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考古学》题库
点击进入《考古学:考古与文物》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问答题 类型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方法论。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二十世纪30年代类型学理论传入中国。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问答题 ATK面团的制作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聚醋酸乙烯酯(800g)+丙酮(1260ml)+工业酒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聚醋酸乙烯酯(800g)+丙酮(1260ml)+工业酒精(540ml)+醋酸戊酯(370ml),搅拌均匀后放置24小时后,加二甲苯928ml搅拌,然后加水680ml充分搅拌,加黄麻干瓷土(2:1),搅拌到相当硬为止,面团做成。
3、单项选择题 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相互关系的学说是:()。
A.层位学
B.类型学
C.地层学
D.地质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问答题 概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新石器时代中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之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新石器时代中期,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之间,黄河流域的重要发现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以及北辛文化等,分别概述如下:裴李岗文化,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6100—5000年之间,该文化大体分布在太行山南侧和秦岭东侧的黄河与淮河冲积平原之西部。发现较多墓葬和灰坑,出土石器、骨器和陶器。打制石器占较大比例,也出有磨制石器,典型者有石磨盘磨棒;陶器制法始终以泥条盘筑和泥片贴为主,双耳壶、三足钵、及筒形深腹罐为该文化主体器类。磁山文化,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6100---5000年之间,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东侧河北的中南部。
磁山文化的房屋建筑流行圆形和椭圆形的地穴或半地穴式,发现有贮存粟类粮食的窖穴;石器以磨制为主,典型者有石磨盘磨棒等,陶器基本的器类有盂、筒腹罐、靴形陶支脚和杯等。老官台文化,绝对年代在公元前6000---5000年之间,主要分布在关中渭河流域、甘肃省东部地区以及汉水上游地区。老官台文化的房屋流行圆形半地穴式,墓葬多为长方形坚穴土坑,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石器既有磨制也有打制,各处所占比例不一样。陶器制法以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为主,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白陶、灰陶白陶及少数黑陶,主要器类浅腹圜底钵、三足钵、筒形深腹三足罐和圈足碗等。北辛文化,绝对年代在公元前5500---4200之间,主要分布在泰山南北两侧。北辛文化流行椭圆形和圆形的浅穴或半地穴式的房屋,皆系小小型单间建筑。墓葬以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为主,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随葬器普遍较贫乏;打制石器始终占较大比例;陶器制法以泥条盘筑和泥片贴塑为主,出现了少量的红衣陶和单彩陶。主要器类有多种形态的鼎、釜以及盆与钵等。
5、问答题 有害微生物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对有害微生物的预防
A、减少污染菌接触文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对有害微生物的预防
A、减少污染菌接触文物
B、严格控制库内温湿度
C、采用安全的防霉剂
文物保护领域常用的防霉剂有:香叶醇长效抗霉灵、五氯苯酚钠、麝香草酚等。
(2)对有害微生物的杀灭
A、物理法:
冷冻真空干燥灭菌、微波灭菌、γ射线灭菌法。
B、化学法:
甲醛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
6、单项选择题 按照各学科的相关概念,文明时代分为哪些阶段:()。
A.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B.原始社会和母系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D.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名词解释 朱封大墓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山东龙山文化墓地。位于山东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山东龙山文化墓地。位于山东临朐的西朱封村。1989年后已发掘3座大墓。均有棺椁葬具。三墓随葬品丰富,陶器有鼎、豆罍和蛋壳陶杯,玉器有钺、刀、簪、头(冠)饰,还有绿松石串饰、石镞、骨镞、骨匕等。其中一座墓的墓主,身旁有木边箱,脚下有木脚箱,主要随葬品放置在箱内。三墓的墓主,是当时社会上有特殊地位的显贵人物。
8、名词解释 洛阳伽蓝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北魏楊衒之著,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時流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以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北魏楊衒之著,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時流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題,着重记述的是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的故事等等。因此这部书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北魏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同时使我们知道了许多的历史事实。它既是地理书,又是一部史书,並且是一部极好的文学著作。
9、单项选择题 宋代吕大临所著()是现存年代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A、《考古图》
B、《宣和博古图》
C、《钟鼎款识》
D、《金石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问答题 文物保护有什么意义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和历史价值。
11、名词解释 石质文物风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指由于温度、湿度、生物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使石质文物岩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指由于温度、湿度、生物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使石质文物岩体发生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成分或结构的变化过程(劣变过程)。
12、单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时期(距今4000年左右),中国的文化中心是哪个文化圈().
A、北方文化圈
B、中原文化圈
C、东方文化圈
D、环太湖文化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3、名词解释 钟离城遗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钟离城遗址。在凤阳县临淮镇东2.8公里。城址东西宽36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钟离城遗址。在凤阳县临淮镇东2.8公里。城址东西宽360米,南北长380米。城垣残高3~4米,四角残高5米;基宽18米,顶宽6米,为春秋时代钟离子国故城址。东护城河尚存。城墙由黄土夯筑,厚30厘米。史书载,周代在此设方国钟离子国,春秋时位于吴楚之间,被两国反复争夺,最后归楚,直至战国末期。秦汉时在此设郡县,至唐代武德年间移治城西今临淮关。钟离城自建至弃,沿用时间长达1200多年。
14、问答题 对因烟熏尘积、发霉发黑的书画清洗的方法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清洗的方法有两种:
①烫水冲洗。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清洗的方法有两种:
①烫水冲洗。
②皂角或漂白粉或枇杷水漂洗。
15、名词解释 镇墓兽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在楚国墓葬中已发现数百件用于镇墓辟邪的木雕镇墓兽。年代从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晚期。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多为单头单身,战国中期的式样与数量最多,为单头单身与双头双身两大类。这一时期,镇墓兽主要以木、骨质为主,陶质极少。及至魏晋隋唐时期,镇墓兽大量流行,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五代以后,镇墓兽逐步消失。
16、单项选择题 以淡青色作卷、轴之天地头,以牙色米色作隔水;花纹图案多为飞鹤、云凤等。亦是()的装裱特点。
A、元代;
B、明代;
C、清代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单项选择题 PS版显影液是碱性溶液,其组成成分有哪些。()
A、显影剂、保护剂、溶剂
B、显影剂、润湿剂、溶剂
C、显影剂、保护剂、润湿剂、表面活性剂
D、显影剂、保护剂、润湿剂、溶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8、判断题 目前从事考古的人员当中有三分之二或者至少一半的人是研究史前考古工作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9、填空题 一个立方体(物体)不平行于画面,也不平行于地面,且其三组边线分别消失于左、右灭点和垂直矢点的透视图,称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三点透视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三点透视
20、判断题 红山文化大量出现玉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1、名词解释 蒙特留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瑞典考古学家,史前时代文化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之一。蒙特柳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瑞典考古学家,史前时代文化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之一。蒙特柳斯研究的重点是史前文化的分期与年代,尤专注西欧、北欧地区的青铜文化,提倡类型学方法。他的主要著作有《青铜时代年代问题》(1885)、《异教时代的瑞典文明》(1888)、《使用金属器以来的意大利原始文化》(1895?1910)、《东方与欧洲上古文化诸时期》(1903?1923,第一卷的中译本名为《先史考古学方法论》)、《英国青铜时代年代学》(1908)、《史前希腊》(1924)等。他在各地博物馆和大学的演讲对考古工作的普及也有很大贡献。
22、判断题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平等生活的分化是人类开始进入文明重要的象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3、单项选择题 UV油墨中最容易固化是()。
A、黄墨
B、品红墨
C、青墨
D、白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4、问答题 水对石质文物的作用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①水是其他物质破坏石质文物的媒介、
②水的结冰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水是其他物质破坏石质文物的媒介、
②水的结冰一融化对石质文物的破坏、
③水使石质内部泥质胶结物发生水化作用,造成石质体积膨胀。
④侵人石质表而的水,对石质形成外多内少的渗透分布,更能引起石质体积膨胀而导致力学强度从内到外明显的下降,使得文物价质最高的表层,受水的侵人而成为影响最大、最严重的部位。
25、名词解释 半坡遗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是一处大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是一处大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仰韶文化类型。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距今6800年~6300年。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作坊区、氏族公共墓地三个部分。共发现有房址
45处,围栏旧址2处,窖穴200余处,窑址6处,墓葬250处,文化堆积非常丰富。遗址墓葬区内的墓葬比较集中,按血缘关系呈一定顺序排列,葬式分屈肢葬和仰身直肢葬两种。遗址内出土的彩陶器较多,以红地黑花为主,图案有几何形和动植物形象。陶器上还有至今仍不可识读的标志符号,可能是中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半坡遗址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它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6、判断题 时间刻度越小,还原古代人类生活就可能越清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对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问答题 旧书画需再装裱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旧书画揭下再装裱,须谨慎考虑,一是防止裱时处置不妥或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旧书画揭下再装裱,须谨慎考虑,一是防止裱时处置不妥或不小心损害了作品,二是防止在揭去旧托纸之后使书画失去元神。
28、问答题 提高拓印水平的方法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选用合适的拓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选用合适的拓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选用拓包时,一定要实用、科学。拓包应因人而异,内装何物以个人感觉易于发挥为好。
2)“根据不同的碑刻和石质选用不同的宣纸。年代久远风化严重的碑石、阳刻碑石和沙石碑刻必须选用纤维多而长、拉力大的生宣及皮宣,浅浮雕、阴刻和碑面平整的细青石碑刻,可用拉力及纤维一般的生宣。大碑、大字可选用略厚、品质好的单宣或夹宣;蝇头小楷适用非常薄的上好棉连。拓碑纸必须使用生宣,徽地宣纸最佳,配合专用墨汁或一得阁墨汁拓印效果甚佳。
3)重视过程,强调细节。一张拓片的完成,除了选用合适的宣纸,合适的工具外,还要求拓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应熟知春夏秋冬、阴雨天和晴干天,室内和室外等不同情况下对拓印的不同要求。再者,从准备工作到清洁碑石、上纸,捶打再到上墨、揭纸一系列的过程中,都要求拓工全神贯注,不可浮躁,不可懈怠:要求拓工应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以创作的灵感去创作每张拓片。
4)特殊处理天时、地利也直接影响拓印,尤其野外操作,风大、天热都不宜施工。若有攀爬高处、深入墓穴时更要注意人身及文物安全。
29、单项选择题 雨后天空中悬挂着的彩虹,就是阳光照射在无数小水珠的曲面上产生()现象
A、光谱功率分布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0、问答题 汉唐宋元都城布局之演变?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西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西汉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西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公里。西汉长安城兴建始于汉初,汉武帝时建桂宫、明光宫、北宫、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昆明池,汉长安城初具规模。城平面不甚规整,大体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城北西两面环河,四面城墙各有城门三个;宫殿为城内建筑主体,长乐宫、未央宫位于城的南部,明光宫在城的东北部,中部偏西为北宫和桂宫,居民区和东市西市位于城的北部,礼制建筑如明堂辟雍以及皇家苑林上林苑、昆明池均在城南郊。考古调查发掘证明,西汉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基本上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相符。东汉洛阳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平面呈南北向向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仅存东西北三面城墙,各墙均发现城门遗迹,城内街道与城门相通,或为文献所载“洛阳二十四街”。城中主体为南宫北宫,二宫一南一北,相距不远,中间有复道相连;太仓和武库位于城的东北部,文献记载工商业区有南市、马市,位于城南郊和东郊,又有金市在城内南宫的西北。
北魏洛阳城,亦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利用了汉魏晋以来的旧城址。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是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据勘探,宫城的位置在全城的北部略为偏西,是在汉魏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为全城的重心所在。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墙,铜驼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宗调、社稷及高级官署分布在铜驼街的两侧,工商业区设在宫城以南,明堂辟雍及灵台、太学等礼制建筑则设在城外南郊。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曾为隋大兴城。唐建国后,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并作了局部修整和扩充。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
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里坊和市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城东北有大明宫与城相连。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北宋东京汴梁城深埋于今开封市下,考古工作难以进行。今人据文献记载,对其大概形制进行了恢复,北宋东京城大体呈三重城墙套合的结构,城市总体布局上更加突出中轴线,宫城在最中心,至迟在北宋中期以后,东京已经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这是与隋唐长安城最大的不同,出现了井字形的街道甚至斜街,商业的繁荣可见于“清明上河图”。城内河道水系发达,景色美丽。元大都遗址在北京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
始建于1267年,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都城的规模已基本定型。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皇城位于城南部的中央地区,宫城偏在皇城东部。纵贯宫城中央的南北大路,即是元大都的中轴大路,刻中轴线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相同。此外,元大都考古发现还包括城门、城内街道、城内水系、居住遗址等,为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及元代社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各城址布局图可参见大百科全书)
点击进入《★考古学》题库
点击进入《考古学:考古与文物》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