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高考考试故事年年发生,今年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2011年北京高考考试的这抹色彩,与城区合并带来的教育格局变化有关。
对北京教育略有了解的人知道,“东西海”(即东城、西城和海淀)是大家印象中的教育三大强区。每年围绕高考考试成绩,三个区都免不了彼此较劲,甚至在对外宣传的口径上,各区都会斟字酌句。
比如,海淀区喜欢强调高考考试600分以上高分段的考生人数;东城区同时关注高分段考生比例、重点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西城区表达的重点则是高分段考生比例和重点上线率。
其实,不同区的宣传重点鲜明地表明自身的竞争优势。对比之下,也或多或少映衬着需要提升的一些领域。不过,在不少人看来,这种对比不太合理。最突出的问题是,东西海三城区的考生人数并不处于一个重量级。
伴随城区调整,这种人数对比将发生明显变化。今年,新东城、新西城和海淀将在一个全新的平台被打量、被对比、被排位。和去年相比,“三强”的名号更加贴切,无论“老四”是谁,在高考考试成绩的比较中无疑将被明显拉开一段距离。
对于新西城和新东城而言,最直观的改变是考生人数的变化。查看去年的高考考试生数据,海淀区共有考生14000多人,接近全市考生总数的五分之一;原东城、原西城的考生分别为四五千人左右。随着城区合并,新东城和新西城今年考生预计达到七八千人。
其次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归队集结。海淀区现有市级示范校11所。新西城的示范高中校达到15所,新东城也将拥有12所示范高中。单从数量来看,新西城和新东城位居全市的第一和第二。
作为城区合并的首次高考考试,“三强”都在厉兵秣马。有的区期待优秀考生的绝对数量上出现更多亮点,有的区希望合并后继续原有强区的竞争优势,带动区整体成绩的提升,“就高不就低”;有的区也许第一次琢磨亮出优秀率或上线率。
从更深层次的含义上讲,中考和高考考试将是对合区后的区政府政绩的一次重要检验。据说,有的区主管教育的区长将就中高考考试问题和区域内几十所中学校长一一谈话交流。
当然,中高考考试成绩不代表区教育的全部,却是区教育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2011年北京高考考试,新版“三国杀”看上去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