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民族学与文化学》题库
点击进入《民族学与文化学:地域文化》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填空题 “士”的原意是指上古掌管()的官员,也指周朝的一种等级较低的爵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已演变成对有知识、有技能、处在贵族与庶民之间的一个社会阶层的泛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刑狱司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刑狱司法
2、问答题 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形成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形成的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1)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它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历史上中原人入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第一次是秦朝时发卒50万戍五岭;第二次是汉武帝派伏波将军率十万大军南征,留守岭南九郡;第三次是北宋时高宗仓皇南逃,部分中原人随隆佑太后散落珠江三角洲;第四次是南宋末年皇室南逃,大批将士及庶民随帝南下,流散于珠江三角洲一带。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
其主要特点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2)客家民系客家的先人是南迁的汉民,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也有一部分是黄河流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群落,他们先后经过三次大搬迁,才到粤、闽、赣山区的三角地带落籍。客家人开始是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不与土著居民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休生活,宗族观念很强。后来与当地的土著舍族部落融合一构成了玄家民弃
其主要特点是: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气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洲、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的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人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会而成的。潮洲地区先秦时属闽越,汉时还是一处未开发的海滨荒芜之地。到东晋时代,这个地方才开始受到重视。唐天宝元年,在这里设立了潮州郡,这是潮洲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唐宋以后,潮洲商业贸易迅速发展,成为粤东最大的商业中心。
其主要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3、填空题 最特色的“广货”谜语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吃田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吃田螺
4、问答题 传说中移居羊城的先民带羊南迁,有何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先民带羊现迁的依据有三点:
(1)古代神羊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先民带羊现迁的依据有三点:
(1)古代神羊圣明的形象,一向得到人们尊重.
(2)羊的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羊的行动快速,便于驱赶,是当时南迁的先民携带的理想家畜.
5、填空题 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在现()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海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海南
6、单项选择题 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代
D、秦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单项选择题 在齐鲁服饰民俗中,人们给故去的亲人做寿衣往往忌讳用()。
A、缎子
B、绸子
C、白布
D、麻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也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论语》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目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填空题 中原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散播性等一系列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人为性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人为性
10、单项选择题 《聊斋志异》最早的刻本是青柯亭刻于()。
A、1778年
B、1751年
C、1766年
D、1789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1、问答题 简述广东涉外故事与传统故事有什么不同.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某地有一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一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或在争夺中损坏,变成废物.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日子,似乎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宝物所造成的.这些故事多出现在近代,表现出很强的锁国心理.
而广东的涉外传说则表现出另一种情调: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等竞争.例如《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同类传说中宝物被盗失去了灵性,此地从此衰败的结局相反,海珠石一直是传说中的一幅美景.
12、填空题 在广东的禁忌里有语禁、()、食禁、婚忌、丧忌、凶忌、行为禁忌等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年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年禁
13、填空题 泰山摩崖刻经以()刻经最为知名,它位于斗母宫东北龙泉峰下峡谷中的自然石坪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经石峪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经石峪
14、填空题 “医圣”张仲景为()时期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东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东汉
15、填空题 司马穰苴的治军原则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以文附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以文附众
16、单项选择题 明朝沿袭了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考试的试卷命题范围是()。
A.四书五经
B.时事政治
C.诗赋
D.算术、法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多项选择题 以下关于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描述正确的有()。
A.闽台饮茶风气之盛.堪称全国之最
B.闽台民众的副食以闽菜为代表.讲究食补
C.台湾菜受闽菜影响很大.在烹调上更为讲究.品种也更为繁多.所以总的特点与闽菜相去甚远
D.闽台还有很多体现出浓郁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B,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填空题 旗袍是一种“衣皆连裳”的长衫,初为()妇女的衣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满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满族
19、单项选择题 鲁国地处泰山的()。
A、北麓
B、西麓
C、东麓
D、南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0、填空题 在用人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遵循“()”。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尊尊而亲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尊尊而亲亲
21、填空题 1992年,在邹平()遗址出土的陶盆残片上,发现了5行11个类似汉字的象形符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丁公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丁公
22、填空题 良渚文化在()一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江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江浙
23、填空题 齐景公时期,曾入鲁问礼的一位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晏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晏婴
24、单项选择题 在孟子的学说中,所谓“四端”是指()。
A、仁义礼信
B、仁信礼智
C、仁义礼智
D、义信礼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5、填空题 公元前440年,墨子率领墨家集团完成了一件足可彪炳史册的壮举——止()伐宋,充分显示了这一团体的实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楚
26、填空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万世师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至圣先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至圣先师
27、填空题 在《灵宪》中正确解释月食原理的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张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张衡
28、填空题 中原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导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①自强自立精神;②();③重功致用精神;④勤俭节约精神。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崇文重教精神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崇文重教精神
29、问答题 简述佛山秋色的特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以假乱真,出奇致胜.因为秋色艺术是手工业工人、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以假乱真,出奇致胜.因为秋色艺术是手工业工人、农民、小商贩创作的,.它主要表现平民的理想和情趣.比如秋色中的担头,就是由扮演小商贩的人将“水产鱼虾,水果花卉”等,肩挑车拉,沿街“叫卖”.
(2)特别有地方特色,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下脚料和农副产品,瓜果、鱼鳞、稻秆等都是制作秋色艺术品的好材料.在佛山市工艺美术研究社的展厅里,就有鱼鳞灯和墨鱼骨灯、瓜仁灯以及用通草和灯芯草制作的秋色灯等等。
(3)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显著的行业特征.制作秋色的人们总是将他们赖以生存的手工艺品和农副产品当作制作秋色艺术品的主要项目,如仿陶瓷制品,令人真假难辨,仿酒菜佳肴令人垂涎.据老一辈的工艺美术师介绍,秋色赛会中制作的仿生水果,与真正的水果放在一起,就连那些经验丰富的评委们也分不清真伪,六十年代,物资暇乏,曾有人在买到“水果”后,张口就咬,结果发现这水果竟然是泥做的.很多制作秋色的人都以自己的行业为创作对象,如经营玉器古玩的多以制作仿古工艺品见长。
30、填空题 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大将()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赵国苦战一年,支撑不住,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采取“围魏救赵”的计谋,在桂陵设下埋伏,大败魏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庞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庞涓
点击进入《★民族学与文化学》题库
点击进入《民族学与文化学:地域文化》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