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改革"河北释疑" 2015年秋季正式实施新政
2014-09-09 10:31: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国务院9月4日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当日上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上海和浙江先行试点高考综合改革,两省市将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不分文理科、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这些会对河北省考生带来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河北省教育部门、考试部门、河北正定中学、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燕赵都市报记者 马利

农村考生上好大学机会增加了吗?

这次改革将采取两项倾斜政策:第一项是,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这项计划从2012年启动,到今年已扩大到5万名,覆盖22个省份的832个贫困县,今年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11.4%。第二项是,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

2014年,教育部安排河北省“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1485名,主要面向省内46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及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此外,按照教育部部署,2014年河北省还首次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共安排“地方重点高校专项计划”374名,约占本科一批招生计划的2.7%,面向全省农村学生招生,进一步拓宽了河北省农村学生就读重点高校的升学渠道。这一点上,我省分得了一块蛋糕。

河北省高考录取率还会提高吗?

“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让很多家长燃起了希望。“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已于2008年开始实施,即每年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拿出一部分,安排给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由其所属公办高校承担,专门面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升学压力大的省份招生,2014年度达20万人,惠及内蒙古、山西、安徽、河南、广西、云南、贵州、甘肃等8个中西部省(区)。

我省没有在“受支援的中西部地区”之列。作为生源大省,我省只有一所211高校,尽管今年本科录取率再创新高,还是没有达到50%,相对较低,未来能否获得更多倾斜,还要看这块蛋糕怎么分。不过,高考报名人数连年减少,客观上也提高了本科录取几率。

但是,北大、清华等名校每年的招生人数是相对固定,计划不增加,考生想进入名校,竞争依然激烈。“不管怎么改革,学习都需要刻苦努力。”河北正定中学副校长郑军平说,考生学习不容放松。

不分文理科学生会轻松吗?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单科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不分文理科”对高中教学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可以预见,不分文理科后,学生在高一、高二学习任务可能会重一些,毕竟学业水平考试要进入高考总分,按照现行安排,到了高三,其他科目都学考完毕,只剩下语数外三科,似乎又比现在压力小了一些。

招考人士分析,考生的学业负担会有所减轻。现行考试制度下,考生分分计较已成现实,不仅要为了高考总分打拼,每一科都要用尽全力争取,因为投档的时候不仅比总分,同分考生还要比语数外成绩,造成了考不到满分不敢松懈的局面。不分文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目前学考实施的是等第制,A、B、C、D四个标准,90分以上就是A,按照这一标准,考生就没必要再去孜孜以求地追求满分了。

学业水平考试会改革吗?

《意见》提出: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本次高考改革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成绩,强化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科,避免严重偏科,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一科两次考试机会,避免了一考定终身,增加了学生的考试机会和选择性。对现行的学业水平考试来说,必须提高其保密性、规范性和严肃性,使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考化的同时,考试过程也要高考化,提高它的可信度。

六科选三科,考生怎么选?

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也就是说,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就存在一个考生和目标高校、理想专业之间选择科目一致问题:考生肯定倾向于成绩好的三科,但问题在于,考生选择的三科就一定是高校某个专业指定的科目吗?

我省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六科选三科,有18种结合,但是根据按大类招生的趋势,会相对稳定、一致。郑军平分析,在六个学科中自主选择三科,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可能还是理、化、生或史、地、政,文理交叉的选择不会太多。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学生的自主选择变成学校行为的选择。

同时,教师队伍可能会出现变化。第一,考试科目的设置会使理、化、生、史、地、政等学科教师的使用出现变化,现在分文理科,高三年级有一定需求量,但是改革之后,高三没有了这六门功课,可能会有一些教师转岗。第二,对高校尤其是师范类学校在以上六个学科的招生数量,以及近几年这些学科毕业生就业产生一些影响。

自主招生放到高考后好不好?

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介绍,目前,试点高校共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人数的5%,2013年录取2.5万名左右。总的看,这项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次下决心进行调整。总的考虑是要严格控制规模,完善招生程序,确保公开透明,克服“掐尖”、“小高考”等弊端。这次改革,主要明确5项措施:一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试点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三是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四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五是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教育部将尽快制定相关文件,各试点高校也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对考生来说,由于自主招生的时间移到高考成绩发布之后进行,所有考生,无论是高分层次的,还是低分层次的,都没有必要再为自主招生去忙碌。一切等到高考完成之后再说,考生不会过早地“被迫”卷入自主招生“大战”,真正减轻了考生的压力;对中学来说,由于自主招生的时间移到高考成绩发布之后进行,所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都不会被自主招生打乱。中学在高考之前可以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教学和考生复习;对高校来说,由于自主招生的时间移到高考成绩发布之后进行,面对刚刚新鲜出炉考生成绩,高校关注点将是如何通过笔试以外的简单有效的途径,快速甄别考生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笔试成绩反映不出来的潜在能力;对家长来说,由于自主招生的时间移到高考成绩发布之后进行,时间安排也更加从容,家长们不必每年11月份就开始卷入自主招生大战。

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实施?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在操作过程中这是个难题。一是在考察的内容上,看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重点看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要综合考察。第二从考察方式上,重点是看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集中反映综合素质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的事实。比如说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志愿服务,这些情况都可以记录进去,这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德智体美,全面对学生进行考查。

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招生录取方面,《意见》指出“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参考”的分量有多重,还需要更加具体的意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有高度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充分考虑城乡教育不平衡,校际差异带来的展示平台有高有低,甚至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客观因素。

河北什么时候开始新高考?

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这次改革将先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试点。今年年底,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二、高三学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不进行试点省份的学生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年初的2014年河北省教育工作会上,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高考改革问题,我省也给出了具体时间表。根据原定计划,我省今年上半年研究出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今年年底出台高考改革实施办法,从2015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开始正式实施。不过,之前教育部曾要求各省根据教育部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于今年上半年出台改革实施方案,但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于昨日公布,我省相关工作进度会否有所调整?本报将密切关注。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History repeats itself. 历史往往重演。
Tags:高考 资讯 信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湖北实施改革八问 最快从2015年高.. 下一篇北京将出台招考改革方案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