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考研政治》题库
点击进入《考研政治:考研政治》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单项选择题 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五中全会
B.十六大报告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报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论断是在中提出来的()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国家与革命》
D.《哥达纲领批判》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单项选择题 我国改革的原则是()。
A.不出现通货膨胀
B.不出现失业人员
C.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D.保证逐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问答题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单项选择题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
A.物质动力
B.精神动力
C.间接动力
D.直接动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问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7、单项选择题 急性期宜取半卧位、卧床休息()
A.急性宫颈炎
B.前庭大腺炎
C.慢性宫颈炎
D.急性盆腔炎
E.慢性盆腔炎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发表
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理论的阐述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单项选择题 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A、形而上学
B、机械唯物论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多项选择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
D.中介从业人员与自由职业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问答题 简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2)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12、单项选择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
A、以公有制和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B、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的总和
D、国有企业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单项选择题 从社会发展程度上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
A.准备阶段
B.建成阶段
C.初级阶段
D.高级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问答题 简述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整体的社会历史并非个体历史的简单堆砌,而是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2)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只有代表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力量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3)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从类与历史的层次关系,唯物史观同神创造历史等唯心史观划清界限;从群体与历史、个体与历史的层次关系,唯物史观区分了历史创造的决定力量与非决定力量、主导力量与非主导力量。
16、问答题 简述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7、单项选择题 正式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是在()。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7年党的十二大
D、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多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的观点来考察人的自由和必然的联系,认为()
A、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B、自由就在于完全摆脱必然性
C、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又是自由的根据
D、从必然到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
E、自由在于利用必然达到自己的目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单项选择题 空肠弯曲菌的特性正确的是()
A.厌氧菌
B.需氧菌
C.兼性厌氧菌
D.微需氧菌
E.自养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问答题 分析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可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1)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2)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法律的预测作用对于法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3)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不能互相取代。(4)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强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5)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1、问答题 为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22、问答题 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23、问答题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在共产主义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成为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2)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①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②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人类将最终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3)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①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国家都将消亡,“三大差别”(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归于消失,社会关系实现高度和谐,社会与自然之间也达成和谐。②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相联系,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
24、多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唐朝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对外交通与贸易的发达,唐朝首都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城市,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事景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较这两次对外开放()
A.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都是服务于一定阶级的,前者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后者是社会主义强国之路
C.规模和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后者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全球化基础之上
D.两次对外开放在社会发展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单项选择题 “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悬而未决”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不可知论观点
C、可知论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单项选择题 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A、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牛顿力学理论
D、相对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问答题 简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2)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③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8、多项选择题 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5个“一号文件”,2004-2008颁布了新世纪关于“三农”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改革开放以来10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A.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开创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B.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C.体现了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D.表达了党把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决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单项选择题 列宁说:“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根据科学原则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的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这句话的含义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
A.绝对平等
B.按需分配
C.平等富裕
D.共同富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问答题 简述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无限性是指,人类的认识永无止境、无限发展,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点击进入《★考研政治》题库
点击进入《考研政治:考研政治》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