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温病学试题及答案(每日一练)
2023-02-13 03:34: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基础医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基础医学:温病学》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1、单项选择题  “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者,治宜选用()

A.一加减正气散
B.二加减正气散
C.三加减正气散
D.四加减正气散


点击查看答案


2、填空题  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与一般阳明腑实证,辨证的关键是后者不致(),神昏的程度也()。


点击查看答案


3、问答题  湿温病变为什么以脾胃为中心?


点击查看答案


4、填空题  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为()之征象;苔黄干燥为()之征象,舌紫晦而干为(竭)之征象。


点击查看答案


5、填空题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点击查看答案


6、问答题  伏暑暑湿挟滞,阻结肠道,应如何治疗?为什么不用承气汤?


点击查看答案


7、填空题  新加黄龙汤体现的治法是()


点击查看答案


8、填空题  舌苔主要反映(),舌质主要反映营分和血分的病变。


点击查看答案


9、填空题  温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10、填空题  “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语出:()


点击查看答案


11、问答题  何谓“辛开苦降”?


点击查看答案


12、填空题  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本病发生在秋季。


点击查看答案


13、单项选择题  三仁汤中用“杏仁”主要是取其什么作用()

A.止咳平喘
B.化痰散湿
C.轻开上焦肺气
D.润肺止咳


点击查看答案


14、填空题  叶天士引张凤逵所说:“()”,概括了暑温邪在气分阶段不同证型的治疗大法。


点击查看答案


15、问答题  简述秋燥与伏暑如何鉴别。


点击查看答案


16、填空题  “中热”即“()”。


点击查看答案


17、填空题  薛生白在《湿热病篇》湿热证提纲中指出:“湿热证,(),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点击查看答案


18、问答题  列出温病发热常见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19、问答题  热甚动血证有什么表现?


点击查看答案


20、问答题  湿热流连气分的治疗及转归是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21、填空题  温病舌诊除了准确掌握舌苔、舌质、舌态征象外,尤要注意(),注重舌象的动态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22、单项选择题  薛生白治疗“邪入厥阴,主客浑受”证,所用方为()

A.仿吴又可三甲散
B.仿吴又可达原饮
C.仿吴又可桃仁承气汤
D.仿张仲景小柴胡汤


点击查看答案


23、填空题  舌淡红无津,色不荣润见于()


点击查看答案


24、填空题  首先提出“湿温”病名的著作是:()


点击查看答案


25、填空题  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26、填空题  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战国至晋唐时期,成长阶段是宋至金元时期,形成阶段是()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27、问答题  请论述“大头瘟”的病机演变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28、填空题  温病瘥后正虚未复的治法有(),滋养胃肠,补养气血。


点击查看答案


29、问答题  温病神昏谵语的病机有哪些?表现如何?


点击查看答案


30、填空题  壮热,汗多,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壮如杨梅,脉细数,其治疗方法是()


点击查看答案


31、填空题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点击查看答案


32、填空题  温病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苔燥,脉数。其诊断是秋燥,辨证是()。


点击查看答案


33、填空题  患者,男,15岁,8月10日晚野外露营后,第二天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胸痞心烦,舌苔薄腻,脉浮紧。此患者辨证为:()


点击查看答案


34、填空题  初秋,病人身热夜甚,神昏谵语,口干而漱水不欲咽,皮肤,粘膜出血斑进行性扩大,斑色青紫,舌深绛或紫暗,其辨证是:()


点击查看答案


35、问答题  试述伏暑郁阻少阳的证候,治法和常用方剂。


点击查看答案


36、填空题  身热心烦,口苦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37、填空题  暑热直入肝经而突发晕倒,痉厥,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等为“暑风 ”,亦称“()”。


点击查看答案


38、单项选择题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吴鞠通所谓的白虎汤应用禁忌()

A.脉浮弦而细者
B.脉沉者
C.不大便者
D.汗不出者


点击查看答案


39、填空题  温病气分证可见的热型出壮热外,还有(),(),()。


点击查看答案


40、问答题  简述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法、代表方。


点击查看答案


41、填空题  夏日卒然晕倒,手足抽搐,厉声呻吟,角弓反张,为:()


点击查看答案


42、填空题  湿热酿痰,蒙蔽心窍可归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43、填空题  叶天士《温热论》指出:“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为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浊邪害清也。”


点击查看答案


44、填空题  湿温初起,治疗时的三禁是指()、()、(润)


点击查看答案


45、填空题  患者,31岁,初憎寒壮热,继而头面红肿热痛,咽痛,经治疗证情好转,头面红肿热痛也消失,但仍有口渴欲饮,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红少津,脉细微数,其治疗宜选用()


点击查看答案


46、填空题  温病后期小便频数量多,口渴引饮,腰酸肢软,头晕耳鸣,舌淡,脉沉细。治疗宜用:()


点击查看答案


47、问答题  什么叫“辛凉平剂”?


点击查看答案


48、填空题  暑湿病,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四肢困倦,神疲乏力,小便短赤,大便溏薄,苔腻,脉濡滑带数。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49、填空题  暑湿的治疗应以清暑热、()、调气机、和脾胃为基本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50、填空题  顺传的特点是病邪以(),正气逐邪外出,()。


点击查看答案


51、填空题  上焦的病变范围主要包括()和()。


点击查看答案


52、填空题  温病热退,干咳或痰少,口、鼻、咽、唇干燥乏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其治法宜滋养肺胃阴津,方用()。


点击查看答案


53、填空题  湿温病症见“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以何方主治()


点击查看答案


54、单项选择题  湿热证,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者,腠理暑邪内闭。治宜选用()

A、六一散
B、碧玉散
C、益元散
D、鸡苏散


点击查看答案


55、填空题  燃照汤和蚕矢汤,两方组成中均共有()


点击查看答案


56、问答题  简述《温热论》中邪留三焦的治疗及代表方。


点击查看答案


57、问答题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是指哪五证?其证治方药分别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58、问答题  试述伏暑的病因特点和发病原理?


点击查看答案


59、填空题  湿温病,湿热困阻中焦,湿热并重,治宜辛开苦降,清化湿热,方用()。


点击查看答案


60、多项选择题  三仁汤是由下列哪些药物组成()

A.生苡仁、白蔻仁、杏仁
B.厚朴、半夏
C.滑石、白通草、竹叶
D.滑石、木通、竹茹
E.白蔻仁、杏仁、桃仁


点击查看答案


61、填空题  温病无汗初起为()所致,极期为()所致。


点击查看答案


62、填空题  吐血便血,斑疹密布可归属于()


点击查看答案


63、填空题  上焦温病的转归(1)(),(2)(),(3)()。


点击查看答案


64、填空题  观察白瘖的临床意义①(),②()。


点击查看答案


65、填空题  湿热蕴毒,蕴毒外发之“毒”症表现为()。


点击查看答案


66、问答题  何谓邪正合治法?


点击查看答案


67、问答题  请简述“大头瘟”风热毒邪犯卫的临床表现,治法和常用处方的方名。


点击查看答案


68、单项选择题  “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治宜()

A、辛开
B、开泄
C、辛泄
D、辛泄佐清热


点击查看答案


69、问答题  温病瘥后正虚未复如何分别调治?


点击查看答案


70、问答题  什么叫“阴虚火炽”?


点击查看答案


71、填空题  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72、填空题  湿热类温病既有()的病理特征,又有伤阴、伤阳的不同转归。


点击查看答案


73、填空题  临证通过观察牙齿及牙龈的色泽、润燥等,可帮助判断温病发展过程中()等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74、填空题  霍乱转筋的病机为()


点击查看答案


75、问答题  简述春温虚风内动证的临床表现及其治法。


点击查看答案


76、填空题  素有内伤,感受疫毒,而出现身热,口不渴,默默不语,神识不清,胁下刺痛,时有肢体疼痛,脉数。其辨证为正衰邪恋,选方为()。


点击查看答案


77、填空题  湿温初起的脉象、舌苔表现是()。


点击查看答案


78、填空题  增液通便法代表方剂为()。


点击查看答案


79、问答题  何谓脏腑合治法?


点击查看答案


80、填空题  从概念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来的医家是()


点击查看答案


81、填空题  温病证见:高热汗出,面赤气粗,口渴欲饮,脘痞身重,苔黄微腻,脉滑数,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82、多项选择题  《温热论》中对邪留三焦的治疗所用药物有()

A、蒿芩清胆汤
B、温胆汤
C、泻心汤
D、杏、朴、苓
E、杏、蔻、橘、桔


点击查看答案


83、问答题  如何理解“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


点击查看答案


84、单项选择题  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叶天士《温热论》
B.吴鞠通《温病条辨》
C.薛生白《湿热病篇》
D.吴有性《温疫论》
E.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点击查看答案


85、填空题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


点击查看答案


86、填空题  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点击查看答案


87、填空题  温病的病名最早见于()


点击查看答案


88、问答题  如何从发热、口渴、舌苔舌质辨别邪在卫分、气分和营分?


点击查看答案


89、填空题  风温邪袭肺卫而偏于表热较重者,可用()


点击查看答案


90、填空题  伏暑不论在气在营都可出现小便不利,若属气分热结阴伤可用(),若热在心营,下移小肠者可用()温邪上受,首先(),逆传()。肺(),心(),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


点击查看答案


91、问答题  滋阴生津法在温病的治疗中有何意义,可分为哪几种主要的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92、单项选择题  吴鞠通认为“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是因为()

A.“暑必兼湿”
B.“暑必兼寒”
C.“暑必兼痰”
D.“暑必伤阳”


点击查看答案


93、填空题  斑点大成片,有触目之形,无碍手之质,压之不退色。疹小而琐碎,形如粟米,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疹退后常有()。


点击查看答案


94、填空题  对温疫的治疗,强调清热解毒、凉血滋阴,制定清瘟败毒饮者为()


点击查看答案


95、填空题  对温毒类温病治疗时,除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外,尤须强调清热解毒法的运用,且在内服药治疗同时,()。


点击查看答案


96、名词解释  狂汗


点击查看答案


97、填空题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点击查看答案


98、填空题  风温邪袭肺卫,若见口渴较甚者,可用银翘散加()


点击查看答案


99、名词解释  神昏谵语


点击查看答案


100、填空题  暑湿在卫,证见身热恶寒无汗,头痛胀重,胸中痞闷,心烦呕恶,应用新加香薷饮。若尿黄赤短而少者,可加入:()


点击查看答案


101、问答题  试述秋燥初起,邪在肺卫的临床表现,治法、处方、方名和药物。


点击查看答案


102、填空题  湿热疫,目陷脉伏兼见转筋者,选方为()。


点击查看答案


103、问答题  结合《湿热病篇》第一条及自注,试述湿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病变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104、问答题  举出五个含有石膏的温病常用方剂(加减方除外),并简言其适应症。


点击查看答案


105、问答题  温病中哪些因素可导致神志异常?简述其病机?


点击查看答案


106、填空题  辛寒清气法主治(),代表方为()清热泻火法主治(),代表方为()。


点击查看答案


107、填空题  营分证的形成途径为(1)(),(2)(),(3)(),(4)()。


点击查看答案


108、问答题  银翘散的煎服法有哪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109、单项选择题  叶天士认为用苦泄法治疗湿热痰浊内结于胃,胃脘痞闷的舌象应是()

A、白而不燥
B、灰白不燥
C、或黄或浊
D、黄白相兼


点击查看答案


110、问答题  何谓霍乱转筋。


点击查看答案


111、填空题  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均可用于治疗湿温初起之证。其不同点在于后者较适用于:()


点击查看答案


112、填空题  薛生白《湿热病篇》指出:“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白通草、桔梗等味。”


点击查看答案


113、名词解释  耗血动血


点击查看答案


114、填空题  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红为();苔薄黄不燥为()。苔焦躁起刺,质地干涩苍老为()征象。


点击查看答案


115、填空题  “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薛生白认为自利的原因是“阴道虚”,对“阴道虚”正确的理解是()。


点击查看答案


116、填空题  湿温病,邪阻膜原,治疗宜疏利透达膜原湿浊,方用()。


点击查看答案


117、填空题  湿热疫,邪遏膜原的舌象为()


点击查看答案


118、问答题  王氏清暑益气汤证有何表现?


点击查看答案


119、问答题  何谓苦泄?


点击查看答案


120、填空题  ()是指感受兼有湿邪的温邪或暑湿病邪所致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点击查看答案


121、填空题  透表清暑法主治(),代表方为()。


点击查看答案


122、填空题  湿温病,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123、单项选择题  温病是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条辨》上焦篇首条列举了多少种常见温病()

A.5
B.7
C.9
D.11


点击查看答案


124、填空题  薛生白《湿热病篇》指出:“湿热证,寒热如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


点击查看答案


125、填空题  三石汤中的“三石”是指:()


点击查看答案


126、问答题  风温肺卫之邪不解,其发展趋向有哪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127、填空题  寒邪外束,暑湿内阻可见()


点击查看答案


128、填空题  五仁橘皮汤最适宜治疗秋燥中的哪一证型:()


点击查看答案


129、填空题  暑温初起暑入阳明气分,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130、问答题  伏暑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131、问答题  加减玉女煎有什么药物组成?


点击查看答案


132、填空题  病人咳嗽不爽而多痰,胸满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而干。其治法宜肃肺化痰,润肠通便,方用()。


点击查看答案


133、填空题  证见小便短少,甚则不通,热蒸头胀,渴不多饮,舌苔白腻等,治疗可用:()


点击查看答案


134、填空题  春温的致病病邪是:()


点击查看答案


135、问答题  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


点击查看答案


136、问答题  如何理解湿温病因与发病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137、单项选择题  指出“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的医著是()

A.《温疫论》
B.《温热论》
C.《湿热病篇》
D.《温病条辨》


点击查看答案


138、问答题  暑伤心肾表现如何?用什么方?


点击查看答案


139、问答题  述通下法在温病中的运用?


点击查看答案


140、填空题  身热已退,干咳或痰少,口、鼻、咽、唇干燥乏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其治疗宜用:()


点击查看答案


141、填空题  温病喉痒干咳,继而痰粘带血,胸胁疼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其治疗方法是润肺清肠,方用()。


点击查看答案


142、填空题  温病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咽干鼻燥,胸满胁痛,舌边尖红,苔燥,脉数。其治疗宜用:()


点击查看答案


143、填空题  温病证见: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最宜选用:()


点击查看答案


144、填空题  对于下法的运用,叶天士指出:“(),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湿温病)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


点击查看答案


145、填空题  增液通下法主治(),代表方为(),通瘀破结法主治(),代表方为()。


点击查看答案


146、问答题  何为“透热转气”?


点击查看答案


147、填空题  黑苔焦躁起刺,质地干涩苍老为()的征象,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的舌象是()。


点击查看答案


148、填空题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因兼“邪闭心包”,而见“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宜选用()


点击查看答案


149、填空题  湿温的治疗总以()为原则,湿郁上焦者以()为主,湿阻中焦者以()为主,湿留下焦者以()为主。


点击查看答案


150、填空题  治疗秋燥邪在肺卫的最佳方剂是:()


点击查看答案


151、问答题  何谓“卫营同病”?举例说明之。


点击查看答案


152、填空题  固脱法的作用主要有()和()两个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153、填空题  伏暑,温病身热稽留,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滑数。其辨证是暑湿挟滞,阻结肠道。方用()。


点击查看答案


154、问答题  什么叫“逆传心包”?


点击查看答案


155、填空题  白苔滑腻如积粉,舌质紫绛为()之征象。


点击查看答案


156、问答题  何谓“伏寒化温”?


点击查看答案


157、单项选择题  银翘散证出现衄者,其加减法为()

A.去芥穗,加白茅根、侧柏碳、栀子碳、粉丹皮
B.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C.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D.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粉丹皮


点击查看答案


158、填空题  证见寒热往来.胁脘闷痛.口苦喜呕.烦渴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159、问答题  简述温病无汗的两种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160、问答题  简述伤寒与温病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161、填空题  春温初期以()等里热症候为注意表现,严重时刻出现,()等症,后期多表现为()。


点击查看答案


162、填空题  湿温是由()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点击查看答案


163、填空题  湿温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宜用菖蒲郁金汤为主治疗,如属热偏炽盛者,可加服至宝丹,如湿浊偏盛而热势不著者,可送服()。


点击查看答案


164、单项选择题  鸡苏散治疗“腠理暑邪内闭”,其中滑石除取其清利湿热的作用外,还有一个主要作用是()

A、配合甘草、甘寒生津止渴
B、滑利大肠、痛便泄热
C、滑利毛窍、配合薄荷透泄表邪
D、取其性寒、泄热开窍


点击查看答案


165、问答题  何谓二肠合治法?


点击查看答案


166、填空题  肯定属湿热类温病的病种是()


点击查看答案


167、问答题  请述暑燥疫的病机传变。


点击查看答案


168、填空题  “伏寒化温”的学说源于()


点击查看答案


169、填空题  黑苔薄而干燥或焦枯起主病为()。


点击查看答案


170、填空题  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


点击查看答案


171、问答题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王氏清暑益气汤的功用及适应证有何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172、问答题  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的主治证候、作用及方药组成有何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173、填空题  苔白厚粘腻为()的征象;苔黄腻或黄浊为()的征象。


点击查看答案


174、填空题  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


点击查看答案


175、填空题  风温证见潮热,便秘,腹胀满硬痛,时有谵语,苔老黄而燥,脉沉有力,宜选用()


点击查看答案


176、填空题  证见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或微恶寒,汗出不解,胸闷脘痞,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177、问答题  温病大汗的病机及表现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178、填空题  湿温起病之初,湿热病邪由()直入中道,犯及脾胃,发为(气)之证。


点击查看答案


179、填空题  温病燥结和瘀血蓄于下焦的证候,可用:()


点击查看答案


180、填空题  温病身热已退,干咳或痰少,口、鼻、咽、唇干燥乏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其诊断是:()


点击查看答案


181、问答题  试述秋燥,肺燥肠闭证的证候,治法和用药方剂名与药物组成。


点击查看答案


182、填空题  麻杏石甘汤中麻黄与石膏相伍,则麻黄作用并不在发汗解表,而主要是在()。


点击查看答案


183、填空题  寒热往来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往来起伏如疟。提示邪在半表半里。主要见于(),枢机不利;或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或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点击查看答案


184、问答题  湿温病有何临床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185、填空题  温毒类温病的卫分证候是以憎寒壮热为主症,并伴有()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186、问答题  试述暑温的病理特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187、填空题  暑温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于()之时,一般在夏至以后到立秋之前之前。但不可过于拘泥。


点击查看答案


188、单项选择题  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为()

A.湿邪蒙绕三焦
B.阴津受伤、余邪留滞经
C.余邪内留、胆气不舒
D.中气亏损、升降悖逆


点击查看答案


189、填空题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若因兼“火腑不通”,而见“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者,宜选用()


点击查看答案


190、问答题  如何从斑疹的兼证判断病变的转归?


点击查看答案


191、问答题  如何理解春温的病因和发病?


点击查看答案


192、填空题  ()《湿热病篇》指出:“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点击查看答案


193、问答题  简述凉肝息风法的作用和适用证候。


点击查看答案


194、填空题  叶天士《温热论》提到:“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点击查看答案


195、问答题  春温与风温的病因病机有何不同?早期的临床表现有何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196、填空题  对温疫立汗、下、清、和、补五法施治者为()


点击查看答案


197、填空题  一般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苔薄白,舌边尖红等症者,多属()


点击查看答案


198、填空题  对于湿热病的治疗,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到:“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


点击查看答案


199、多项选择题  叶天士对伤寒与湿温病运用攻下法的区别的论述包括()

A、伤寒下之宜猛
B、湿温病下之宜轻
C、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
D、湿温病大便硬为邪已尽,不可再攻
E、伤寒当苦寒攻下


点击查看答案


200、填空题  斑的形成是(),病位在(),疹的形成()是病位在()。


点击查看答案


201、填空题  身体灼热,躁扰不安,昏狂谵妄,斑疹显露,衄血,舌质深绛。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202、填空题  湿温的致病因素是(),在湿温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203、填空题  温病发热的一般规律为:(),邪气未盛,正气未衰,多属实证发热;温病中期,邪在气营血分,邪正交争,虚实错杂,邪实为多;温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耗损,正虚邪少,多属虚证发热


点击查看答案


204、名词解释  昏溃不语


点击查看答案


205、填空题  下焦温病的转归(1)(),(2)()


点击查看答案


206、填空题  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点击查看答案


207、填空题  在秋燥的诊断上,应注意与(),风寒感冒,伏暑等病相鉴别。


点击查看答案


208、填空题  湿温后期,身热已退,或有低热,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209、填空题  虚风内动证的辨证要点是()


点击查看答案


210、填空题  热结阳明,内结肠腑之证,治疗应()


点击查看答案


211、填空题  潮热便秘,喘促不宁,痰涎壅盛,苔黄滑,脉右寸实大。治法:宣肺化痰,泄热攻下,方选:()。


点击查看答案


212、问答题  试述温病实证痉的表现及其病机。


点击查看答案


213、填空题  暑燥疫总的原则是()。


点击查看答案


214、填空题  属伏气温病的病种是()


点击查看答案


215、填空题  寒甚热微,脘痞腹胀,身痛肢重,苔腻白如积粉而舌质红绛,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216、填空题  “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温疫辨者无它,盖即辨其传染不传染耳。”语出()


点击查看答案


217、单项选择题  叶天士认为:温病斑出热不解,若其人素体肾水亏,治宜()

A、甘寒
B、苦寒之中加入咸寒
C、苦寒
D、甘寒之中加入咸寒


点击查看答案


218、问答题  斑疹为什么“宜见而不宜多见”?


点击查看答案


219、问答题  “目不了了”如何解释?


点击查看答案


220、填空题  邪在中焦常见证型,除阳明热炽外,还有(),(),()。


点击查看答案


221、问答题  银翘散的立方原则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222、问答题  简述秋燥与风温如何鉴别。


点击查看答案


223、填空题  温病口苦而渴一般是因为:()


点击查看答案


224、填空题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见于()


点击查看答案


225、填空题  温病证见:发热口渴,腹胀胸闷,咽喉肿痛,小便黄赤,身目发黄,苔黄而腻,脉滑数,其病机为:()


点击查看答案


226、问答题  试述新感温病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227、填空题  春温热灼胸膈证的治法为清泄膈热,方选()。


点击查看答案


228、问答题  益气敛阴和回阳固脱法的作用有何不同?怎样区别运用?


点击查看答案


229、填空题  身热心烦,小便色黄,口渴自汗,气短而促,肢倦神疲,苔黄干燥,脉虚无力,证属:()


点击查看答案


230、填空题  暑天初起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胸痞心烦,舌苔薄腻。为:()


点击查看答案


231、填空题  风热病邪属阳邪邪,其性升散,疏泄,多从()而入。


点击查看答案


232、填空题  温病和解表里法是以和解.疏泄.宣通气机,以达到()的治法。


点击查看答案


233、问答题  何谓轻法频下?


点击查看答案


234、问答题  加减复脉汤对复脉汤做了哪些加减?


点击查看答案


235、填空题  息风法的作用是(),(),以控制抽搐。


点击查看答案


236、问答题  如何理解叶天士所说: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点击查看答案


237、问答题  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有那些?


点击查看答案


238、填空题  斑疹治疗禁忌为:初发时();另斑疹不可多用升提和滋补,用必助长热势或致邪热内闭。


点击查看答案


239、填空题  证见恶寒发热,头胀重,胸痞闷等,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240、填空题  认为“疫喉痧治法全重乎清也,而始终法程不离乎清透、清化、清凉攻下、清热育阴之旨也”者是()


点击查看答案


241、单项选择题  “手太阴暑温”初起,“但汗不出者”表明()

A.暑热不甚
B.兼有寒邪郁表
C.兼有湿邪郁表
D.病从里发


点击查看答案


242、填空题  温病日晡潮热,时有谵语,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硬痛,苔黄燥,脉沉实,治宜选用()


点击查看答案


243、问答题  春温与风温后期均有伤阴之象,简述治疗上有何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244、问答题  暑湿与暑温有何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245、问答题  六淫中的寒邪在温病病因中有何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246、多项选择题  湿温初起治疗禁用()

A.汗
B.清
C.下
D.透
E.润


点击查看答案


247、填空题  斑疹疏密可反映邪毒之轻重,斑疹分布(),为热毒轻浅,一般预后较好;分布稠密融合成片,为病情深重,预后不良。


点击查看答案


248、单项选择题  加减复脉汤是指()

A.复脉汤加玄参减参、桂、姜、枣
B.复脉汤加白芍减参、桂、姜、枣
C.复脉汤加玄参减参、桂、姜、草
D.复脉汤加白芍减参、桂、姜、草


点击查看答案


249、填空题  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见于()


点击查看答案


250、名词解释  烂喉沙


点击查看答案


251、填空题  伏暑暑湿郁蒸气分,兼积滞结于肠道,其大便性状是:()


点击查看答案


252、问答题  温病主要兼挟证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253、填空题  ()指夜间发热,天明热退身凉,热退无汗。提示温病后期邪热未净,留伏阴分。


点击查看答案


254、单项选择题  下列何种温病为温热性质的温病?()。

A.风温
B.春温
C.伏暑
D.温毒
E.湿温


点击查看答案


255、填空题  暑湿病,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四肢困倦,神疲乏力,小便短赤,大便溏薄,苔腻,脉濡滑而数。辨证为:()


点击查看答案


256、填空题  根椐吴又可的观点,热病、温病、温疫三者的关系是:热病即温病,又名()。


点击查看答案


257、单项选择题  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治宜选用()

A.加减复脉汤
B.三甲复脉汤
C.大定风珠
D.青蒿鳖甲汤


点击查看答案


258、问答题  温病兼食滞如何治疗?


点击查看答案


259、填空题  温病证见:高热汗出,面赤气粗,口渴欲饮,脘痞身重,苔黄微腻,脉滑数,其病机为:()


点击查看答案


260、填空题  叶天士《温热论》:“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


点击查看答案


261、问答题  暑温与中暑有何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262、填空题  薛生白《湿热病篇》指出:“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余湿犹滞。宜辛泄佐清热,如蔻仁、半夏、干菖蒲、大豆黄卷、连翘、绿豆衣、六一散等味。”


点击查看答案


263、填空题  “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其中“中气虚”的最佳解释是()


点击查看答案


264、问答题  伏暑的辨证治疗应注意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265、问答题  试述伏暑初起的症候表现极其形成机理?


点击查看答案


266、填空题  苔白厚而干燥,舌质红为()的征象;舌质纯绛鲜泽多为()。


点击查看答案


267、问答题  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268、问答题  何谓下泉不足?


点击查看答案


269、问答题  何谓“肌肤丹痧”?


点击查看答案


270、填空题  薛生白《湿热病篇》指出:“湿热证,(),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


点击查看答案


271、单项选择题  《温热论》中“战汗”的机理是()

A、热邪逗留气分,正气奋起鼓邪外出
B、气分热炽,迫津外泄
C、湿热郁蒸
D、阳气受伤,卫虚不固


点击查看答案


272、填空题  导赤承气汤体现的治法是()


点击查看答案


273、问答题  何谓劳复证?如何调治?


点击查看答案


274、填空题  温病证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似清似睐,时或谵语,舌质黄腻,治宜选用:()


点击查看答案


275、填空题  温病症见身热午后为甚,汗出不解,或微恶寒,胸闷脘痞,小便短少,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宣气化湿法,代表方如()。


点击查看答案


276、填空题  风温初起邪在肺卫,若不解,其发展趋向有两种情况:一是(),二是()。


点击查看答案


277、填空题  暑温多发生()之间。


点击查看答案


278、填空题  风温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胸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279、填空题  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点击查看答案


280、填空题  烂喉痧的治疗原则以下列何法为重()


点击查看答案


281、填空题  ()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点击查看答案


282、填空题  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见于:()


点击查看答案


283、填空题  温病喉痒干咳,继而痰粘带血,胸胁疼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其诊断是秋燥,辨证是()。


点击查看答案


284、名词解释  水主之气


点击查看答案


285、填空题  温病热结液亏证见身热,便秘,口干唇裂,舌苔干燥等。治宜:()


点击查看答案


286、填空题  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


点击查看答案


287、填空题  春温病的治疗原则,以清泄里热为主注意透邪外出和()。


点击查看答案


288、单项选择题  叶天士认为:温邪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

A、芦根,牛蒡
B、芦根,滑石
C、芦根,薄荷
D、薄荷,牛蒡


点击查看答案


289、单项选择题  叶天士认为湿热病证患者若其人“面色白者”,治疗须顾其()

A、阴液
B、阳气
C、津液
D、气


点击查看答案


290、填空题  干霍乱的临床特征为腹中绞痛,(),欲泻不得泻。


点击查看答案


291、问答题  春温真阴亏损和阴虚火炽的症候、治法、代表方有何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292、单项选择题  叶天士认为:温病若从湿热陷入营分者,宜在凉血清热方中加入()

A、犀角,地黄
B、犀角,花露
C、犀角,人中黄
D、犀角,银花


点击查看答案


293、填空题  又有酒客里湿素盛(),在阳旺之躯,();在阴盛之体,(),然其化热则一。热病(),救阴(),通阳()然较之杂症,则有不同也。


点击查看答案


294、填空题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语出:()


点击查看答案


295、填空题  提出“昔有三人,冒雾早行,空腹者死,饮酒者病,饱食者不病”是()


点击查看答案


296、填空题  初冬,一病人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心烦不寐,口干,舌降少苔,脉浮细数,其辨证是:()


点击查看答案


297、填空题  根据临床表现,西医中哪种疾病与大头瘟相类似()


点击查看答案


298、填空题  陈平伯云:“风温为病,(),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为风温证之提纲也。”


点击查看答案


299、填空题  春温的热结肠府常见证型有(),(),()。


点击查看答案


300、填空题  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其治疗最适宜的处方是()


点击查看答案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基础医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基础医学:温病学》题库,分栏、分答案解析排版、小字体方便打印背记!经广大会员朋友实战检验,此方法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绝对是您考试过关的不二利器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传染病学诊..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