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基础医学》题库
点击进入《基础医学:伤寒论》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名词解释 苦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米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米醋
2、名词解释 目中不了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视物不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视物不清
3、单项选择题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桂枝汤的适应征()
A.汗出恶风
B.头痛发热
C.咳嗽痰黄
D.鼻鸣干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名词解释 阳浮而阴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一指营卫,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5、填空题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温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温病
6、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头痛
B.恶寒
C.项强
D.脉浮
E.身体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名词解释 心中懊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8、名词解释 口不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9、单项选择题 小陷胸汤主治证之病机是()
A.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B.火热犯肺灼津为痰
C.肺胃痰火肺气上逆
D.邪热内陷痰热结胸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名词解释 直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11、问答题 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太阳中风主症:
①发热—风邪犯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太阳中风主症:
①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
②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护,弱而不守
③恶风寒—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
④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
⑤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病机:风邪束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要桂枝汤)太阳伤寒主症:
①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
②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
③无汗—寒性收引,卫气合而不开,汗孔闭塞
④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病机:寒邪外束,卫阳郁遏,营阳涩滞。
治法:开腠发汗,固肺平喘(方要麻黄汤)
12、填空题 坏病的治疗原则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3、名词解释 除中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证候名,中气败绝之症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证候名,中气败绝之症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
14、问答题 麻黄汤的禁例有哪些!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伤寒论》中,张仲景通过举例,对麻黄汤的禁例做了比较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伤寒论》中,张仲景通过举例,对麻黄汤的禁例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共有九条原文提示麻黄汤的禁例,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①阴津亏损者禁用麻黄汤发汗。汗液为阴津所化,血汗同源。麻黄汤是发汗之峻剂,纯发无补,故阴津亏损者虽患太阳伤寒表实证,亦不可用麻黄汤发汗。原文第83条云:“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第86条云:“衄家不可发汗……。”提示素体阴虚,经常咽喉干燥者;或者平素易于衄血之人,又患伤寒时禁用麻黄汤发汗。若误其汗,则可能导致伤阴变证,如“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等。它如第84、50条等,皆是其例。
②阳气虚弱者禁用麻黄汤发汗。阳加于阴为之汗,故阳气亏虚者虽患太阳伤寒表实证,亦不可用麻黄汤峻汗。原文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提示太阳病误下,表寒未解,且损伤里阳时,即禁用麻黄汤发汗。若误用之,则有汗出亡阳之虞。89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以脾胃阳虚而患伤寒表实证者,误用麻黄汤发汗后,表证虽罢,但更伤里阳,必致呕逆吐蛔变证为例,提示阳虚里寒者禁用辛温峻剂发汗。它如第88条,亦是其例。
③气血阴阳俱虚者禁用麻黄汤发汗。原文第87条云“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长期患慢性失血性疾病,或突然大出血之人,必然阴血虚损,气随血脱,而气血两虚,即使患了风寒表实证,亦不可轻用麻黄汤发汗。若误发其汗,必犯虚虚之戒,而出现寒栗而振等变证。85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久患疮疡,流脓出血过多,致气血俱伤,虽有伤寒身痛亦不可用麻黄汤峻发其汗。若误发其汗,则更伤气血,使筋脉失养而发生筋脉抽搐,肢体拘挛的变证。
总之,麻黄汤是辛温发汗解表之峻剂,临床只宜用于太阳伤寒表实而正气不虚者。若血虚、阴亏、气虚、阳虚、气血阴阳俱虚之人,虽患伤寒表实证,皆禁用麻黄汤发汗。
15、单项选择题 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
A.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
B.桃仁、大黄、桂枝、厚朴、枳实
C.桃仁、大黄、桂枝、厚朴、枳实、芒硝
D.桃仁、大黄、桂枝、大黄
E.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6、问答题 何谓表郁轻证?《伤寒论》治疗表郁轻证有几个方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表郁轻证是指太阳病迁延日久,邪气已轻微,正气稍弱,正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表郁轻证是指太阳病迁延日久,邪气已轻微,正气稍弱,正邪相持不下的病理阶段;临床以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呈阵发性发作,面红、无汗身痒等为主要表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根据表郁轻证邪气轻重、有无里证分为三个方证辨治。
①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为各取桂枝汤、麻黄汤原方用量之1/3,按1:1的比例合方而成。此方辛温解表,小发其汗;适用于微邪束表之表郁轻证而邪轻证轻者。临床以太阳病表证日久,发热恶寒如疟状、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红,无汗身痒为主要表现。
②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麻黄汤按2:1的比例组方,即取桂枝汤原量之5/12,麻黄汤原量之2/9。此方辛温解表,微发其汗;适用于微邪束表之表郁轻证而邪微证微者。临床以太阳病表证日久,发热恶寒如疟状、热多寒少、一日再发,面红,无汗身痒等为主要表现。
③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为桂枝汤与越婢汤按2:1的比例组方,即取桂枝汤原量之1/4,越婢汤原量之1/8。此方辛温解表,小发其汗,兼清里热;适用于微邪束表之表郁轻证而兼里热者。临床以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红无汗而心烦、口微渴等为主要表现。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三方虽皆属辛温微汗之剂,皆为表郁轻证而设。相比较而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为表郁轻证的典型证型,桂枝二麻黄一汤证为表郁轻证之较轻证候,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为表郁轻证又兼轻度里热的证型。
17、问答题 白虎加人参汤与附子汤证两者皆出现背微恶寒,两者在病机上有何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白虎加人参汤之背微恶寒因热结在里,阳气不能外通达于背;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白虎加人参汤之背微恶寒因热结在里,阳气不能外通达于背;附子汤则因少阴里阳虚,寒湿阻碍,使阳气不能达于背,背部失于温养故背恶寒
18、名词解释 周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一日一夜,即24小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一日一夜,即24小时
19、名词解释 汗出濈濈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20、问答题 伤寒论中药物相同而方名不同的方剂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伤寒论中药物相同而方名不同的方剂有五组:
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伤寒论中药物相同而方名不同的方剂有五组:
①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
②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
③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④桂枝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21、单项选择题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其中“胸中有热”是指:()
A.胃中有热邪
B.膈间有热邪
C.胸中有郁热
D.腹中有热邪
E.以上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单项选择题 太阳中风之“脉缓”是指()
A.怠慢迟缓
B.脉沉弱
C.松驰
D.柔缓而不紧急
E.脉细弱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单项选择题 “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为何汤证的辩证关键()
A.四逆汤证
B.四逆加人参汤证
C.当归四逆汤证
D.通脉四逆汤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单项选择题 哪项不是大青龙汤证的表现()
A.发热
B.无汗而喘
C.脉浮紧
D.无汗,烦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单项选择题 原文:“大病差后,劳复者...。”()
A.牡蛎泽泻散主之
B.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C.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D.栀子厚朴汤主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问答题 少阳病的兼证有哪些?如何辨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少阳为枢、居于半表半里之位,其病容易发生兼挟。少阳病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少阳为枢、居于半表半里之位,其病容易发生兼挟。少阳病之兼证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兼太阳病表证:少阳外邻太阳之表,且其病邪亦可由太阳传变而来,故两经证候常有兼挟。如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在外感风寒数日之后,邪入少阳出现有微呕、心下支结,且发热恶寒、肢节烦疼等表证仍在,故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发表兼施、表里双解。另外在96条小柴胡汤加减法云:“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覆取微汗愈。”在典型少阳证基础上,口不渴而身有微热者,是太阳表邪未尽而少阳证已成。因病情偏于少阳,故用小柴胡汤减人参,加桂枝,且温覆取微汗以解表。
②兼阳明病里证: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内近阳明之里,故少阳病可兼阳明里证。少阳兼阳明里证又有以下几个方证:
大柴胡汤证:原文103、136、165等条。若临床见往来寒热,胸脋苦满,郁郁微烦、呕吐不止、心下急迫或痞硬,不大便或下利,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此为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之较重证,治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下阳明里实。
柴胡加芒硝汤证:原文103条。若少阳兼阳明里实误用丸药攻下后,大便虽呈“微利”,但燥热结实未除,少阳枢机仍不畅利,“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等症不解。此为少阳兼阳明里实之轻证,因误下正气已虚,故先用小柴胡汤和解;仍不愈者,再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少阳,泻热去实。
黄芩汤证及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原文172条。少阳郁火较重,内迫阳明大肠而见下利等症,治当以黄芩汤清热止利;若又兼少阳邪热迫于阳明胃腑而呕者,则以上方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即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另外还有229、230条,首冠“阳明病”,而治疗用小柴胡汤,皆属少阳兼阳明而以少阳病为主者。
③兼水饮内结证:原文147条。少阳相火内郁,枢机不利,即可致三焦决渎失职而兼见水饮内停,亦可因脾虚中寒而罹患此证。临床见往来寒热、心烦口苦、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等。此属少阳兼水饮内结证,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④兼心神逆乱证:原文107条。表证误下,损伤正气,邪入少阳,胆火内郁,弥漫三焦,扰乱心神。临床出现胸满苦满、心烦心悸、警惕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等症。此属少阳郁火内盛,弥漫三焦内外,心神逆乱,虚实并见。治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27、问答题 简述大青龙汤的病机,主症,治法,方药组成?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病机:太阳伤寒兼阳郁烦躁②治法:开表发汗,清热除烦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病机:太阳伤寒兼阳郁烦躁②治法:开表发汗,清热除烦③主症:,脉浮紧,恶寒发热,身疼痛,不汗出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证.烦躁乃寒邪郁闭过重,阳气不能宣泄,扰于胸中使然.必须表里俱实者方可使用④方要:大青龙汤倍用麻黄加生姜之麻黄汤峻猛发汗,以散表寒.石膏辛甘大寒配麻黄解表以开阳热之郁闭,清透郁热除烦.重用炙甘草,加大枣和中扶正,以资汗源,又防石膏过寒伤正中
28、问答题 热痞证包括哪两个方证?两者有何异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热痞证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附子泻心汤证。两者虽同属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热痞证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附子泻心汤证。两者虽同属热痞,但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病机仅为胃热气滞,其主证是心下痞,按之濡与里热证如心烦、口渴、小便黄赤等组成。治以泻热消痞。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中大黄泻热和胃,黄连泻心胃之火,黄芩泻中焦实火。并用麻沸汤渍,取其气之轻扬,以清上部无形之热。与之相比,附子泻心汤证病机为胃热气滞,兼有卫阳不固。主证除热痞之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等证外,又见卫阳不固之恶寒汗出。治以泻热消痞,扶阳固表。方用附子泻心汤。方用大黄、黄连、黄芩以沸水浸渍少顷,取其气以清上部之邪热,附子别煮取汁以扶阳固表
29、填空题 伤寒,()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呕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呕多
30、判断题 若发现运转中的滚动轴承温度大于70℃时,马上作停车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点击进入《★基础医学》题库
点击进入《基础医学:伤寒论》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