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历史学》题库
点击进入《历史学:博物馆学》考试资料下载,在线测试
1、问答题 早中晚时期各地区文化代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期:黄河流域: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期:黄河流域: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晚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
2、问答题 简述藏品保护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内容:
1分析藏品的成分结构,对研究文物败坏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内容:
1分析藏品的成分结构,对研究文物败坏的机理和选择适当的修复和保养材料是很有必要的。
2探索藏品的质变机理
3查明藏品在地下的埋藏环境
4研究藏品在博物馆的保存环境
5藏品的保养方法
6藏品的修复技术
7藏品的年代测定技术,可以为藏品的构成材料、制作工艺、质变规律、保养措施、修复方法等提供资讯。
8藏品的复制技术
9自然标本制作技术
原则:保持原状
1、文物原状的概念始状:制作之初所具有的状态原状:经历历史变化后的状态
2、消除隐患保护健康的原状,如对出土青铜器的除锈等。
3、预防性保护为主:监测博物馆环境,调控最佳的收藏环境。
4、适当的应用新技术、新材料
5、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文物修复保养工艺
3、名词解释 小雁塔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关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关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元年(707),是现存唐代方形密檐砖塔之一。196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荐福寺建于唐文明元年(684),初名大献福寺,是宗室皇族为唐高宗“献福”而建造的。690年改今名。寺占唐长安城开化、安仁两坊,小雁塔所在塔院在安仁坊内。唐末寺毁,至宋代分为二寺,塔院名圣容院。明清时期以塔院为荐福寺。寺内现存明清碑图,反映出当时的总体布局。
4、名词解释 祠堂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
5、名词解释 直百五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直百五铢,三国时期蜀汉钱币。钱的面文意思是一枚直百五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直百五铢,三国时期蜀汉钱币。钱的面文意思是一枚直百五铢的价值可以与一百枚五铢钱的价值相等,是一种大值虚币。直百五铢面文篆书,面、背有内外廓,多光背,常见水波、星号等纹饰。少数背铭篆书―为‖
字,以示铸地益州犍为郡,被称为―犍为五铢‖,系方孔圆钱中最早之记地钱。由于铸造工艺的缺陷,直百五铢普遍品相不好。直百五铢前期铸造材质主要是铜,后期逐渐有铁质出现。
6、名词解释 中国古钱币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古钱币多为金属铸币,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重量、成色,上面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古钱币多为金属铸币,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重量、成色,上面多有文字标记。中国的金属铸币出现于春秋末期,之后到清末的2000多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先秦时期以青铜制的刀币、布币为主,也有青铜圆钱和铜贝,还有金饼和金版。从秦到清,主要通行方孔铜质圆钱。从宋到金、元、明、清,纸币、银锭与铜钱并行。中国古钱币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品类,并对古代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过重大影响。古钱币是研究古代经济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在考古学上,对遗迹和遗物的年代断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古钱币还包含有关古代历史、地理、政治、文化、艺术、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信息。
7、问答题 简述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20世纪70年代:以人为本;
(2)8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20世纪70年代:以人为本;
(2)80年代初期,人与物相结合,即博物馆必须将人的研究提到与物平等的水平上,博物馆本应是研究人对物的研究,研究人如何利用物;
(3)90年代中期,应致力于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博物馆的本质是社会需要的由博物馆反映出来的人与物的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以人为本,人与物的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向。
8、问答题 论述文物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文物的史料作用①文物的证史作用。表现:首先,是历史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文物的史料作用①文物的证史作用。表现:首先,是历史的见证。其次,对文献记载的证实。②文物的正史作用。即校正古籍记载之谬误,订正史传,纠正错讹。③文物的补史作用。表现:文物为无文字科考的历史提供食物资料。其次,对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补充记载的缺佚。④文物史料功能是运用文物史料,研究历史,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首先,运用文物史料和文献资料研究历史,恢复历史本来面貌。
其次,文物史料对专门史研究有机器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第三,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形式方面,发挥着文献资料所无法发挥的特殊作用。
(2)文物的借鉴作用①借鉴与发展的见证。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文物,从总结来说,其本身就是不断借鉴,发展的实物见证。②借鉴与促进文化艺术发展。③借鉴与发展科学技术。如:古代铜矿石的来源、产地对今天寻找矿石有价值。
(3)文物的教育作用①文物教育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还是科普教育的形象、生动的教材。②文物教育有凝聚力。文物是中华民族所有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③文物教育的特点:首先,文物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文化遗存。其次,文物是直观的、形象的物质文化遗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④文物教育的场所与形式。场所: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迹和其他场所等。形式:现场参观、出版物、制作模型、复制和仿制文物。
9、问答题 如何制定陈列艺术总体设计方案?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总体设计主体是由“馆长或主管业务的副馆长、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总体设计主体是由“馆长或主管业务的副馆长、展览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从事内容和艺术形式研究的专家共同组成”。其总体研究设计组(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1、研究并确定陈列的主题,提出基本内容和陈列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
2、审定陈列大纲和陈列内容设计方案;
3、审定陈列艺术形式设计方案和平面设计图、立面设计图;
4、研究并确定陈列重点场面的文物组合和展览艺术形象;
5、确定陈列整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6、解决陈列内容和形式的总体统一平衡问题;
7、审定辅助陈列的造型艺术项目,创作设计方案和作品;
8、审定重点的文字说明;
9、协调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制作、布置等工作以及各业务部门的配合;
10、陈列布置完毕以后进行审查,并决定必要的调整和修改,直到最后馆长或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开幕。
10、名词解释 许家窑文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位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据铀系法断代,距今约10万年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位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据铀系法断代,距今约10万年。文化遗物有大量的石制品、骨角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许家窑人的体质形态有的方面像北京猿人,有的方面接近尼安德特人,寿命一般较短,约20多岁。石器的原料以石英、燧石和石英岩居多。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砧、砍砸器、石球等。其石器属于“周口店第1地点—峙峪系”,是北京猿人文化和峙峪文化之间的中间环节。骨器有铲形工具、三棱尖状工具、刮削器、尖状器等。
11、问答题 论述我国现代文物的研究与保护状况?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文物研究机构与队伍壮大。成立文物研究专门机构,培养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文物研究机构与队伍壮大。成立文物研究专门机构,培养专门性人才。(主要途径:学校培养和办培训班)
2、文物调查、研究与保护成果:国家设立了出版文物考古书籍的专业出版机构文物出版社,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所属的紫禁城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和一些地方出版社,也出版了一些文物考古方面的书籍。先后创办了《文物》、《考古》等文物考古方面的刊物,创办了《中国文物报》。它们在文物书籍出版、刊登文物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传播文物考古知识、提高和培养文物考古人才、促进文物考古学术研究和文物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文物保护科技成果。
4、文物保护与管理。
12、名词解释 格古要论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明曹昭撰。此书共三卷十三论。上卷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明曹昭撰。此书共三卷十三论。上卷为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中卷为古琴、古砚、珍奇、金铁;下卷为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异木、异石。此书后来又由王佐增补为十三卷,题为《新增格古要论》。增补的部分,除了墨迹碑帖有所论述外,其他多为杂抄,其见识远不及曹昭原著。
13、名词解释 编钟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铜制打击乐,钟的一种。早期编钟是大小相次第,后期编钟多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铜制打击乐,钟的一种。早期编钟是大小相次第,后期编钟多数是大小如一。编钟的组合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音阶(或调式)组合法;二是十二律组合法。前法盛行于西周,后法萌芽于战国早期。一组编钟的数目,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由少变多。自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对于编钟的件数及其组合逐渐有了明确的规定,并载入国家的典章,如唐制大架编钟24件和中架编钟16件。编钟也是地位和法权的象征,为上层统治阶级所专有,广泛用于各种仪典以及日常燕乐之中,并按照等级制定出一整套用乐制度。我国发现较早的编钟是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编钟。
14、名词解释 景德镇窑遗址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古代瓷窑。窑址在江西景德镇,因其地古属饶州,故明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古代瓷窑。窑址在江西景德镇,因其地古属饶州,故明代以前多称为饶州窑,为元明清以来的中国瓷器生产中心。景德镇制瓷当不早过中唐,唐五代主要烧青瓷。入宋蓬勃发展。景德年间设官窑。产品则以刻划花或印花的青白瓷著称,器物坚薄莹润,曾有“饶玉”之称。元代在当地设立唯一的官府瓷器作坊,产品有卵白釉、青白釉、蓝釉、红釉、釉里红等,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图案精细、效果优雅的青花瓷的创造。明清的景德镇仍为御器厂所在地,产品以青花为主,也有斗彩、五彩、粉彩等彩绘瓷和各种颜色釉器物。乾隆初期最兴盛,清后期,烧造逐渐衰落。20世纪50到80年代,工业化生产普及,大量烧造日用瓷。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原料和精湛高超的技术,元明清的景德镇陶瓷不仅在国内声誉最高,并且代表了中国的陶瓷艺术水平和陶瓷艺术的时代风貌。宋以来,景德镇瓷器畅销海外,对世界陶瓷的发展影响极大。
15、问答题 结合实例分析博物馆藏品征集的主要思路(主要途径和主要思路)。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考古发掘,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社会征集调查,收购,拣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考古发掘,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社会征集调查,收购,拣选,交换调拨,接受捐赠,接受移交
1、考古发掘人文科学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田野考古发掘为此类博物馆的陈列、研究和社会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田野采集对于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自然部征集自然标本的主要途径。
3、民族学调查主要是收集民族文物。民族文物:我国近现代除汉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文物。民族地区博物馆征集文物的思路:即从客观实际出发,注重征集反映本地区民族民俗的文物;今兼顾,为未来而征集;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在博物馆得到保护和传承。
4、社会征集调查必要性:私人收藏文物传统,民间流散文物;尤其革命文物、近现代文物。专题征集应当:确定征集专题,重点突出,选定征集对象的地点和路线,如纪念馆征集历史人物生平事迹文物,就要到人物长期生活和工作过的地区征集。
5、收购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换取私人收藏的私人或文物商店的文物、标本。
6、拣选
7、交换、调拨交换:博物馆间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黄方的藏品以有易无。交换经常是以本馆中复品或与博物馆性质不相符的藏品去换取所需藏品。调拨: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博物馆性质与需要,有计划的拨给有关文物;博物馆之间一方支援另一方,拨给对方藏品。
8、接受捐赠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捐赠;私人爱好;学者科学研究;承继先人的遗产;
9、接受移交博物馆接收公安、海关、法院、工商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的,在一定条件下移交的文物或标本。
16、名词解释 陈列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陈列设计就是通过视觉,运用各种道具,结合时尚文化及产品定位,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陈列设计就是通过视觉,运用各种道具,结合时尚文化及产品定位,运用各种展示技巧将商品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现出来并能提升其价值的一项专业技能。
17、问答题 简述宋代瓷器的造型与纹饰.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宋瓷器物造型丰富,实用美观,不少器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宋瓷器物造型丰富,实用美观,不少器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瓶:多为生活用品,样式多,如玉壶春瓶、梅瓶、直颈瓶等。壶:为宋代生活器中的酒具,主要有瓜棱壶、兽流壶、提梁壶等罐:多见的生活用器之一,多广口,短颈,腹部丰满整体圆润浑厚。炉:焚香用具之一,有鬲式、鱼耳等。盒:生活日用品之一,用途很广。有镜盒、药盒、油盒、粉盒等。枕:磁州窑制品最为丰富。有长方形、腰圆、云头、花瓣等。纹饰上,花卉为主要装饰。花卉纹和龙纹、凤纹、游鱼、花鸟、婴戏等为主题纹饰,回纹、卷枝卷叶纹、钱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技法有刻、划、剔、画、雕塑等。
18、问答题 文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分类法,把不同种类的文物,根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群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分类法,把不同种类的文物,根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群,从而找出文物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2、排比法,对同一种类的文物,进行排队和比较,以认识和掌握文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3、历史分析法第一,分析文物产生的历史条件、产生的过程和产生的必然性,进而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和认识历史发展的过程。第二,通过文物,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分析。
4、逻辑分析法。在排比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并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揭示文物的本质和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认识,构成逻辑体系。
5、年代测定法。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年代进行测定的方法。包括碳十四法、热释光法、古地磁法、裂变径迹法、树木年轮法等。
19、问答题 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专业语汇体系
2.逻辑体系
3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专业语汇体系
2.逻辑体系
3.有独立性或排他性
20、名词解释 北京人文化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位于北京市房山周口店的龙骨山。1921年发现,正式发掘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位于北京市房山周口店的龙骨山。1921年发现,正式发掘于1927年。是目前世界上出土化石材料和旧石器、用火遗迹最多的遗址。据多种测定方法,年代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文化堆积分13层次,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其中中部堆积发现大量文化遗物。(1929年,第一块头盖骨有裴文中发现。北京猿人体质特征:脑量较小,平均为1043毫升;头骨高度比现代人低,头骨上窄下宽;头骨壁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左右相连;枕骨有发达的枕骨圆枕;头部正中有矢状嵴;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颌;齿冠和齿根较小,纹理较简单;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特征;下肢骨几倍具有现代人的形状;身高为156厘米。)文化遗物主要有石制品、骨角器和用火痕迹。石器原料以脉石英居多,打制方法主要有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器形有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石锤和石锥等。北京猿人石器以小型为主,是华北旧石器时代两大文化传统中“周口店第1地点—峙峪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21、名词解释 海兽葡萄镜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又称海马葡萄镜,中国古镜的一种。海兽葡萄镜主要流行在唐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海马葡萄镜,中国古镜的一种。海兽葡萄镜主要流行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其形制主要为圆形,少量呈方形、菱花形。主题图案以葡萄和海兽组成。海兽葡萄镜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全国几乎都有使用。经丝绸之路向西传入西域新疆、西亚伊朗等地。向东传入今日本、朝鲜等,向北传至今蒙古、俄罗斯等地。
22、名词解释 古文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主要书写与绢帛及其他材料的文献资料,自春秋以迄元代均有发现,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主要书写与绢帛及其他材料的文献资料,自春秋以迄元代均有发现,内容极其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按其性质可分为官方文书和私人文书;文书的文字有汉字、古代少数民族的文字。
23、名词解释 侯马盟书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时的誓辞文书。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时的誓辞文书。用毛笔写在玉石片上。1965年发掘山西侯马晋城遗址时发现。现藏山西省博物馆。在侯马盟誓遗址内,共发现瘗埋牺牲和盟书的坎(坑)400余个,计出土盟书5,000余件,侯马盟书的玉石片多呈圭形,字迹大多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字体接近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侯马盟书按内容可分为宗盟、委质、纳室、诅咒、卜筮等几类。宗盟类的与盟者主要是主盟者之族亲和近臣,盟书中心内容是效忠盟主,遵守誓言。委质类的与盟者主要是原在敌方、新近投靠过来之人,盟书中心内容是与盟者表示决不再与敌方来往,忠于盟主及其子孙后代。纳室类的内容为禁止纳室,即不准兼并别人的家室和财产,同时也反对和声讨宗族中的其他人纳室。侯马盟书是第一次以科学方法发掘出土的古代盟誓文书,其发现对研究古代盟誓制度、东周时期晋国历史及古文字有重要意义。
24、问答题 简述文物的特性.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物质性文物是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它是人类历史发展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物质性文物是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内涵丰富。文物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建造、制作的。
(2)时代性或历史性任何文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蕴含这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诸多内容和信息。
(3)不可再生性文物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文物不能再生产、制作、建设。其在产生它的时代的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后人的意志为转移。后人不能制作处历史上的遗物。
(4)不可替代性是文物时代性和不可再生性逻辑发展的结果。
(5)价值客观性
(6)作用永续性文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物质文化遗存,是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的实物史料。作为历史见证,它真是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以上决定了文物的作用永续性。
(7)稀缺性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因为种种条件而损失,稀缺性正是其珍贵的原因之一。
25、名词解释 故宫博物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北面,系明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北面,系明清两王朝的皇宫旧址。1925年10月10日宣布成立。文物主要来源于清王朝宫廷中的旧藏,总数达百万件之多。其为中国文物收藏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博物馆。除了收藏明清两代皇帝、后妃的生活用品和明清典章制度用具以及宫廷的奇珍异宝外,还收藏有大量历代文化艺术作品,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艺术有很大的价值。其基本陈列分为宫廷史迹原状陈列和各种艺术藏品的专馆陈列两种形式。此外,还经常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如“敦煌艺术展览”等。出版的定期刊物有季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双月刊《紫禁城》和《故宫学刊》三种。
26、问答题 简述黄河流域文化序列.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中游地区(中原地区: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早期(8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中游地区(中原地区: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早期(8000年—7000年):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老关台文化中期(7000年—5000年):仰韶文化晚期(5000年—4000年):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下游地区(苏北、鲁中、鲁南):北辛文化(早期)—大汶口文化(中期)—山东龙山文化(晚期)上游地区(甘肃、青海):大地湾文化(早期)—马家窑文化(中期)—齐家文化(晚期)
27、问答题 简述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古代对文物的收藏分为几种方式:(1)皇家收藏(2)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古代对文物的收藏分为几种方式:(1)皇家收藏(2)家族收藏(3)庙堂收藏(4)文人之间的收藏(金石学:研究、品味;认识古代文物,积累研究方法)
2、近代博物馆兴起19世纪40至70、80年代,中国人对博物馆认识的特点:仅作为一般风物人情了解,未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这些介绍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足够认识到博物馆的社会意义,从而为建设中国自己的博物馆创造了条件。(1)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首先介绍了一些国家的军事博物馆、历史文物馆。(2)斌椿是1866年清政府第一次正式派出的访问欧洲的官员,在游记中记述了西方的“万种园”和“禽古馆”。(3)张謇创立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4)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中介绍了许多日本博物馆。(5)陈兰彬的《使美纪略》记述了华盛顿纪念馆。
3、中华民国时期是博物馆发展时期(1)1912—1937年,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①成立了第一个国立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②古物陈列所、故宫博物院等一系列大型博物馆成立。(2)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博物馆事业在曲折中缓慢前进。①抗日战争中中国博物馆事业遭到很大破坏,文物散佚严重。②在内地少数地区新建立了少数博物馆。如四川博物馆、中国西部博物馆等。③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将前中央博物院的许多文物运抵台湾。④人民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展览。(3)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了大量的博物馆,它们是帝国主义在文化上对中国侵略的表现,是奴役中国人民的文化工具。如上海的震旦博物院、天津的北疆博物院、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等。
4、当代中国博物馆(1)1949——1952年,原有博物馆的改造与整顿①成立了文物事业管理局,郑振铎任局长,负责领导全国的文物博物馆事业。②接管各地博物馆。③实行法治,保护文物古迹,严禁文物非法出口。④改造、整顿旧型博物馆。(2)1952——1966年,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地志性博物馆的建立;纪念性博物馆和专门性博物馆发展;北京三大馆的建立是此期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的标志。博物馆数量增加,工作水平有很大提高,逐步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力量。(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博物馆事业的破坏欲停滞(4)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①1979年,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座谈会讨论拟定了《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②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管理文物的法律、法规。③1982年,成立了中国博物馆学会,是中国博物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28、名词解释 陈列计划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陈列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学科,它与设计方法、形象策划、空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陈列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学科,它与设计方法、形象策划、空间规划、美学、色彩学、销售学、市场学、视觉心理学、光学都有关系,被业内人士称为高知识、高技术、高门槛行业。合理的商品陈列可以起到展示商品、提升品牌形象、营造品牌氛围、提高品牌销售的作用。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
29、名词解释 釉里红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着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主要使用釉里红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即釉里红瓷,也常简称为釉里红。
30、问答题 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
点击查看答案
本题答案:1.理论博物馆学基础(1)博物馆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研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理论博物馆学基础(1)博物馆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结构体系;博物馆学习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2)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博物馆特征,社会功能,社会条件及其未来发展
2.博物馆方法学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分别发展成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
3.博物馆管理学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微观上研究博物馆的内部功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4.历史博物馆学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以及博物馆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
5.普通博物馆学综合以上各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阐述的学科
6.专门博物馆学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种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科。
点击进入《★历史学》题库
点击进入《历史学:博物馆学》考试资料、试题下载,试卷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