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思路
2014-03-24 17:49: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4年最新招考信息:高考语文复习的总体依据,第一个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第二个是教学大纲以及当年的《考试说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高考一、二轮并不会截然分开,知识点讲解也未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但侧重点是不同的,一轮复习重在广和准,二轮复习重在活与通,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已掌握的知识,使之成为系统并形成综合能力。在这轮复习中,要按照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和近几年高考题涉及的知识能力要点,将各个考点的知识分成专题进行整理和训练,并做一些综合能力训练题,强化知能融合,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一、深研《说明》,明确方向。

  《2014年山东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有两处较明显的变化,一是把“选考内容”部分合并到“现代文阅读”中表述,而且明确说明“命题只选择其中一类文本”,这将意味着在试题中只会有一类文本的题目,所有考生不需选择,只能做一样的题目。这一变化变“考生选考”为“命题人选考”,考生备考要由有所倾向转变为全面周到。因为,无法预料试题将会考“文学类”还是“实用类”文本。这一变化,会从根本上消除从前因为两类文本的阅读与命题差异带来的得分差异,这是是所有考生得到相对公平的一面。这一考点的命题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考点要求与分值设置并没有变化,广大师生可以从容应对。但在备考时要注重对实用类文本的复习力度。

  变化之二是,增加了“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推荐背诵的篇目50篇(含“孔子语录”),高中阶段推荐背诵的篇目40篇。这是历年山东省的考试说明没有体现过的。历年来考试说明中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一直让一线教师和广大考生困惑,因为不知道这个“常见”的范围有多大。今年的考试说明附录了课标中的推荐篇目,使考生的备考范围大致清晰了。所以说是“大致”,是因为说明中并没有将“附录”明确为唯一的范围。结合历年的命题情况,是否仍然要这样理解:背诵默写4选3的考题中,仍然有1-2句在推荐的范围以外。具体情况,需要在今年的真题中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从2014年考试说明来看,山东高考语文命题将保持稳定,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到赋分比例,没有太大变化。

  要加大对《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的研究力度,和往年的进行比对,尤其要高度关注变化了的地方。

  二、滚动复习,夯实基础。

  (一)归纳分类,强化记忆(字音、字形、词语、名篇名句)

  基础知识要以考点为核心,寻求思维和方法的突破,一是靠积累,一是靠思维。

  对字音、字形、词语、名篇名句这些识记层级的考点,要归纳整理,以强化记忆。

  对于名篇名句,默写兼及必修和选修,要把推荐的篇目编印成册,要准确记忆,除名句外,还要熟悉名句的前后关联句。还要在理解和赏析的基础上,分类整理。

  (二)结合语境,辨析细微(实词、虚词、成语)

  正确使用实词,要注意准确辨别词义,分清词语的搭配关系,明确具体语境,弄清语体,辨清轻重,辨明色彩。近义词的辨析,重在区别不同语素,如“遏制”与“遏止”,前者重在“制”,即“控制”,后者在“止”,即“阻止”。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应该使用的词语。对于虚词,要注意辨明语法关系,弄清搭配组合,明确位置顺序,注意成分完整。对于熟语,要注意感情色彩,不要褒贬不分,要准确理解词义,不能望文生义,故意曲解,不要谦敬失度。词语以积累为要,一般而言,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的特点,或是使用场合、范围,或是感情色彩,或是一个关键词,或是一个易混点等,抓住一点就可事半功倍。

  (三)熟记类型,掌握方法(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辨析的积累要从概念句和易错句做起,从而强化意识。要熟记病句的六大类型,掌握辨析和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辨析病句是客观题型,可以采取语感感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和逻辑推断法来确定病句的类型。修改病句是主观题型,原则是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要对症下药,一般方法是“增”“删”“换”“调”四个字。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言表达题中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历年来得分率都很低。考生要掌握规律,并抓住典型题目和重点病句反复训练,以提高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四)掌握规范,灵活处理。(标点)

  标点要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不合规范的就是运用错误的,但也要结合具体语句语境灵活处理。

  三、专题强化,提升能力。

  (一)注重迁移,举一反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要以阅读训练为基,全面提高推断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基础,其难点常在生僻字词和长句上,而新课程卷又以人物传记为主,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用词特点,所以,不妨按朝代组织阅读材料,熟悉传记类文章的一般结构特点以及各个朝代的用词特点,并同时积累关键实词,体会疑难句的分析方法。

  对于文言实词,平时要结合教材认真积累,特别是要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注重迁移训练。对于18个文言虚词,要反复训练,掌握规律。信息筛选有分类和匹配两种题型,要分别训练。综合题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要注重解题技巧。文言翻译是主观题型,要熟悉评分标准,树立得分意识,加强踩点训练。要把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有关知识落实到译文之中,做到直译与意译结合,力争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6条规则:1.尽量直译,辅之以意译2.不要遗漏可译的任何信息点3.注意体现词的特殊用法(包括通假字)4.调整有句式特点的句子5.人名地名官名,称号帝号年号,干支纪年等专名专用无需翻译6.为保证译文顺畅而添加出来的信息用小括号。

  (二)抓住意象,善于表达(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要以准确定位为前提,以联想想象为手段,全面提高鉴赏水平。诗歌鉴赏中考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读不懂,因而答案常常会南辕北辙,第二轮复习中必须解决这一问题。而影响考生得分的另一个因素是对整首诗的理解不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训练时必须要全面提升诗歌的理解能力,要训练自己抓住意象联想画面的能力,能够摆脱语序和用词对于诗歌理解的干扰。

  要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意象,能够赏析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能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特别是诗歌的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用典和诗歌的风格。同时,还要能够评价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在本轮复习中,应该以抓住意象,体悟意境和书面表达为重点。要特别注意表达训练,答题要有观点有材料,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三)警惕陷阱,弄清题旨(社科文、科技文阅读)

  要整体阅读,宏观把握文意,同时弄清各段的侧重点和段落的转换过渡。从题型上看,除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宁夏、海南是主客观综合题外,其余都是客观题型。做客观题要读懂题干,弄清说明或评论的对象,找准对应的阅读区间。要对照题目研读原文,注意细心核对。要熟悉并善于识别命题者设置的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转移话题、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张冠李戴、因果倒置、强加因果、武断绝对、误用模式、错用时态等陷阱,做题时能够对号入座,迅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四)分清类型,有的放矢(文学作品、实用类阅读)

  现代文阅读要以读为本,全面提升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根本上是读的问题即理解的问题,或是文本阅读理解不到位,或是选项阅读理解不清楚。所以现代文阅读当以阅读理解训练为第一要务。在这一阶段,应进一步提升这一方面的能力。

  文学作品阅读主要是主观题型,一般有理解关键性词句、信息筛选整合、归纳内容要点、归纳主旨、理清文思、推断和想象、表达技巧、审美鉴赏等类试题,考生要分清类型。要把握文章选用的材料和作者的情感,结合语境深入领会,注意上下文的过渡和照应。命题者设题,有的是简答题,只需问什么答什么即可;有的是论述题,还需要到原文中去找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要按要求答题,有的放矢,不能挂一漏万。

  散文类应侧重哲理散文和具有论述性质的文章;小说类应注意文体特征,强调小说三要素及主旨之间的互动关系;要注意以下三点:1、细心审题,审清题干的要求,记住:答案总在提问里。2、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准确地从原文中搜寻相对应的语句与信息,再结合文意作出判断,言之有据。要高度关注常考题型,分别找到应对方法,如作用题,赏析题,理解句意题,人物性格(形象)题,探究题等;尽量用原文语句或概括整合原文内容与信息答题;注意分条列点,言之有序;应去掉形象及描写成分保留主体意义,加以概括;应正面直接答题,尽量不间接绕弯子,更不要以疑问或否定形式回答;不能遗漏题干要求;不能遗漏条件和限制词,不能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或因果和条件关系颠倒等;注意文中指示代词的内容或范围;注意“肯定”与“可能”“已然”与“未然”“扩大”与“缩小”“充分”与“必要”等现象;注意文章的中心句关键句,如论点句分论点句点睛句议论抒情句起承转合句等,它们可能正是高考试题答案的要点。

  另外,现代文阅读中“作用题”是常考题,作用题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关于景物描写,除了直接提问“作用”外,还有一些设问角度。如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无论“赏析”还是“分析”,都会用到作用,但侧重点不同,赏析的是语言和手法,只要是“析”,就要回到文中找依据,或用双引号引出后解释,或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分析,不管怎样,答案必须具体,言之有据。

  实用类文本分“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四大文体复习。要注重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特色,注重文中信息的筛选并整合以及文本中心意思的概括,能够从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学会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以及其他特色,能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和文本中涉及的人生的或社会的某些问题。

  (五)明确题型,有备无患(语言表达与运用)

  语言表达与运用包括扩充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几个考点,是近年来考查的重点。命题形式新颖多样,每年都会出现新题型。命题的语言材料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论述题极有可能在此题型中出现,具体形式有写广告语、串台词、情景对话、增补文段、写点评等。这类题多属于应用文,在本轮复习中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题型进行必要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

  (六)勤于动笔,规范训练(作文)

  写作要以思维训练为本,狠抓审题立意,打造写作亮点。写作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平时必须严格训练。写作中的最大问题,其实是思维问题,而这一问题集中反映在审题立意和思路结构上。事实证明,凡在写作上出问题者,也都是在这两个方面出的问题,而一篇高分作文,不仅这两方面没有问题,并且还有自身的亮点。

  基础等级的六项要求,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打好写作的底子。在本轮复习中,要按文体训练,认真写好几篇记叙文和议论文,并适当训练说明文,熟练掌握这些文体的基本写法。同时,重点训练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力争在一个方面有所突破。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积累材料,包括直接的生活材料、间接的书本材料;二是训练写作技巧,如拟题、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可以采取大小作文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如等级训练、文体训练采取大作文方式,技巧训练采取小作文方式。总之,在本轮复习中,要将作文的重要性真正地体现在训练中。

  以命题和材料作文为重点。材料作文是重中之重。

  命题作文要抠准字眼,反复比对,准确定位,尤其组合式结构的命题一定要分清词语之间的关系,不可大意忽略某个词。

  材料作文关键在审题,审题求准。1.以评论句为依据,把握题意。2.抓住关键词,瞄准题意。3.以材料意图为方向,分析题意,这里可以材料涉及的主要对象和材料的话题指向看意图。4.从材料的内容格局看意图。并列性的,要综合理解;选择性的,只要选择一个入题即可;关系性的,要两者兼顾;对比性的,要注意把握不同点。

  无论材料还是命题作文,都要细心琢磨,总结规律,不可以话题作文的思维习惯来应对。

  考场作文八点硬伤:1.材料、命题与话题作文三者混淆,将原材料照搬照抄逐层逐点分析,或更改命题作文的题目。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个引发,话题也只是个由头,内容只要与话题相关即可,材料无须顾及。

  2.将作文变成了对原材料的扩写。

  3.内容空洞。

  4.文章自始至终不点题,或过于含蓄晦涩,或转移话题,改变话题,错解话题,或一文出现多话题现象。

  5.矫揉造作,无真情实感,千孔一面。

  6.文体不规范。不少考生的议论文中,突然窜出有着时间、地点、人物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小说”或“记叙文”;也有的考生恰恰相反,标准的小说、记叙文中突然窜进大段而完整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未能真正理解夹叙夹议、哲理性散文与不规范文体的本质区别。

  7.关键处缺点尽显。因时间等所囿,很多高考阅卷老师不知不觉中形成文章开头结尾侧重看点题,看语言,正文侧重看材料,看内容的潜在心态,而众多考生开篇,甚至文题便出现语病,或语言简陋、累赘、苍白,正文空洞、琐碎或材料陈旧、老套或材料和观点相悖等。

  8.书写和表达的问题。不少考生卷面不整洁,或用规定以外的笔墨书写,或字体过于细长难以辨认,或书写太难看,或错别字病句多,或标点不规范、不正确,或无标题,或不足800字,或篇幅过长、且无质量等。

  四、讲究方法,科学备考。

  二轮复习要讲究方法,科学备考,做到五结合。

  一是“训练点”与“能力点”结合。要把“能力点”作为训练的目标,注意总结“类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训练中着眼于提高某种能力或某几种综合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摸索更多的解题技巧。

  二是“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做每一道题,都要清楚这道题和《考试大纲》中哪一部分有关系,弄清试卷结构,清楚每一部分的考查重点和每一道题的“考查点”。

  三是“常考点”与“新特点”结合。“常考点”是重点,不要因为已经考过而忽视它。同时,每年的高考题也有创新的一面,应该密切注视每个考点的“新特点”。

  四是“得分点”与“失分点”结合。我们平时训练,关注得比较多的往往是“得分点”,很少注意失分点。就拿高考作文来说,很多考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审题立意和语言表达方面,而忽视了减少“失分点”,造成已经得到的分数又一点一点地流失。有的不拟题目,造成丢分;有的无视字数要求而失分;有的错别字多,卷面不整洁,结果被扣分。本轮复习时,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把错误的地方分类记载下来,经常对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五是“解题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高考复习训练不要只关注解题,还要关注心理训练。在第二轮复习中,特别是语文学科,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焦虑和急躁的心态,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处处是漏洞。有些考生无法建立知识网络,无法形成系统,总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是一盘散沙。其实,语文学科虽然涉及的面广,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引起重视,不断积累,反复训练,认真梳理,就可以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五、优化课堂,务实高效。

  二轮复习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做到务实高效。每个专题的课堂结构可以包括考点精讲、典例引路、考点精练、试题精测四个板块。

  【考点精讲】突出“精讲”。针对高考频考热点,精准切入,精炼讲解,言简意赅,涵盖全面,省时高效。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触摸高考脉搏,洞悉高考出题思想精髓。

  【典例引路】突出“典型”。精选13年高考试题原题,辅以精炼讲解、精准考点定位。讲思路、给方法、重规律、抓规范,让学生提前体验高考原创母题,跳出题海,从更高层次把握高考,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占尽先机。

  【考点精练】突出“精练”。重在反馈,精选高考先进地区和全国省市重点名校一二三模、考前热身原创题目,集中各地高考研究精英之备战智慧,汲取重点名校高考备考之思想精髓,使学生轻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试题精测】突出“精测”。重在拓展,精选全国各地最新试题,题目着眼中高档,精中选精,优中选优。不以数量论英雄,只以高效馈学子。

  语文学科强调日积月累,坚持每日练习,确保做题感觉,坚持零余阅读,保有源头活水。二轮复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知识网络,掌握解题方法,形成能力。在此之上,摸索题目的规律性,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能提高学科复习的效率。只要我们有的放矢,用科学的方法复习,不断积累,就一定能赢得今年高考语文成绩的辉煌!

Wisdom in the mind is better than money in the hand. 头脑里的知识比手中的金钱更有用. First impressions are most lasting. 最初的印象最难忘
Tags:高考 保送生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北京2014高考报名人数7万人 连续.. 下一篇河北高考:明年取消高中择校就近..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