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山东高考拟取消文理分科 官员称要为学生负责
2013-11-25 19:01: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11月18日报纸上一个醒目的标题跳进了高三教师王武的视线,“2014年起山东高考不分文理科!”

  “先是一阵兴奋涌上来。”但当他把文章从头读到尾,便意识到所谓不分文理科只是换个说法,“文综变成综合1,理综变成了综合2”,他把报纸随手一扔,嘀咕了一句,“原来还是分科考试。”

  王武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昌乐一中工作了近20年。2010年末,山东省对外宣布“从2011年开始,新入学的高中学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2014年对高考科目设置与考试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一举措甫一公开就获得不少专家学者的青睐。然而,当该省《201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9月4日出炉后,分文理综合的考试科目设置给这次改革暂时贴上了“不彻底”的标签。

  孰料,两个月后,取消文理分科,这个曾在2010年掀起热议却终未进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教育改革关键词,赫然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三中全会《决定》)中——“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取消文理分科已呈箭在弦上的态势。

  此时,山东“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尝试,无论其是否彻底,都值得关注。其经验和“教训”都可为制订取消文理分科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比如应推出哪些配套措施,如何避免政策在实行过程中“不走样”。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山东采访,尝试观察并记录下这份改革样本。

  “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和高三没有关系

  11月15日,三中全会《决定》公布的那天,昌乐二中高三举行期中考试,这座县城也如往年一样进入到“高考第一轮备考状态”。

  20日中午12时30分,是昌乐二中开始午休的时间,高三学生杨林却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对记者说,“‘期中没考好’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响起”。

  同寝室的王浩则趁着巡视的老师不注意,蒙着被子,在床上翻起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上高三以后,这两名文科生的课程表已从高二的“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考试科目以及信息、体育、艺术、研究性学习等10多门课程缩减到仅有“语数外政史地”和体育的7门课。

  3年前,当王武还在带2010届高三学生时,他就在期中考试结束后准备了一份发言稿。今年,面对取消文理分科后的第一届高三学生,他要发言的内容和上一次大同小异。

  王武的发言稿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到17班找一名同学(星期六下午第二节自习),很多人抬头看我,而衡水(记者注:衡水中学)视频里记者进去无人理。”

  “比一比就有差距了!这说明我们的学生不够用心啊。”王武说,他准备把这一条和学生们好好“讲讲”。

  在和山东当地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反复提及衡水中学,并常常表达羡慕之意,王武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之前我们也是那样的。”

  2008年,山东出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作出了“学校必须开足开全课程”等明确规定。

  然而,私底下依然存在衡水中学式教学,用王武的话说,有的被逮着或被曝光了被通报批评,有的侥幸则还能教下去。尤其是到了高三,“大家都在疯狂备考,谁还管你是文科倾向还是理科倾向,统统为高考科目让道。”王武说。

  换言之,山东“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和高中最后一年“没有关系”。

  “要为学生负责啊。”淄博市教育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这位官员每天都要接待至少几十个家长,最深的感受就是:“孩子是家长的一切,高考是孩子的一切,这种情况下,学校能不给孩子创造条件去学?”

  但这也并非没有办法,这位官员说,如果严格地执行“落实规范”的文件,降低省内学生的共同压力,高三学生依然可以继续学习所有科目的课程。这一想法值得今后改革借鉴。

  高二不分科政策“被走样”

  按说,高二学生应成为取消文理分科政策的最佳受益人——毕竟,在那以前,不少学校在高一下学期就开始分科了。

  山东在2010年明确宣称要取消文理分科之前,就已经有过这方面的探索。2009年,山东省教育厅开始推行“走班制”,政策制定者解释为“之前高中几门课一统天下,高二就开始文理分科,学生丝毫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将课程分为必修、选修与校本课程”的制度,在不少一线老师眼里,就是“取消文理分科”的雏形。

  那么,改革后高二的实际情况如何?

  “很多‘聪明’的学校一开始就固定下来了,根本没有走班。”潍坊市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中学校长告诉记者。

  按照规定,走班分为行政班和教学班。前者是固定的班级,也就是“晚自习同学在一起上课”的那个班,后者则根据学科兴趣和学生个人水平层次去自主选择和划分。层次分班,举例来说就是英语水平高的去A班,水平相对一般的去B班,水平相对差的去C班,问题相对少一些,学科兴趣分班就不同了。

  这位校长举了个“极端情况下”的例子,一个行政班有60个人,假设每10人正好对应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如果另外5个行政班的情况也是如此,这时候,所谓的物理兴趣班就集结了60个对物理感兴趣的人,那何不把这60个人固定下来打造一个行政班呢?

  此时,高考分科考试这只无形的手也伸了出来——通常选择物理的人,也会选择化学和生物,而不会去选择政治、历史或地理,于是,一个集纳了“同样对化学和生物感兴趣”的“物理兴趣班”便真的就可以形成了,学校接下来要做的,只需再给这个班级配上语数外教师即可。

  绕了一圈,又回到了此前的“文理分班”时代。

  当然变化还是有的,那就是现在的高二“文科班”仍有理科科目的必修课,“理科班”亦然。

  在山东省教育厅相关的政策文件里,这种情况被解释为“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文科倾向和理科倾向,在原有行政班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走课的方式在不同的教室里上课”。

  这一做法也是走班制及取消文理分科政策的第一次“被走样”。

  “政策意在每个科目都要学,但没说学生不能有倾向,再者,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但这都成了‘聪明’学校提前分文理班的最佳借口。”这位校长说。

  淄博一中历史组组长赵增刚介绍了另一种情况。他告诉记者,尽管理科倾向的学生也学着文科课程,但上这些课程时学生们更多地是“在课堂上睡大觉”、“做数学、生物练习”,“因为学生都明白他们将来高考时不用考这些课。”

  教师也会这么想。赵增刚有时觉得给高二的理科生讲课更有意思,“不枯燥,压力也小。”他为此还专门做了自己感兴趣的“文革专题”、“大跃进专题”、“911事件专题”和理科生们分享——这一点值得肯定和借鉴,“某种程度上,这算是真正的兴趣班了。”赵增刚判断的依据是,他这么讲课以后,趴着睡觉的理科生少了,“老师喜欢讲,学生喜欢听,也有互动。”

  赵增刚以此为例却意在“反思”,“并非所有老师都像我一样,我的课也并非都是有意思的。”

  这种情况在山东省早已不是秘密。山东省教育厅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告诉记者,“我们确实没有彻底取消文理分科,但是也没办法,我们能做到保证学生在高二下学期结束前不分科……至少,保证他们高中头两年都学物化生政史地六门课!这相对很多高一下学期就开始分科的省份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更值得其他省份借鉴的是,在不少山东本地的教师看来,高二学生之所以能上齐“全科课程”,更多地还是得益于山东2008年“落实规范”,即在开齐课程上动真格。没有这个政策配套,仅单独实行走班制或取消文理分科就很难奏效。

Courage and resolution are the spirit and soul of virtue. 勇敢和坚定是美德的灵魂. He who will not learn when he is young will regret it when he is old. 少时不学,老来后悔.
Tags:高考 保送生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山西高考:合规随迁子女享同等招.. 下一篇北京异地高考开放一角 高门槛令人..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