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政治学》题库
点击进入《政治学: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单项选择题 经常向玄烨灌输“得众则得国”治国思想的政治家是()。
A.武则天
B.孝钦显皇后
C.孝庄文皇后
D.吕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多项选择题 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是专职的谏议机关。省内官员包括侍中、给事中等都有进谏的责任。尤其以()为专职。
A.谏议大夫
B.左散骑常侍
C.左补阙
D.左拾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判断题 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名词解释 九品官人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由于汉魏之际,对人才的需要和汉代的清议和乡里品评人才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由于汉魏之际,对人才的需要和汉代的清议和乡里品评人才的风气日盛,魏文帝时期开始实行,也称“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分为官品和资品,人才的评价与人的品级联系在一起,把人分为一至九品,以九品区分人才优劣。以官署与职位的重要与否,确定其需求人才的品级。九品官人法通过确立每位官员所需的人才品级,组织考核评价,确认系流,区分官吏候补人的人才品级。其人才考核途径有:察举制、试经、赐官、赐爵与袭爵、宗正。通过上述方法,安资品获得相应官员品级,初任者不能马上担任与自己资品一致的官。九品官人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挥重大作用,在人才选拔制上,多带有落后的世袭的色彩,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5、问答题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演变的规律及其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君权总的趋势是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君权总的趋势是不断集中和加强;相权总的趋势是不断消弱和分散。综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权的发展变化始终是围绕君权进行的;
第二、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促使宰相制度本身不断演变的主因;
第三、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政治势力的兴衰是促成宰相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第四、统治集团对国家机器的调整也是宰相制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6、多项选择题 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他们是()。
A.蒙古人
B.色目人
C.突厥人
D.汉人
E.南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判断题 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问答题 什么是世兵制?简述魏晋南朝世兵制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世兵制是在魏晋南朝普遍推行的制度。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世兵制是在魏晋南朝普遍推行的制度。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士兵单独立籍,实行兵民分治。二是军户代代相传,世代为兵。
9、问答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的规定,公务员必须同时具备的要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10、单项选择题 中华民国历史上担任虚位国家元首时间最长的是()。
A.孙中山
B.袁世凯
C.蒋介石
D.林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多项选择题 北宋的政治制度,经过太祖、太宗两朝的调整,至真宗朝,呈现出的明显特点是()。
A.权力过分集中
B.机构重叠
C.名不符实
D.军权分置
E.以差遣分治内外之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单项选择题 创建帝王年号,是汉代礼乐建设的重要作为。改元之制,按颜师古的说法,始自()。
A.高帝
B.文帝
C.景帝
D.武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多项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实行三载考绩、三考()的制度,并与()相结合。
A.黜陟
B.殿最
C.官吏任用
D.赏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单项选择题 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威胁的事件或现象不包括()。
A.儒生攻击郡县制
B.刘邦分封同姓王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豪强地主把持政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单项选择题 湘军的创始人是()。
A.李鸿章
B.张之洞
C.曾国藩
D.左宗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单项选择题 一般把政体分为()和共和制两类。
A.君主专制制
B.君主制
C.等级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单项选择题 目前检察机关实行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案标准是数额在()。
A.5万元以上的
B.10万元以上的
C.15万元以上的
D.20万元以上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多项选择题 官吏俸禄与品级有密切关系,()都是表示职官等级的名号。
A.品
B.阶
C.勋
D.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单项选择题 宋朝的致仕制度规定,文武官员年满()可以致仕,待遇特别优厚,往往加衔晋级。
A.55
B.60
C.65
D.70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多项选择题 唐朝皇帝之言,除称“诏”外,更多地称()。
A.制
B.敕
C.命
D.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名词解释 宣政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域。
22、问答题 论述20世纪以来,用现代学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四个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起步阶段:(20世纪10-20年代),这一时期,除了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起步阶段:(20世纪10-20年代),这一时期,除了用传统方法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成果外,出现了用西方资产阶级新方法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一批学术性论文,其中以梁启超和王国维的成果影响最大。初步繁荣阶段:(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末),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西方资产阶级进化史观及实证方法以及中国传统治史方法齐头并进的时期。表现:①多种理论和方法的运用。②出现了一批中国政治制度的通史、断代史和专史性质的学术著作。相对沉寂阶段:特点是:①政治禁忌太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局限在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法。②局限在历史学的领域,缺乏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中国政治制度运行机制的成果。③研究成果减少。空前繁荣阶段:(1978-迄今)主要表现是:①学术性论文和专著成倍增长。②禁区冲破后多种理论和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③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有向政治学转移的趋势。④以史资治。
23、单项选择题 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康有为及其同道进行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他们通过组织各种学会、办学、办报、演说、上奏章、著书立说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社会的支持。在天津,()于1897年10月创办了《国闻报》。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黄遵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单项选择题 宋代的三师是()。
A.太师、太尉、太傅
B.太师、太保、太傅
C.太保、太尉、太傅
D.太师、司徒、太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多项选择题 汉代对官员的惩罚一般有()等。
A.降薪
B.贬职
C.免官
D.回原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问答题 唐朝时中央与地方关系怎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安史之乱之前,唐在军事和行政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安史之乱之前,唐在军事和行政上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特点是:内重外轻。中央直接任免州县长官及其僚属,中央通过府兵制有效控制四方,通过设道,有效监控地方。但安史之乱后,这种关系的特点就变化了是内轻外重。节度使兼藩政凌驾于州,节度使与地方豪强相互勾结,制订法令,自收租税,自用文武官员,节度使也常常世袭。
27、填空题 中国古代三公九卿中的三公主要是丞相、太尉、()三职构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御史大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御史大夫
28、单项选择题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问答题 概括明朝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呈现这种趋势?后果怎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特点:①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成为周边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特点:①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亚非地区经济文化中心②中外关系以互通使节、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③汉、唐、宋、元各朝基本上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
(2)趋势: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自守。
(3)原因:①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腐朽。②外因是倭寇侵略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的东来。
(4)后果:闭关政策阻碍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几乎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落后于西方,从而进一步受到西方的侵略。
30、填空题 明清时代的监察机构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都察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都察院
点击进入《★政治学》题库
点击进入《政治学: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