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问答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有什么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组合关系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是语言单位按线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组合关系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是语言单位按线性次序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又叫横向线性关系。比如“吃”可以通“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又如“看书”这个结构是由“看”和“书”这两个语言单位构成的,“看”和“书”在看书这个结构中所发生的动宾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是通过联想类比形成的单位间相互替换的关系。例如“吃米饭”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事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又如:“看书”的“看”可以由“买、写、借”等替换。
作用: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简化了语言系统。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而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一个句子都必须是新的组合关系,那么语法规则将不计其数,难以掌握。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两种根本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问答题 什么是组合关系?怎样认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如何运转的呢,二层性的核心以少驭多是怎样实现的呢?这主要是依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条规则是驾驭语言系统运转的“纲”。
什么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语言具有线条性特点,也就是符号与符号是依次挨个出现的,不可能同时出现,因而具有时间性,不具有空间性。正因为符号是先后依次出现的,哪些符号先出现,哪些符号后出现,相互之间组合起来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所以符号的组合顺序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顺序不同,位置不同,组合起来的关系就不同,意义也不一样。例如“蓝天”和“天蓝”、“菜香”和“香菜”等。可见,我们从语言这个巨大的材料库中抓一把词语出来,不是随便往外一撒就组成了句子,而要把这些词语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一定顺序,才能构成表达意义的单位。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例如:
我吃饭――我饭吃――饭我吃――饭吃我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说第一句,第二三句在一定的场合也能说,但第四句绝对不能说。可见,符号的组合顺序不是任意性的,而是有讲究的,就是结构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组成上一层或上一级的一个结构单位,好像一个个连接在一起的链圈,一环扣一环,组成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
3、单项选择题 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A、转换关系
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
D、聚合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问答题 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世界上为什么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世界上为什么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5、问答题 简述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
6、单项选择题 语言融合的情况包括():
A.自然融合和共同融合
B.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C.被迫融合和共同融合
D.自愿融合和自然融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问答题 简述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就有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人类的大脑具有“遗传机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人类的大脑具有“遗传机制”,其中有一部分肯定是后天才获得的非本能的知识,如词语、发音等个别的语言现象,而另一部分则可能是人先天就具有的本能的知识,如语类、层次等最基本的句法原则。美国当代语言学家乔姆斯最早提出这样一种假设。他认为人的大脑中储存的语言知识应分作两类,一类叫做“语言能力的知识”或“普通语法”,这是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另一类叫做“语言运用知识”或“个别语法”,这是各民族语言所特有的。前者是一种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获得的知识,后者则是人出生以后在一定环境下通过学习掌握的。人出生时大脑的构造已经决定了人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这部分能力人人都有,人人都一样。根据这种假设,人以大脑中的普通语法为内因基础,以所处的语言环境为外因条件,最终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和具有完备的语言能力。
当然“语言遗传机制”到底是什么东西目前还不能肯定,若能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最终证明人类语言是否合格和各种变化的现象都是受到普遍原则限制的结果,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儿童在短短丙三年内就能学会复杂的语言,因为这一部分普通原则是不必学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本来就储存在大脑的某个部位中的。
8、单项选择题 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拼音文字是()
A.古埃及文字
B.古希腊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中国的甲骨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名词解释 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形成关系指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功能性差别。即语素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形成关系指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功能性差别。即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选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但各级语法单位所含成分的数量不一定增加。
(2)汉语“好”,即是语素,也是词,还可能直接成为句子,就反映了这种关系。
10、名词解释 语(词)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要素。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要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
11、问答题 简述语言和思维在地位、作用上的两种不同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种观点就是语言决定思维,即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种观点就是语言决定思维,即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包括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果,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语言学家沃尔夫,他们的主要观点是“语言相关论”。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语言确实对思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语言的作用,不能说语言决定思维,而更主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目前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12、填空题 和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时、()、()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体;人称;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体;人称;态
13、名词解释 词义的演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14、问答题 两个人在争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个人说先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就无法思维;一个人说先有思维,因为语句是思维的成果,没有思维,人们无法把散沙一样的词语组合成句.你认为谁的观点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两个人的话看似有理,由于割裂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所以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两个人的话看似有理,由于割裂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所以都是无理的,都是片面的.首先,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不能脱离语言;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想,人际之间的交流无从谈起,语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意义.其次,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不可能一个社会发展到语言和思维脱节的地步,语言水平很高而思维水平很低,或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
15、名词解释 替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替代是用代词替换某些词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替代是用代词替换某些词语。
16、填空题 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异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异化
17、单项选择题 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
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
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填空题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三个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法
19、问答题 音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辩义功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辩义功能)
2、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
3、总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
20、名词解释 合作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真实准则、适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21、名词解释 外围语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22、名词解释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图示为:音位Ø;语素à词à句子.
23、问答题 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心是什么?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即由较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即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的单位。
②语言符号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由语素、词和句子三级构成。
③语言装置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的特点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单位后,数量成倍扩大,如几千个语素构成几万个词,几万个词又构成无穷的句子。
24、问答题 以实例说明义素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步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义素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确定对比的范围。一般来说,义素分析应该先从指称事物最小类别成员的一组词语开始,如有需要,再进一步扩大对比分析的范围。分析“男人”的义素,可以先从“男人”与“女人”、“男孩”的对比开始,因为它们同属于“人”这个最小类别。
(2)比较词义的异同。对比的范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成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也就是提取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比如要分析“男人、女人、男孩”的义素,可以首先比较这三个词的意义,从中提取出共同义素[人],然后将“男人”与“女人”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男性],再将“男人”和“男孩”比较,提取出区别义素[±成年]。利用这些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不仅可以使这三个词的意义互相区别开来,而且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的词语相区别。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不同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这是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
25、问答题 语法研究中对语法现象的划分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把语法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词法部分,一个是句法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把语法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词法部分,一个是句法部分。这种分法是传统语法学提出来的。
(2)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一种叫组合规则,另一种叫聚合规则。这种分法是结构语法学提出来的。
(3)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核心语法层面,一个是外围语法层面。现代形式语法学较多采用这种办法。
26、单项选择题 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中,区别不同的意义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的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音色又叫音质,音素和音素之间的区别主要是音色不同,和其它几个没有关系。
27、问答题 简述语言和非抽象思维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抽象思维以外的思维,特别是感性思维,叫做非语言思维,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抽象思维以外的思维,特别是感性思维,叫做非语言思维,文化意识和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叫做形象思维,这二者统称为非抽象思维,非抽象思维虽不一定需要语言,但非抽象思维也不是完全没有或不需要语言参与。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察,儿童在手势思维和直觉思维阶段,不但逐步把手势和直觉与词语联系起来,而且词语也帮助儿童发展了这一个阶段的思维活动。至于发散思维,无论是人的情感、美感还是文化意识,都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或者反映到语言文字上面。
28、问答题 怎样掌握辅音的发音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学习辅音,除了要发准各辅音外,还须在理论上掌握每个辅音的发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学习辅音,除了要发准各辅音外,还须在理论上掌握每个辅音的发音要素的各方面,会描写辅音的发音特点,能够根据发音特点的描写写出相应的辅音,能比较两个辅音的异同,也就是能够指出一个辅音同另一个辅音的区别特征。
由于辅音的音色是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声带是否振动、气流强弱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描写一个辅音的发音特点时,就必须把诸方面的因素都考虑到,这样才能把一个辅音同另一个辅音区别开来。比如t,只说是舌尖前、清、塞音是不够的,因为t‘也是舌尖前、清、塞音,这样二者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必须说明是否送气,所以t的发音特点是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t‘是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29、问答题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怎样互相联系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聚合关系是指语言链条上具有相同作用、互相能够替换的符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聚合关系是指语言链条上具有相同作用、互相能够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在语言的组合链条上,每一个符号都是可以替换的,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可以换用,而且替换后语言结构的关系和功能不变。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具体结构中的符号和用来替换的符号)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如果替换后发生了变化,那就说明替换的符号和被替换的符号功能不同,没有聚合关系。
语言中的每个词语,都不是孤零零的,都要与别的词语发生关系。因此,每个词语,在语言系统中实际上都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交叉点上。词语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上面的四个句子,每个句子由三个单位组成,如第一句“李明学习语法”,“学习”同“语法”发生组合关系,“学习语法”同“李明”发生组合关系,“李明”与“语法”之间没有直接的组合关系,它们之间就不能组合。从语句的结构层面来说,这里的三个结构单位的位置,每一个位置上有一个结构单位,彼此前后相续,组成一个句子。这是汉语语法的一条组合规则,一般称之为“主--谓--宾”。每一个位置上的结构单位都可以用别的单位来替换,从而构成一个新的句子,例如句首位置的“李明”换之以“小王、“张三”或其他什么结构单位,句中的“学习”可以换成“研究、讨论”之类的单位,就构成了不同的句子。在同一位置上能进行相互替换的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可以将它们归为一类,例如将句首主语位置和第三个宾语位置上能相互替换的单位归为一类,称为名词,将第二个位置上能相互替换的单位归为一类,称为动词,等等。抓住这样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大体上就能分析语句的语法结构。
30、多项选择题 下面提到的研究内容,属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范畴的是()
A、外语教学的规律
B、母语教学规律
C、社交称谓语的演变规律
D、语言规范化问题
E、语言信息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E
本题解析:社交称谓语的演变规律属于社会语言学的范畴。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语言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
语言学:语言学概论》题库,
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
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
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
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