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历史学》题库
点击进入《历史学: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问答题 简述汉代太学的管理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建立:元朔五年(公元前124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建立: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而设立,开始“为博士官置弟子五二人”。目标:兴办太学不仅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且也是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体制:太常是太学的行政长官,对太学行使管理,过问博士的选任罢免及太学生的选择、考试的推荐任用。
(二)太学的师资管理。太学的教师称为博士,博士与经学专业的设置相对应。
1、博士的选任;
2、博士的待遇;
3、博士的职责与升迁。
(三)太学学生的管理。
1、太学生来源。有三种:选送生、规定秩级的官僚子弟,明经下第生。
2、太学生学籍管理。一种是正式生,一种是非正式生。
3、太学生的出路。
(四)太学的教学管理。
(1)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管理。太学实际上是一所儒学专门学校,被列为规定教学内容是单一的儒学经典,即《五经》。
(2)教学与考试。太学里没有严格的授课和年级制度,考试作为一种督促,检查学生学习,鉴定学生文化程度的手段尤为重视。两汉太学最常用的考试形式是“设科射策”。
2、单项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选士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是古罗马的教育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罗马”改为“希腊”
4、填空题 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八股文取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八股文取士
5、多项选择题 苏区师范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的特点主要有()
A、由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统一领导各级各类师范学校
B、各级师范学校内部都强化“学生公社”的管理作用,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
C、师范学校实行军事化,进行军事训练
D、具有不同培养规格的师范学校隶属不同级别的教育行政机关管理
E、各级各类师范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多项选择题 下列哪些学校属于欧洲新学校()
A、“劳动学校”
B、夏山学校
C、“自由小鸟”
D、“有机学校”
E、普拉特游戏学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填空题 俄国第一部原则上规定国民学校可以招收社会各阶层儿童的法案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初等国民学校章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初等国民学校章程》
8、多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小学教师职称的说法,正确的有()
A、小学教师分为正教员和副教员
B、正教员有本科正教员和专科正教员之分
C、本科正教员为能够担任一个学级各科教学者
D、专科正教员为专门教授一科目或数科目者
E、副教员为辅助本科正教员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多项选择题 下列哪些内容是美国各学区教育委员会的职能()
A、制定教育计划
B、征收教育税
C、编制教育预算
D、聘任校长和教师
E、制定教学大纲及质量标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问答题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内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⑴教育为抗战服务。具体要实行以下几项文化教育政策: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⑴教育为抗战服务。具体要实行以下几项文化教育政策:
①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的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
②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
③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
④办理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教育要为抗战服务”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⑵建立抗日文化教育统一战线
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⑷坚持“干部教育第一”
11、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选项是古印度进行婆罗门教教育的学校()
A、书吏学校
B、寺庙学校
C、古儒学校
D、职官学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问答题 《人物志》的作者及该书的历史价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刘劭它不仅从治国平天下的角度高度的论述了善于知人用人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刘劭它不仅从治国平天下的角度高度的论述了善于知人用人的重要意义,而且详细地阐述了人才的各种不同类型,提出了人才的标准,分析了各类人才的心理特点、征象及优缺点,还论述了在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应遵守的守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人才学的巅峰之作。
13、问答题 简述科举制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科举的种类。科举制分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是经常设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科举的种类。科举制分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是经常设置的科目,包括秀才、明经、明法、明算、进士、明字等科目,其中以明经科和进士课最被世人热衷和最被统治者看重,通常所说的科举就是指常科。制科是指为天子特诏举行,以求非常之士。
(2)科举考生的种类。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是“生徒”和“乡贡”。生徒是指各类官学的学生,乡贡是指生徒以外的志愿报考的读书人,即私学的学生和州县自学的士人。
(3)科举报考的程序。生徒先通过校内的毕业考试,合格者报送中央尚书省礼部,即获得参加礼部试的资格。乡贡须先持证件在本县报名,由县令考选后,由州刺史复核,然后被送至中央,准备参加礼部的考试。乡贡和生徒被送至尚书省后,都要填写自己的姓名、三代履历和保结,经户部审查后,再将名册送至礼部,然后由礼部定期命题考试,即“省试”。
(4)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因科目不同而有所区别。总的来说,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五经正义》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对策、诗赋4种。
综上可以看出,科举制是通过设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考生通过不同的程序参加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采用不同的考试方法,以考试成绩作为取舍的依据来选拔人才的。
14、填空题 ()科在唐代各科中最受重视,及第者常有“白衣公卿”或“一品白衫”的美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进士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进士
15、填空题 中世纪西欧晚期的教育形式有经院哲学、城市学校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世纪大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世纪大学
16、单项选择题 近代西方第一个全面阐述学制思想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填空题 ()成为元朝官方意识形态,意味着元朝已经比较彻底地完成了“汉化”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理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理学
18、填空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九品中正制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九品中正制度
19、多项选择题 新学制的师范教育包括()
A、师范大学
B、师范学校
C、综合高中师范科
D、师范讲习所
E、师范专修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问答题 简述洛克的体育、德育、智育的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洛克的《教育漫话》中把体育作为第一个问题加以论述。关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洛克的《教育漫话》中把体育作为第一个问题加以论述。关于体育,洛克认为人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认为每个绅士的身体都必须能适应以后活动中面临的艰苦环境。针对当时贵族子弟多娇生惯养的风气,他强调生活各方面的吃苦耐劳。
关于德育,他认为德行比知识更重要,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德育的任务就是锻炼绅士的意志,做到理性、克制、刚毅、勇敢、诚实、智慧和仁爱等。道德教育的方法首先要重视理性的领导,其次要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强调德育中早期教育、行为习惯和良好榜样,主张尽可能不要使用体罚。
关于智育,洛克尤其强调两点:一是德行重于学问,二是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洛克的教育思想带有世俗化和功利性的特点,对英国及西欧教育的现代化有一定的影响。
21、填空题 体育具有:()和()两种属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性;社会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性;社会性
22、多项选择题 教育视导制度又可分为()
A.定期视导
B.分区视导
C.分类视导
D.特殊视导
E.视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填空题 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91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912
24、问答题 比较分析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赫尔巴特和杜威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赫尔巴特是传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赫尔巴特和杜威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二者教育理论既有统一性,也存在着对立,其表现如下:
(1)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的统一性
①他们对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理解,是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前提。赫尔巴特的哲学思想受康德和费希特影响,其在《普通教育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与其哲学认识论是密不可分的。而杜威的教育理论则是建立在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上的。
②赫尔巴特和杜威都十分关注教育的目的、道德教育、课程理论以及教学过程等教育的基本问题,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建构在这些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而由于二者在哲学认识论、教育观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他们在论述这些问题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对教育目的认识上: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第一目的是要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道德.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成为普鲁士优秀的公民。
杜威则认为,促进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社会性的要求和儿童的需要并不总是相对抗的,因此,教育也是社会进步及改革的基本方法。杜威理论中理想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等。虽然二者的论述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目的。
(2)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理论上的对立点
①道德教育方面,赫尔巴特更重视个人的观念的培养,杜威则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赫尔巴特认为存在着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人们用这些观念来调节个人意志和社会冲突,就能使自己成为服从既定法制的、有美德的人。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重视人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毅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非竞争等。在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杜威认为,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还要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
②在课程内容上,赫尔巴特提倡分科课程,而杜威强调活动课程。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这多方面的兴趣。所以,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另一类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是一种较为系统的分科课程理论。
而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这种活动性的课程范围很广,包括园艺、烹饪、纺织、绘画、唱歌、讲故事、阅读等形式。他认为,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总的来说,是一种综合各门学科的活动课程。同时,杜威还指出成年人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未成年人的经验也是有指导价值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使儿童最终获取较系统的知识,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
③教学过程方面,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杜威强调五步教学法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并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由此就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把新知识跟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作概括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
杜威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师生应该共同活动、共同经验,书本降到次要的位置,活动和经验才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也不限于教室。他把思维的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学生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子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第五,在现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④在教师和儿童的地位上,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主导,杜威强调儿童的兴趣。
赫尔巴特在这方面重点论述的是纪律问题。他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他提出。威吓、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管理的方法,对待学生采取严酷的态度,很少注意到儿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杜威十分关注在教育中儿童兴趣的发挥和经验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生长,实质上是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要求摒弃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的东西,强调经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个体在经验过程中的主动性,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要求等。
(3)在教育史上,一般来说,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而杜威则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两大派在教育理论上的分歧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三个中心”的对立,即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的对立、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的对立、课堂教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这两个派别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虽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总的来说,这三个中心的“对立”揭示了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相互联系的几个因素。无论是现代教育对于传统教育的批判,还是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反驳,他们的争论都离不开“三个中心”的问题,而对对方的批判也都击中了对方教育理论中存在着的问题和弊端。
25、填空题 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沈寿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沈寿康
26、多项选择题 1938年,国民政府新建的教育部内部机构包括()
A、总务司
B、高等教育司
C、普通教育司
D、社会教育
E、蒙藏教育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问答题 美国主义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职业化对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影响主要表现为:综合中学体制的确立,教育的实用技术倾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影响主要表现为:综合中学体制的确立,教育的实用技术倾向的形成以及工商界参与管理教育等。这三方面正是美国现代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
28、单项选择题 规定奖励各级毕业生以科举出身的学制是()。
A.壬寅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戍学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1944年《巴特勒法案》规定的内容()
A、义务教育年限为5~15岁
B、初等教育由保育学校、保育班和初等学校实行
C、以3A为依据为所有年龄在11岁以上的儿童提供中等教育
D、继续教育由中央统一负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填空题 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国民教育法令的名称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国民学校章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国民学校章程
点击进入《★历史学》题库
点击进入《历史学: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