问答题 简述梁启超的主要新闻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耳目喉舌"论:认为报纸的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耳目喉舌"论:认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2)报纸的"两大天职"说:①"监督政府",②"向导国民"。
(3)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
①"宗旨定而高",②"思想新而正",③"材料富而当",④"报事确而速"。
(4)健全舆论的主张,阐述了什么是舆论,舆论的形成,报纸与舆论的关系等。
(5)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和煽动的方法。
18、问答题 文革小报有哪些特点?它为什么会兴起,又为什么会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文革小报是文革时期随着红卫兵组织和^造**组织的出现而出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文革小报是文革时期随着红卫兵组织和^造**组织的出现而出现的。小报多为不定期出版,没有正式、固定的编辑机构,随意性很强。内容多为文革摇旗呐喊,进行派系斗争等。小报主要活跃在1966年夏至1968年秋,中共中央对小报的发展采取了支持态度,造成小报的兴起。随着红卫兵组织的解体和学生的上山下乡,小报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19、问答题 促使唐代出现早期报纸的条件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交通发达,驿传空前发展,制度完备,有专人掌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交通发达,驿传空前发展,制度完备,有专人掌管。
(2)唐代藩镇制度使地方节度使对朝廷十分关心,他们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3)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4)文化发展,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步入仕途也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20、填空题 两份()的价值,在于为我们十足的的提供研究进奏院的关键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敦煌进奏院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敦煌进奏院状
21、问答题 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什么?它的出版有何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I、第一份报刊:
《中外纪闻》(万国公报)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I、第一份报刊:
《中外纪闻》(万国公报)该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最早的报刊,1895年8月,由康有为在北京创办,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初名《万国公报》,双日刊。每期刊载内容论说没有其他内容,主要是公车上书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把它作为维新思想宣传和联络的工具,加快了维新力量的强大。
1895年,京师强学会成立之后,于12月将《万国公报》改 91eXaM.org名为《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刊物。
《中外纪闻》仍为双日刊,仍由梁启超、梁大燮任主笔。除了刊登论说之外,该刊还刊登中外新闻和报摘,还有上谕。
II、意义:
《中外纪闻》的出版,受到了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政府官员以及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欢迎,也使得更多的中国人“渐知新法之益”,“识议一变”。
22、名词解释 《晋察冀日报》
点击查看 91ExAM.org答案
本题答案: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版最早的一份报纸。1937年在河北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版最早的一份报纸。1937年在河北阜平创办,当时称《抗敌报》,1940年改名为《晋察冀日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主办,1938年改组为晋察冀边区党委的机关报,改名后成为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邓拓任社长兼总编,社址几度迁徙,抗战胜利后,1945年迁至张家口出版。
23、问答题 简述“拒检运动”的经过及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社机构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社机构的支持下,不顾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重庆16家杂志社拒检声明一发表,立即得到了整个文化界的支持与响应。此后,拒检运动扩展新闻界。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为了缓和国内外矛盾,国民党当局被迫于宣布自10月1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
24、名词解释 《红色中华》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1931年在瑞金创刊,初为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1931年在瑞金创刊,初为周刊。 配合党政中心任务,积极进行了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的宣传。后改名《新中华报》。
25、问答题 试述《中央日报》、《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三大报系的形成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为台湾地方性报纸中规模最大、影响较大的报纸。《中央日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为台湾地方性报纸中规模最大、影响较大的报纸。《中央日报》系统的报纸都是国民党党、军、政部门的机关报;《联合报》1951创刊于台北,和《中国时报》是两大地方性报业集团,由《民族报》《全民日报》《经济时报》三家合并而成;《中国时报》集团以《中国时报》为中心,前身是《征信新闻》,为台湾岛发行量最大的报纸,85年改名《时代周刊》,92年又改名为《中国时代周刊》。
26、问答题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民营报业的中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民营商业报刊的中心总是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是中国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民营商业报刊的中心总是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是中国民营新闻业的中心。
(1)优越的地理环境。
(2)开埠之后外国政治,经济,文化势力的渗入,带来了在西方国家已经很成熟的新闻事业。
(3)上海不是政治中心.而且清政府不能直接管辖到租界.这使得民营报刊的生存环境相对较好.
(4)上海在开埠后迅速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市民对信息的需求和支付能力是全国之冠。
27、名 词解释 《京话时报》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北京历史上第一种销数逾万的报纸。1904年由彭翼仲创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北京历史上第一种销数逾万的报纸。1904年由彭翼仲创办于北京,政治倾向保皇立宪。该报以中下层市民为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目的是“开民智”。该报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官府积弊,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为扩大影响,该报在京城菜馆设讲报处,街巷设阅报牌。后被清廷以莫须有罪名查封。
28、问答题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新闻事业在新闻观念上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有何体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事业发生的最大变化首先体现在新闻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事业发生的最大变化首先体现在新闻传播观念上.从摒弃阶级斗争论到继承发展喉舌论,从承认新闻是一门科学,承认新闻事业具有其自身的传播规律开始,到引进西方传播学的观念开始舆论学研究,受众研究,在不同阶段,新闻观念的革新总是与新闻实践密切相连。没有新闻观念的变革,就没有新闻改革的深入。因此,在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论与喉舌论的同时,我们也借鉴西方传播学的观点,丰富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
29、问答题 简要评述范长江西北采访的成果与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1932年进入北大哲学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1932年进入北大哲学系,1933舍弃血液,投身抗日救国运动。1934年成为《大公报》撰稿人。范长江西北采访的成果——《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从1935年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对西北采写的历程。行程万余里,观察红军北上动向,考察了西北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大公报》采写了数十篇通讯,后汇集出版了《中国的西北角》一书。范长江的通讯,不仅揭示了国民党腐败政府统治下西北的黑暗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而且第一次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红军发展和成长的过程。许多读者通过范长江的通讯加深了对共产党和红军的了解。《塞上行》一书:1936年,范长江深入内蒙西部,采写了通讯《忆西蒙》;西安事变发生后,他不顾个人安危,进入事变中心进行采访,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人;在延安,范长江采访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这使得他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1937年,范长江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西北近影》等系列通讯。这些通讯后来汇集为《塞上行》一书。此书与《中国的西北角》一书成为其新闻通讯的代表作。范长江的西安、陕北执行的系列通讯,出色地向全国公开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传播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政策,反映了陕北根据地红军和人民的生活,描述了共产党领导人物的风貌,受到了广大群众、各阶层爱国人士的重视和欢迎。范长江是当时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采访报道红区情况的第一位中国记者。1939年,范长江脱离《大公报》。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爱国的民主记者转变为一名自觉地为民族和阶级利益奋斗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的西北通讯,内容充实,紧扣时代脉搏,笔墨简洁生动,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30、问答题 《新青年》是怎样的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15年-1918年是急进的民主主义刊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15年-1918年是急进的民主主义刊物。
1918年-1921年是社会主义刊物。
1921年-1926年是党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2、它的宣传内容是: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3、《新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早期地宣传提倡了科学民主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扫清道路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五四运动中的宣传又为五四运动指出了方向。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新闻学与传播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国新闻传播史》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