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全科医学住院医师》题库
点击进入《全科医学住院医师:传染科》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单项选择题 哪种肝炎病毒所致的急性肝炎最易转为慢性()。
A.甲肝病毒
B.乙肝病毒
C.丙肝病毒
D.丁肝病毒
E.戊肝病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5道理解、记忆、判断题。重点考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临床表现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
①第8题选答"C","丙肝病毒"IgG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在慢性感染病例,该抗体可长期存在;选答"D","丁肝病毒"IgG抗体在慢性感染病例亦可长期存在;
②第9题选答"D",学生通常对丁肝病毒的病原学不重视,只了解它的复制必须依赖乙肝病毒,容易误以为它是DNA病毒;
③第10题选答"E","戊型肝炎"发生在孕妇、老年人时,发展成重型肝炎的概率较高,但临床常见的重型肝炎并非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
④第11题选答"B",原因主要是学生较多接触HBV前C区变异、S区变异免疫逃避株、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等。因此,误认为乙肝基因组异质性最大;
⑤第25题选答"B",在儿童时期,"乙肝病毒"感染易转为慢性携带,成年感染则大部分痊愈,丙肝病毒感染无论在儿童或成年均易转为慢性。要点戊型肝炎无慢性感染病例,大部分情况下,m液中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较其他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更易消失。在上述5种肝炎病毒中,只有HBV为DNA病毒。临床上由乙肝引起的重型肝炎患者最多。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异质性最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易转为慢性。
2、填空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依据()、()、()、()、()检测进行诊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临床表现;特异血象;嗜异凝集试验及EBV抗体;EBV;DNA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临床表现;特异血象;嗜异凝集试验及EBV抗体;EBV;DNA
3、填空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少",即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和少搬动患者,把好休克、出血、()和()四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肾衰;感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肾衰;感染
4、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被动免疫制剂的是()。
A.抗毒素
B.类毒素
C.灭活疫苗
D.丙种球蛋白
E.特异性丙种球蛋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单项选择题 关于细粒棘球蚴病,下列哪项是不对的()。
A.是棘球蚴(包虫)病的其中一种
B.人因摄入棘球绦虫的幼虫而感染
C.主要流行于牧区和半牧区
D.狗是主要的传染源
E.大多数在儿童期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细粒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特点的认识。预测错误率稍高。常见错误:
①选答"A",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包括细粒棘球蚴病及泡型棘球蚴病等。应复习棘球蚴病的概念;
②选答"E",本病虽然多在青壮年发病,但大多数在儿童期感染。应复习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史。要点:细粒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是因人摄入棘球绦虫的虫卵而感染。
6、单项选择题 腓肠肌压痛见于()。
A.恙虫病
B.败血症
C.钩端螺旋体病
D.登革热
E.流行性出血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3道理解、记忆题。重点考核学生对钩端螺旋体病与恙虫病、败血症、登革热及流行性出血热的鉴别诊断。焦痂和溃疡是恙虫病的特征性体征。血液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腓肠肌压痛是钩端螺旋体病的特征性体征。
7、多项选择题 下列情况属于SIRS的有()。
A.Sepsis
B.急性胰腺炎
C.严重创伤
D.严重灼伤
E.严重缺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菌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母婴传播
B.血液传播
C.粪-口传播
D.性传播
E.虫媒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错选"E",说明对菌痢的传播途径不熟悉,也不了解虫媒传播的概念。要点菌痢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
9、单项选择题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遭到哪种非特异性免疫因素的作用()。
A.抗毒素
B.中和抗体
C.吞噬细胞
D.致敏T细胞
E.调理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学生对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选答"A"、"B"、"D"、"E",这主要是对免疫应答的过程理解不熟悉,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牵涉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会首先遭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因子能直接或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清除病原体。要点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牵涉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首先遭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0、单项选择题 伤寒原发性菌血症,相当于临床过程的哪一期()。
A.潜伏期
B.初期
C.极期
D.缓解期
E.恢复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理解题。考核要点为伤寒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选答"B","初期"已经是伤寒第二次菌血症。应复习伤寒两次菌血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要点第一次菌血症相当于潜伏期,无临床表现。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官内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进入初期。
11、单项选择题 患者,32岁,男性,广州市人。半月前去海南省探亲,2周后突然发冷、高热、剧烈头痛,伴有呕吐,随后出现谵妄、昏迷。体格检查:颈硬,克氏征(+),巴氏征(+);脑脊液:压力稍高,白细胞0.5×109/L,生化检查正常,初步诊断为()。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D.脑型疟疾
E.脑囊虫病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疟疾临床表现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脑型疟疾脑脊液基本正常,"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异常;②选"B"、"C",说明对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不熟悉。两者一般无病理征,前者脑脊液呈化脓性,后者脑脊液呈浆液性。要点脑型疟疾先有疟疾的临床表现后再出现脑部症状,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血涂片可检查到疟原虫。
12、填空题 胸腔穿刺时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过(),以后每次一般不超过()。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700ml;1000ml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700ml;1000ml
13、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正确的是()。
A.为减轻毒血症可给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
B.必须明确致病菌后才予抗生素治疗
C.宜选用强有力的抗菌谱广的杀菌剂治疗
D.由于抗生素剂量较大,故应静脉内给药
E.积极控制感染和抗休克两方面治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4、填空题 白喉的临床特征为()并有(),严重者可并发()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全身中毒症状;心肌炎;神经麻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全身中毒症状;心肌炎;神经麻痹
15、单项选择题 乙型脑炎的下列流行病学特点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A.蚊子是主要的传染媒介
B.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C.发病时间为严格的夏秋季节
D.新生儿常不易感染
E.发病常呈家庭聚集现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本题属记忆、理解题。考学生对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点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选答"D",说明未掌握虽然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母亲通过胎盘屏障传递的抗体对新生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新生儿常不易感染的特点。人感染乙脑病毒后多数呈隐性感染,而且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所以乙型脑炎集中暴发少,在家庭成员中罕见多人同时发病,呈高度散发性。要点乙型脑炎发病呈高度散发性。
16、填空题 乙肝病毒为()病毒,丙肝病毒为()病毒,丁肝病毒为()病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NA;RNA;DNA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DNA;RNA;DNA
17、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7岁,学生。近4天来发热、头痛、头晕、疲乏、食欲不振,间觉恶心,尿色黄如浓茶,尿量一般。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8.8℃,面色潮红,结膜稍充血,巩膜轻度黄染,颌下淋巴结轻度肿大。腹软,无压痛,肝于肋下1.5cm可触及,质软,无触痛。周围血液白细胞总数为8.7×109/L,分类计数N0.74,L0.21,E0.03,M0.02。红细胞为4.82×1012/L。
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A.应用头孢他啶
B.护肝治疗
C.应用多西环素
D.应用拉米夫定
E.应用利巴韦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单项选择题 钩端螺旋体病病理损害的基本特点()。
A.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
B.小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C.组织的出血、浸润、坏死及水肿
D.全身广泛性小血管损伤
E.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钩端螺旋体病的病理损害基本特点的掌握。预测有一定的错误率。常见错误:
①选答"D",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全身广泛性小血管损伤的病理损害混淆;
②选答"B"和"E",说明对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机制中病理损害的基本特点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没有掌握。要点复习钩端螺旋体病病理损害要抓住基本特点,为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
19、单项选择题 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肥达反应阳性多见于()。
A.伤寒
B.恙虫病
C.败m症
D.斑疹伤寒
E.流行性出血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这是3道理解、记忆题。重点考学生对恙虫病与伤寒、败血症、斑疹伤寒及流行性出血热的鉴别诊断。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
①第24题选答"B",第25题选答"D",恙虫病患者变形杆菌0×k凝集试验阳性,而斑疹伤寒患者变形杆菌0×19凝集试验阳性,应复习立克次体病的血清学检查;
②第26题选答"B"或"D",立克次体病患者的血液白细胞数正常、肥达反应阴性,应复习立克次体病与伤寒的实验室检查特点。要点立克次体病患者的m液白细胞数正常,而伤寒患者血液白细胞数减少。
20、多项选择题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有()。
A.抑制各种炎症反应
B.中和毒素作用
C.抗免疫反应
D.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E.抗休克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C, D, 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填空题 肝阿米巴病多为肠阿米巴的(),表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并发症;发热;右上腹痛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并发症;发热;右上腹痛
22、多项选择题 糖皮质激素可用于()。
A.原因不明的高热
B.风湿性关节炎
C.过敏性休克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病毒性水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填空题 阿米巴肝脓疡药物治疗可选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灭滴灵;氯喹;依米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灭滴灵;氯喹;依米丁
24、填空题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鼠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鼠类
25、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23岁,广州市人。从海南省旅游回广州2周后,出现畏寒、高热、大汗,间歇发作4日,呕吐、双侧上肢抽搐1日。体格检查:神志不清,血压正常,颈有抵抗,心、肺无异常,肝肋下1.5cm,脾肋下1.5cm,质Ⅰ度,克氏征(+),巴氏征(+)。血象:WBC11×109/L,中性粒细胞0.75,脑脊液压力稍高外,其余未见异常。
本病例可能性最小的诊断是()。
A.脑型疟疾
B.恙虫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E.阿米巴痢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单项选择题 霍乱病人的"米泔水样"大便主要由于()。
A.大便含有大量红细胞
B.大便含有大量黏膜组织
C.大便含有大量脓细胞
D.缺乏胃酸,消失不良
E.肠液中黏液过多,胆汁过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学生对霍乱发病机制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选答"B",霍乱无明显的小肠黏膜坏死和脱落。应复习霍乱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要点霍乱毒素引起的小肠黏膜分泌亢进且黏液增加,机体脱水导致胆汁减少,使水样便变为白色,形成了所谓的"米泔水样"大便。
27、单项选择题 关于疟疾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婴幼儿疟疾易发展为凶险型,胃肠症状多
B.孕妇疟疾可引起子痫、流产、早产
C.输血性疟疾潜伏期短,易复发
D.脑型疟疾脑脊液多数为正常
E.恶性疟原虫可阻塞肠道微血管,出现腹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疟疾的临床表现的认识。预测错误率高。常见错误:
①选答"A"、"B",说明对婴幼儿与孕妇疟疾临床特点不熟悉,前者易发展为凶险型,胃肠症状多,后者可引起子痫、流产、早产;
②选答"E",恶性疟疾在微循环内形成微血管血栓,引起脏器阻塞。要点输血性疟疾常于输入含疟原虫血后7~10d发病,无迟发型子孢子,故无远期复发。
28、多项选择题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填空题 风疹病毒主要侵犯(),引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上呼吸道黏膜;上呼吸道炎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上呼吸道黏膜;上呼吸道炎症
30、单项选择题 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已由39.6℃下降至36.6℃.15天后又再升高至39.3℃,症状加剧,血培养阳性,最可能是()。
A.再燃
B.复发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再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常见错误:
①第32题选答"B"、"E",说明对再燃与复发、再感染的差别不熟悉;
②第33题选答"C",说明对混合感染的概念不熟悉;
③第34题选答"A"、"C"、"E",说明对伤寒复发的诊断不熟悉,混淆了复发与再燃、重复感染、再感染的差别。
点击进入《★全科医学住院医师》题库
点击进入《全科医学住院医师:传染科》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