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多项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A.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B.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
C.玄学的兴起
D.儒学的繁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填空题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作者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汤用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汤用彤
3、填空题 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上层文化中,还形成了一套农政思想,农政思想的核心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政绩观、勤农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政绩观、勤农观
4、单项选择题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的象征。
A.仁义、忠诚
B.正义、正气
C.万物有灵
D.驱邪逐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问答题 简答我国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的表现及产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儒家赞美士耕、尚贤举才思想,由于它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经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儒家赞美士耕、尚贤举才思想,由于它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因而对上、下阶层的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隋唐后,实行科举,寒士崛起,更塑造了中国人的读书心态和生活道路。在社会各阶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进己的途径。这就造就了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奋斗传统,使他们蔑视社会等级,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满怀昂扬的自我意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奔放的爱国激情建功立业。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高亢、明朗、雍容、浪漫、从容不迫的气质。
6、问答题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哪几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两次:一次是从汉到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两次:一次是从汉到唐几百年间,南亚印度佛教文化的传人;一是从明清之际到近现代,欧洲西方文化的传人。这两次中外文化交汇的影响之大,足以构成划分中国文化史分期的重要界碑。
7、多项选择题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宋明以来儒学的两脉分支,其不同在于()。
A.前者偏重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B.前者强调“积学成圣”即后天的学习,后者强调直指本心即知即是行
C.前者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后者注重张扬个性
D.前者向内心求理,后者向外物求理
E.前者属于今文经学,后者属于古文经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多集中于()。
A.《大雅》
B.《小雅》
C.《颂》
D.《国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填空题 祭祀天地的仪式还有庙祭和郊祭,都始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周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周代
10、填空题 宋代福建女子林默娘因善观气象,具有法力而救人无数,被海峡两岸奉为神明,被尊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妈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妈祖
11、填空题 《祭侄稿》是()的真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颜真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颜真卿
12、问答题 论述黄河、淮河由利变害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国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母亲河。在公元10世纪以前,黄河虽有改道现象,但并不严重,基本上是稳定的、安流的。所以,人们利用黄河水引进农田,使西北地区良田千里,经济发达,尤其是关中地区,成了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但是,从lo世纪即唐五代开,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这样就加重了黄河水土的流失。而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得黄河的泥沙含量越来越大,以致在下游平原地带形成了地上悬河,使得黄河流域的水灾从总体上看,是呈逐渐加深加重的历史趋势。另外,与黄河的迁徙互为因果的是北方原有的大量湖泊的淤塞以至于消失。从古代有关文献看,华北地区曾有过不少湖泊,如大陆泽、大野泽、荥泽、雷夏泽等,随着北方气候的干旱,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渐趋淤塞,而最终导致它们淤平的是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没有这些湖泊的吞吐作用,黄河的危害更加严重。到了明清以后,黄河夺淮人海,又造成了淮河流域的大灾难;而淮河在此以前,直是一条河床很深便于航运的“利河”。明清统治者片面地保护大运河交通,不从根本上对黄、淮加以治理,最终酿成了更大的灾害。总之,黄河、淮河由利河变成害河,固然与自然方面气候变冷、植被不易恢复有关,但无视自然规律“自作孽”的人为因素还是更主要的。
13、单项选择题 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
A.东部文化的西移
B.西部文化的东移
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
D.北方文化的南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单项选择题 《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
A.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博学
B.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C.慎思、明辨、博学、审问、笃行
D.博学、明辨、笃行、审问、慎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单项选择题 《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规定的本质是什么?()
A、人人生而平等
B、人人生而有不被杀害的权力
C、人人生而有追求美好的权力
D、人人生而自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问答题 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化成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1、农业的发生是人类历史划时代的大事。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农业起源中心中,中国独有其二,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耐旱谷物农业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
2、石器的磨制和钻孔,体现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磨制石器的发展与农业发生同步。
3、陶器的制造是贯穿于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手工业。制陶技术经历过贴塑、泥条盘筑及慢轮加工和快轮加工几个大的阶段。快轮加工陶器在仰韶文化时就已经出现,经过不断提高,到龙山时期已遍及黄河及长江流域。陶器的烧制还带出了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青铜器制造。龙山文化时代,除良渚文化外的所有文化遗址,都曾发现过铜器,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17、单项选择题 中央政体为二府三司制的朝代是()。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填空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玉山”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玉禹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玉禹山
19、问答题 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传统礼俗的核心是保证宗法的伦理关系,因此传统礼俗规约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传统礼俗的核心是保证宗法的伦理关系,因此传统礼俗规约有着鲜明的伦理色彩。其特点是:
①传统礼俗的等差性,严整的礼俗制度维持的是不平等的社会秩序。
②传统礼俗的调和性,注意等级关系之间的协调。
③传统礼俗的规范性,这是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礼俗对社会生活的规范是通过礼义原则与礼俗规制的内容结合实现的。
20、名词解释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董仲舒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董仲舒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21、单项选择题 将儒学神秘化,把儒家“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相比附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代儒学
D.明代儒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问答题 简述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的四大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属于温暖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属于温暖期。这个时期的时间下限正好是商朝末年。那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有野象等亚热带动植物。
2、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1400年是寒暖交错期。这个时期是西洲到明朝的初期。
(1)其中西周前期为温暖期,之后进入寒冷期。
(2)春秋至西汉时期,又进入第二个温暖时期。
(3)东汉、三国至南北朝,是第二个寒冷时期。
(4)从隋唐至北宋时期,又进入第三个温暖期。
(5)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第三个寒冷期
(6)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进入第四个温暖期。
3、从公元前1400年到1900年为寒冷时期。也称为“方志时期”。
(1)第一冷时期为50年,从明成化六年(1470年)到正德十五年(1520年)。
(2)第二冷时期从明秦昌元年(1620年)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长达100年之久。
(3)第三冷时期从清道光十六年(1837年)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共50年。
4、第四个大的气候使其从1900年开始,竺可桢称之为“仪器观测时期”。
23、填空题 故宫的建设是遵循了先秦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遗范三朝体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遗范三朝体制
24、填空题 在我国古代,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缺笔,拆字,删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缺笔,拆字,删字
25、填空题 缠脚之风兴起于五代末年末年,到()代普遍流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宋
26、填空题 《黑葡萄图》是()的作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徐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徐渭
27、问答题 17~18世纪西方对中国介绍的书籍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7—18世纪西方对中国介绍的书籍有:16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7—18世纪西方对中国介绍的书籍有:1676年法国魁奈的《中国的专制主义》、1776年法国出版34卷的《耶稣会士书简》、杜赫德神父的《中华帝国全志》、格鲁贤的《中国志》和《中国杂纂》、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中国文明史》等。
28、多项选择题 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包括()。
A.《尚书》
B.《韩非子》
C.《战国策》
D.《国语》
E.《春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单项选择题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五谷、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生产使中国成为农业发源地之一,马、牛、羊、猪、鸡、犬等家畜饲养已十分普遍。这些表现形式都属于()。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制度文化
D.不属于文化范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问答题 试论我国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水&plus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水±资源和灌溉条件不尽一致。因此,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各自地区生态条件的生产习惯,创造了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耕培水稻,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梁、玉米、谷子、稗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浇灌等。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民族学与文化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民族学与文化学:中国文化概论》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