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法学》题库
点击进入《法学:刑法学》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名词解释 信用卡诈骗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不定项选择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注册某咨询公司后一直亏损,后发现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盈利,即以此为主要业务,该行为属于咨询公司单位犯罪
B.乙公司在实施保险诈骗罪以后,因为没有年检而被工商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案发后对该公司不再追诉,只能对原公司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C.丙虚报注册资本成立进出口公司,主要从事正当业务经营,后经公司股东集体讨论,以公司的名义走私汽车,利益均分。由于该进出口公司成立时不符合法律规定,该走私行为属于个人犯罪
D.丁等5名房地产公司领导以公司名义非法经营烟草业务,所得利益归5人均分。该行为属于单位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本题解析: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犯罪违法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A项中,该咨询公司以实施违法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因此,A项说法错误。 《刑法》第198条第3款规定,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B项中,单位被依法吊销就意味其在法律上的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因此,B项说法正确。 C项中,单位成立的瑕疵并不影响其具有法人资格,仍按照单位对待。因此,C项说法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单位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D项说法错误。
3、名词解释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故意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故意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4、名词解释 社会危害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的侵犯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的侵犯性。
5、名词解释 累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
6、名词解释 犯罪预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行为人为了犯罪而事先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行为人为了犯罪而事先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7、名词解释 犯罪主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8、名词解释 片面共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参与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认识到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参与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认识到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没有认识到有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
9、多项选择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包括()。
A、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
B、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
C、帮助犯
D、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名词解释 刑罚消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由于法定的或事实的原因,致使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不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由于法定的或事实的原因,致使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不能对犯罪人行使具体的刑罚权。
11、多项选择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具有的特征有()
A.社会危害性
B.行为具有可罚性
C.刑事违法性
D.行为的残酷性
E.犯罪手段的多样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名词解释 走私淫秽物品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违反海关法规,非法运输、携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违反海关法规,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书刊或者其他淫秽物品进出境,逃避海关监管的行为。
13、名词解释 医疗事故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14、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语言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4个月的婴儿辅音增加
B.1个月的婴儿呈自然反射发音
C.6个月的婴儿已能模仿单音节声音
D.11个月的婴儿出现双音节
E.12个月的婴儿能说出简单的词和重复的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名词解释 危害公共安全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6、名词解释 吸收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事实上存在数个不同的行为,其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事实上存在数个不同的行为,其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
17、名词解释 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抽象的事实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分别属于不同的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或者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所发生的事实跨越了不同的犯罪构成,因而也被称为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
18、名词解释 追诉时效的中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也称追诉时效的更新,是指在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律规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也称追诉时效的更新,是指在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而使以前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法律规定的事由终了之时,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19、问答题 简述报复陷害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的行为。(4分)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举报权等民主权利,同时也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侵犯的对象只能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2分)
(2)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的行为。(1分)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分)
(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1分)
20、不定项选择 四位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共同犯罪时先后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甲: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即应当对集团成员所实施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B.乙: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从犯的处罚应当轻于主犯,所以,对于从犯不得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C.丙: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都是主犯,但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因为聚众犯罪不一定成立共同犯罪
D.丁:一开始被犯罪集团胁迫参加犯罪,但在着手实行后,非常积极,成为主要的实行人之一,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认定为主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D
本题解析:解析:《刑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注意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对“集团”本身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责任,而非是对“全体成员”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因此,A的说法错误。《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第4款规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虽然在处罚的时候轻于主犯,但是也应该以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定罪处罚,B的说法错误,不当选。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一定是主犯,但是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犯罪集团中的主犯除了首要分子,还包括其他起主要作用的非首要分子的主犯。主犯一定是存在于共同犯罪中的,对于聚众犯罪,有时法律只是处罚首要分子(例如:刑法第291条规定的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对于其他参加人员不进行定罪处罚,因此不成立共同犯罪,也无所谓主从犯的区分,所以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C的说法正确,当选。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虽然丁一开始被犯罪集团胁迫参加犯罪,但是因为其后来成为主要实行人之一,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应认定其为主犯,D的说法正确,当选。本题正确选项是CD.
21、名词解释 量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依法对犯罪人裁量刑罚。具体地说,是指审判机关在查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依法对犯罪人裁量刑罚。具体地说,是指审判机关在查明犯罪事实、认定犯罪性质的基础上,依法对犯罪人裁量刑罚的审判活动。
22、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刑事强制措施的是()
A.取保候审
B.传唤
C.拘传
D.拘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填空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和()三个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4、判断题 结合犯是将两个本来独立的犯罪结合为一个新罪,并规定较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对犯罪的理论分类?()
A.重罪、轻罪与违警罪
B.自然犯与法定犯
C.隔隙犯与非隔隙犯
D.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多项选择题 下列哪些情节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
A、累犯
B、立功
C、未遂犯
D、胁迫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名词解释 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刚着手实行或者实行犯罪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刚着手实行或者实行犯罪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28、填空题 明知是()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窝藏、包庇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犯罪的人,财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犯罪的人,财物
29、名词解释 胁从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30、填空题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点击进入《★法学》题库
点击进入《法学:刑法学》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