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福建高考:高站位把握新与高中教改
2019-05-21 16:46:16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福州二中学生在交流

福安三中高三学生考前辅导

建立反映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录取制度,启用“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高中学校必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向学生开放选课走班,全面实施“6选3”科目的20种组合。高中阶段开始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和选择能力,做好生涯规划。高考综合改革要落到课程开设上,教师是高中课改的前沿阵线,要重视课堂教学。

5月18日至19日,在上杭县举行的高考综合改革与福建教育新征程论坛发出了福建高考综合改革的动员令。“新高考”是当下教育界的热词。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实施新课程,2021年高考将按新高考制度录取新生。高考改革正在颠覆中学的传统教学秩序,福建中学该如何应对?教学方式如何转变?分层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开展?

面对新高考带来的变化,同期在上杭举办的“新高考与高中教学管理改革”分论坛上,大学招生负责人、教育专家、各区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各普通高中学校校长等齐聚一堂,畅所欲言。

省教育厅要求,8月底前,各县区、各学校要完成以下三项工作:全面完成高中起始年级教师各项培训;市县、学校确定改革方案;基本完成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部署和测试。

改 “三位一体”录取模式 省级综合评价平台启用

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是这次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打破单一录取标准,建立反映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录取制度。浙江大学招生办王东主任认为,原来只有按分取人,现在是“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甚至增加面试。

例如,上海的录取模式为: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0%);浙江模式为:北大、清华等八所高水平大学一般是高考50%~60%,综合素质评价30%~40%,学考成绩10%。省属学校是高考成绩50%,面试成绩35%~40%,学考成绩10%~15%。山东规定,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50%,综合评价占比不低于5%,海南也参照上海模式。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包括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在内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但是我省的相当部分高中在这一领域几乎是空白,没有校级平台,综合素质评价该怎么做?校长们普遍表达了忧虑。

为适应新高考与高中教学管理改革,省教育厅近期开发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教育厅负责人表示,这一系统将为各地普通高中上传各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提供技术帮助和支持。

据负责这一系统开发的省电教馆副馆长滑文革透露,今后,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来录取新生的高校将逐渐增加,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尤其是名校会利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去评判一位学生。他说,这个省级管理系统上所填报的个人信息,将会影响学生的最终录取。

系统立足学生成长实际,汇总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维度的数据,采用分角色录入数据,逐级审核的机制运行。

其中客观数据由学籍、考试等相关系统提供,主观数据由学生、教师、班主任提供;不同数据均设置不同的审核权限,分别由班主任、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为保证数据客观真实,系统设置申诉、举报通道,并建立信用机制,供学生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监督。

推 “选课走班”课程标准 教学进入“自选组合时代”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则具体要求,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同时加强了对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选课走班教学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方面指导,并提出相关教学管理要求、条件保障措施等要求。

新高考时代,教学管理面临变革。习惯了以行政班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新高考实施后,选课走读如何组织,行政班与教学班如何并存,师资如何配备等系列问题将考验学校管理者的教育智慧。

课堂流动起来,教学管理难度升级,任课教师工作量翻倍……如何从大“乱”达到大治?这是很多高中校长时下的共同压力。如何排课表?教室安排不过来怎么办?师资问题如何解决?摆在学校面前的问号有一连串。

是全员还是部分学生、是全程还是部分学段、是全科还是部分科目实行选课走班,这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条件和管理水平。4月,省教育厅在龙岩选择了3所不同层次、类型的高中(省示范高中龙岩一中,省一级达标高中龙岩二中以及普通高中龙岩高级中学)进行了选课走班的模拟试验。此次论坛上,三所学校分享交流了选课走班模拟试验的经验和感受。

他们均选择了2017届高一学生作为模拟群体,在“教师、教室、设施配套的利用率最优化”“百分百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科学安排课时计划”“满足选考学考要求”“保留行政班,教学班走动,有利于管理”等前提下,思考选课走班的最优化策略。

从三所学校的模拟试验来看,选课走班对于现有教师和教室资源等冲击尚在可控范围。但是在教学管理上,仍存在因为学科师资不均衡、行政班弱化所带来的考勤、请假、收发作业、课程编排、物品和场地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急需借助信息化手段加以辅助。行政班与教学班双轨管理下,如何进行教学评价?这也是改革带来的深层次思考。

省教育厅基教处负责人陈祥祯说,“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其本质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6选3”考试科目选择权,由学生自主确定具体选考科目。综合上海和浙江的选课走班经验,我们不鼓励、不提倡全学科走班。这意味着“语数外3科实行学生分层走教学,‘6选3’科目实行选课走班教学”的模式将不会在我省推行。

但是高中学校必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向学生开放选课走班,全面实施“6选3”科目的20种组合。

建 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生涯规划教育走上前台

在模拟试验后,龙岩的三所试点学校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如何组织实施选科更科学、合理?

为了适应高考录取改革的要求,学校必须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但是对高中学生来讲,选择能力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讲,过去的培养模式使之习惯了埋头学习、习惯了只追求成绩,对于高校学科、专业的内涵缺乏了解,对于报考要求和规则缺乏了解,对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定向缺乏挖掘和培养,是难以适应新高考要求的。因此,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和选课能力,做好人生规划。建立学生选课选考指导制度,将高考改革与初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同步推进,将是新高考时代的另一大任务。

龙岩一中副校长林元武建议,学生选课可能反复多变、趋易避难、趋利避害,这需要学校对选课实施模式及时间节点进行选择思考,制定选课指南。“在高一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同时开展选课指导,期中考试后结合自己考试成绩以及学校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再进行选课,学生选课的结果会相对科学。而且给学生几次调整机会,在每个阶段,学生可能会有更深入的自我认知和一些新的想法,从而让学生更加稳妥地确定他最终选择。”

2010年起,福州一中就开展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德育处的陈淑容老师就介绍了相关经验。她首先指出,“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生涯规划是为人生的各阶段拟订目标与计划,并根据自己内在外在条件,实行计划来达成生涯目标的过程。新高考时代下,文理不分科,录取标准更加重视综合素质,并且要求普通高中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已经成立了生涯规划指导小组,设立了生涯指导专业功能室 ,试点推行分层走班制等各项新的指导制度,为迎接新高考做准备。

作为专业指导部门——福州一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开设了适合本校学生的生涯规划课。利用校内外、国内外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合作的生态化指导机制。逐步推进生涯规划教育信息化,尝试通过六个维度的专业测评,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专业规划,并匹配学习资源 。根据专业测评报告,结合学生兴趣方向,推荐最适合的专业。目前他们自主研发的福州一中学生发展指导网络平台,已经涵盖学生评估,资源库建设,选科选课,课程学习和分享交流等功能。

针对选课走班,陈祥祯也提出了具体要求,高一年级,循序渐进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建设和未来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专业分类及高中学生选课指引,明确自身兴趣爱好、 学科优势等,树立远大理想,也为进入高二年级自主选课提供基础。学校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进行选课意愿摸底调查,组织学生、家长进行一对一沟通;正式填报选课志愿时应让家长签字确认。

对于这场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分管基础教育的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指出,应当高站位理解高考综合改革,全方位把握改革的总体要求,高品位形成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福建经验。

他认为,高考综合改革要落到课程开设上,教师是高中课改的前沿阵线,要重视课堂教学。学校是高中课改的基础单位,要处理好6对关系: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的关系;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能力提升的关系;日常教学与高考招生的关系;学生发展指导与选课走班关系;行政班与教学班的关系;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从高考改革的宗旨及实施路径出发,大家应当研判改革要点、难点及需要解决的急迫点,帮助一线教师消除疑虑,以期行稳致远迎接改革、适应改革,与改革一起成就更好的教育。(记者 张颖)


来源:福建日报I never consider ease and joyfulness as the purpose of life itself. 我从不认为安逸和快乐就是生活本身的目的.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浙江高考:新有调整,部分专业选..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