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农学》题库
点击进入《农学:农业气象学》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填空题 水分在植物体中以两种方式参与其生命活动,一是(),即()所表现的生理作用,二是(),即将水有机地()到植物组织中去。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过渡,蒸腾,存留,结合。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过渡,蒸腾,存留,结合。
2、问答题 什么是气候?描述气候的要素主要有哪些?人类活动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气候?怎样才能使气候向着有利于人类生活的方向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的综合。气候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的综合。气候要素是表示气候特征的量值,主要包括:
(1)各种气象要素的平均值;
(2)各种气象要素的极端值、变化值;它们出现的频率、时间和分布。
(3)一些综合指标,如干燥度、大陆度等。人类活动主要从改变空气的成分及比例、改变了下垫面(地面)状况两方面影响气候;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减少对海洋的污染和破坏,减少CO2、大气污染物、氟化物的排放等一系列措施,使气候向着有利于人类生活的方向发展。
3、问答题 试述三圈环流和行星风系的形成原理。说明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作物水分临界期是指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一般作物的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作物水分临界期是指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一般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多在花芽分化、开花、吐穗等时期。
作物的水分关键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当地的降水条件不适宜而对作物造成较大的影响的时期。
其农业意义是:在作物水分临界期应关注水分的供应情况,不得使水分过多或过少,并及时加以调节。在作物的水分关键期则给出了当地水分调节的时期。
4、单项选择题 海洋内部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物质的流动
B.分子热传导
C.凝结、蒸发潜热释放
D.辐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5、名词解释 短日照植物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短的白天和长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短的白天和长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短日照植物。
6、单项选择题 作物封垄后,夜间农田上温度最低点一般出现在()
A.地面上
B.植株顶上
C.内活动面附近
D.外活动面附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问答题 简述防风林带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减弱强风的危害,涵养水分,固定和改良土壤,净化空气,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减弱强风的危害,涵养水分,固定和改良土壤,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气候环境。
8、问答题 为什么锋面气旋主要活动在中纬度地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锋面气旋是指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锋是冷、暖气团相交绥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锋面气旋是指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锋是冷、暖气团相交绥的地带,多见于中纬度地区。而低、高纬度地区常见单一性质气团。
9、单项选择题 气温的日较差距海愈近则愈()。
A.大
B.小
C.无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问答题 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总的趋势是:全国范围内,气候在变暖的同时在变干;且华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总的趋势是:全国范围内,气候在变暖的同时在变干;且华北、东北和西北西部等地变暖变干显著。
11、判断题 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2、判断题 土壤经耕翻后,其热容量和导热率会增大,而镇压后的土地,其导热率和热容量会减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问答题 试述灌溉的小气候效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灌溉后,增加了下垫面的热容量,使下垫面增温和降温减缓,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灌溉后,增加了下垫面的热容量,使下垫面增温和降温减缓,所以在白天和夏季可起到降温作用,在夜间和冬季可起到保温作用;灌溉后,土壤湿度增大,同时蒸发增强,空气湿度将增大。
14、单项选择题 常用气候要素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这些气候要素包括:()
A.日平均温度,年降水量
B.日平均温度,干燥度
C.年平均温度,干燥度
D.年平均温度,日降水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5、名词解释 农业指标温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
16、名词解释 蒸腾系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植物形成一克干物质所需(蒸腾)的水分克数,就称为植物的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植物形成一克干物质所需(蒸腾)的水分克数,就称为植物的蒸腾系数。
17、填空题 气温的垂直分布用()来表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气温垂直梯度;递减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气温垂直梯度;递减率
18、问答题 海陆的物理特性各有何特点?它们在气候形成中起什么作用(即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差异:
(1)海水的热容量大,陆地土壤的热容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差异:
(1)海水的热容量大,陆地土壤的热容量小;
(2)水是辐射的半透体,海洋深处仍有太阳直接辐射,陆地上土壤接收太阳辐射主要在表层;
(3)海水的流动性大,能把表层接收到的辐射能量、热量通过流体的各向流动在各个方向传送;
(4)海水的潜热热交换大,能通过潜热热交换调节热量平衡。
对气候的影响:在海洋及其邻近地区冬暖夏凉,秋温高于春温,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小,降水丰沛且各季分布均匀。在大陆中心及其邻近地区,夏天酷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而且集中。
19、填空题 桂林属于()气候带地区;南宁属于()气候带地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北亚热带;南亚热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北亚热带;南亚热带
20、判断题 我国是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所以我国在冬天常受蒙古气团的影响,夏天常受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我国是不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
21、单项选择题 霜冻一般出现在()天气条件下。
A.大风天气
B.阴雨天气
C.晴朗微风
D.多云天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2、问答题 三圈环流是怎么形成的?并绘出三圈环流的基本模式.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赤道上,受热上升的空气,在北半球从高空流向高纬,至10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赤道上,受热上升的空气,在北半球从高空流向高纬,至10°-30°N,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转向自西向东的纬向环流,从而引起南方来的空气在此地堆积,形成高压带,气流下沉至地面后分别流向赤道与高纬。
在极地下层,空气自极地高压区流至60°N附近时,与副热带高压流来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抬升至高空后,分别流向极地和副热带,结果在赤道与极地之间形成三圈经向环流:哈得来环流(信风环流圈)(即热带环流圈)、弗雷尔环流圈(即中纬度环流圈)、极地环流圈。
23、单项选择题 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
A.傍晚
B.正午
C.清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填空题 北半球的冬半年(δ<0),各地的日照时间均小于()小时,且纬度愈高,日照时间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2、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2、小
25、单项选择题 华南地区寒露风危害籼稻的指标是:日平均气温(),持续().
A.>20℃,3天以下,
B.≤22℃,3天以上
C.≤20℃,3天以下,
D.≤20℃,3天以上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6、单项选择题 在北半球0-66.5°N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日;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问答题 大气共分几层?对流层的高度是多少?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分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又叫暖层)散逸层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分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又叫暖层)散逸层(又叫外层)
(2)对流层高度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
(3)主要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8、单项选择题 青藏高原是我国雹日最(),范围最()的地区;
A.多;小
B.多;大
C.少;小
D.少;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9、填空题 农业光能资源,主要包括(),(),()三种.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生理辐射、实际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生理辐射、实际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
30、填空题 作物封行以后,在午间,农田中绝对湿度较大的部位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外活动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外活动面
点击进入《★农学》题库
点击进入《农学:农业气象学》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