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农学》题库
点击进入《农学:生态学》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问答题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那些因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物种内以及物种间的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于进化时间有关,进化时间越长,且环境条件稳定的物种多样性高。
物理环境越复杂,或叫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群落的复杂性也高,生物多样性就越大。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生物多样性越高。
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物种进化和分离的动力,所以竞争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捕食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减弱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捕食者维持群落的多样性。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整个区域物种多样性就越高。
2、问答题
说明同化效率、生长(产)效率、消费效率和林德曼效率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林德曼效率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所获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林德曼效率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所获得能量的比例:Le=In+1/In,相当于消费效率(利用效率)、同化效率和生产效率三者的乘积。
Le=In+1/In=(In+1/Pn)X(An/In)X(Pn/An)。
3、单项选择题 就有效防护距离来讲,效果最差的林带类型是()。
A.通风林带
B.疏透林带
C.混交林带
D.紧密林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单项选择题 生物群落演替的效应是()。
A.物种多样性越来越高
B.每个阶段形成的内环境都不利于自己,而有利于下一个群落
C.每个阶段的群落都形成一个有利于本身生存的内环境
D.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填空题 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个体论观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个体论观点
6、问答题 群落的垂直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
陆地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
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森林群落从上往下,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其次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如森林鸟类,森林灌木层栖息着莺、苇莺;森林中层为山雀、啄木鸟等;林冠层为柳莺、交嘴和戴菊等。
水生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水中的透光、水温和溶解氧含量等。
按垂直方向分为:漂浮动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动物、附底动物、底内动物。
7、单项选择题 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湖泊
B、草原
C、果园
D、热带雨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问答题 群落演替的类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为:
1)原生演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为:
1)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从来没有生物生长的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2)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如森林砍伐迹地、弃耕地)上的群落演替。
顶极群落:经过演替(包括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而达到的最终稳定状态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
(2)按基质的性质划分为:
1)旱生演替——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上开始。
2)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
(3)按照演替的延续时间划分: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为:内因性演替;外因性演替。
(5)按群落代谢特征划分为: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9、问答题 红树林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
1)主要由红树科种类组成,其次为马鞭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
1)主要由红树科种类组成,其次为马鞭草科、海桑科、爵床科种类。
2)终年常绿,林相整齐,结构简单,多为低矮性群落。
3)具支柱根、呼吸根及旱生、盐生特点。
动物:
哺乳类种类和数量较少。
两栖类大都避开这种咸淡水环境。
鸟类以苍鹭、鸬鹚、翠鸟和鹗等较为常见。
鱼类以弹涂鱼最多。
另有多种蟹类、藤壶类、蚊类等生活在其中。
10、问答题 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循环有哪些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2)大多数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物放大现象。
(3)有毒物质进入环境会经历一些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使有毒物质的毒性降低或增加。
11、单项选择题 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问答题 简述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及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生产者:是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氧生物,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能够进行化能合成的细菌;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着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
(2)消费者:是指依靠活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消费者不仅对初级生产物起着加工、再生产的作用,且对其它生物种群数量起着调控作用。
(3)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也包括腐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连续进行着分解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再重新回到环境中,成为自养生物的营养物质。
13、填空题 Gaia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大气和土壤组成的复合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物、海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物、海洋
14、多项选择题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系统包括()。
A、种群
B、植被型
C、群丛
D、群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问答题 什么是生态工程?生态工程设计所涉及的生态学原理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综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生态工程设计所涉及的生态学原理有:物种共生原理、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耐性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耗散结构原理、限制因子原理、生态因子综合性原理。
16、单项选择题 营养级之内同化量与摄食量之比是()。
A.组织生长效率
B.生态生长效率
C.同化效率
D.维持价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单项选择题 落叶阔叶林的特征是()。
A.是温带惟一季相明显的群落
B.有温带海洋和温带季风两种气候
C.只分布于温带大陆东部
D.具有森林群落的四个基本层,乔木层通常有两个亚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单项选择题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引起的。
A.SO2
B.CO2
C.CO
D.O3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问答题 为什么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受光周期控制?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外界环境因子很多,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为什么动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外界环境因子很多,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为什么动物偏偏选择光(光照周期)这个信号作为启动复杂的繁殖生理机制的“触发器”。这是因为日照长短的变化是地球上最具有稳定性和规律性的变化,成为生物节律的信号。
20、问答题 捕食作用具有哪些生态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捕食是指某种生物消耗另一种其他生物活体的全部或部分身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捕食是指某种生物消耗另一种其他生物活体的全部或部分身体,直接获得营养以维持自己生命的现象。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往往在调节猎物种群的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捕食关系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捕食者可以作为自然选择的力量对被捕食者的质量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被捕食的往往是体弱患病的或遗传特性较差的个体,这样阻止了不利的遗传因素的延续。
在进化过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者之间形成二者长期的协同进化。捕食者能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中间竞争。竞争的减弱能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故捕食作用能维持群落的多样性。
被捕食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制约,避免数量太大,造成环境资源过度消耗,引起系统崩溃。
21、填空题 一些物种的种群密度有一个下限要求,如果低于临界下限,该生物种就不能正常生活,甚至不能生存,这就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最小种群原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最小种群原则
22、问答题 什么是演替系列?简述以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系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系列为(1)地衣阶段:先锋群落。
(2)苔藓阶段:当地衣将环境改造到一定程度时,苔藓便迅速发展起来并占优势;
(3)草本植物阶段:当土壤厚度增加到可保持一定湿度时,草本植物迅速发展并占优势;
(4)灌木阶段:到草本植物演替后期,出现喜阳灌木与高草混生现象,逐渐形成灌木群落;
(5)森林阶段。
23、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群落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内植物与动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B.群落的特征就是植物个体的特征
C.群落内植物与植物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
D.群落内动物与动物也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填空题 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多度或密度、频率、盖度、()和重要值。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优势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优势度
25、单项选择题 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250d℃,则其在26℃条件下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
A.30d
B.50d
C.40d
D.20d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单项选择题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
A.趋同适应
B.竞争
C.互利共生
D.趋异适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判断题 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8、问答题 简述层片具有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生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有其个体数量相当多,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片。
(2)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3)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4)在群落中,每一个层片都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可以按其作用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优势层片、伴生层片、偶见层片。
29、问答题 简述种群的调节学说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当种群偏离平衡密度时,使种群回到原来平衡密度的作用即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当种群偏离平衡密度时,使种群回到原来平衡密度的作用即为调节作用。有三个学派解释种群密度的调节作用。
(1)气候学派:种群数量受天气的强烈影响;
(2)生物学派:捕食、寄生、竞争、食物等生物因素对种群起调节作用;
(3)内源性调节学派(自动调节学说派):种群内成员的异质性起调节作用。内源性调节学派包括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和遗传调节学说。
30、填空题 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负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负
点击进入《★农学》题库
点击进入《农学:生态学》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