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河南奥赛高考加分瘦身参加人数减少
2014-11-28 11:01: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今年,奥赛获奖者高考加分项目“瘦身”

  全国物理奥赛热度不减,河南参加人数有所减少

  从今年起,河南省将执行新的加分政策,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其中,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获得全国、省级赛区一等奖者,不再保送到高校。而从刚结束不久的第31届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统计数据来看,参加奥赛的人数不降反增。专家称,没了“加分”的因素,让喜欢科学的“高端”学生更纯粹。

  高考加分政策“瘦身”

  获省赛区一等奖不加分

  根据河南省的规定,高中时参加由中科协主办的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参加高考可加10分,不再具备保送资格;获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保送和加分资格。

  这个规定恰好是从2014年实行的。

  今年,全国有31个省份调整高考加分政策,最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是取消中学生学科奥赛获奖生的保送资格,无论是全国级别还是省级,甚至有不少省份连对这类考生的加分也取消了。

  全国物理奥赛人数

  不减反增

  11月上旬,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就是俗称的奥赛)决赛在杭州举行颁奖。据组委会的统计,本次大赛的全国参赛人数超过了52万人,这是有史以来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比赛。

  正是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下,参加大赛的中学生不减反增。

  不过,河南地区的参加人数却有所减少。

  郑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石敬凯说:“在河南省整个物理、生物方面竞赛的人数锐减。目前整个郑外生物小组也从原来一二十名减到现在仅仅7名学生。竞赛方面的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校方重视度不足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而有些家长过于‘功利化’的报名初衷则是奥赛发展受阻的致命性原因。”

  减少加分政策,吸引真正的学科爱好者

  在采访时,一些专家认为,加分政策的瘦身,并不会使有数学、物理等学科特长的学生发展受到限制。

  石敬凯一直负责学生的竞赛辅导,他认为学奥赛对学生的数理化功底要求很高,若只为保送、加分,学起来不仅相当痛苦,效果也不大。“没了加分和保送的条件,自然淘汰了一大部分学生,留下来的都是对奥赛本身很有兴趣的孩子。”

  目前,郑州外国语学校已将奥赛课程渗透到日常理科实验班的教学中去,从最基础的学习中发掘孩子们的兴趣。学校设立理化教学实验室,平时只要孩子有提议,就可以由老师带领进行实际操作实验。

  “学校从平日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渗透,只有坚持下来、有兴趣的高二以上同学,在比赛前才会组织起来每周进行两次的强度训练。”

  高考政策改革对竞赛有利

  “改革对奥赛的影响主要还在升学问题上。”石敬凯说,对竞赛学生来说其实是件好事,这是少数人的游戏,一方面将有利于真正有兴趣、有潜能的学生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有功利心的学生则不会在奥赛学科加大投入。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现在的高考改革方向,就是鼓励学生发掘特长。换个角度看,新高考是从根本上激发有特长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参加各类竞赛。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并入选国际奥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仍可获得高校保送资格,但需要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

  一些学科竞赛获奖但不够保送资格的学生,特别是物理和数学竞赛的学生,在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时会有优势,因为自主招生理科是考物理和数学两门课。不过假如搞竞赛的同学是偏科的,就没了优势,因为自主招生获得降分优惠后,高校还是要看高考成绩。

  目前,更多的学生选择了自主招生。今年自主招生放在了高考之后,结合整个教学改革,竞赛学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兴趣才会坚持下去,大部分有兴趣的学生最终都从事了相关行业,多数获奖的学生现在基本都在国外深造。”

  什么样的学生

  能将竞赛进行到底

  在河南省实验中学,18岁的宋姜沛坤和16岁的李浩川刚刚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金牌。他俩还同时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全国仅50个名额。

  他俩是名副其实的“全才”,不仅门门功课优秀,宋姜沛坤还是小提琴高手,李浩川则是乒乓球和围棋爱好者。

  “我们和别人差不多,每天上课学习,除此之外就是会看很多理化方面的书籍,我个人比较爱好这些,所以看起来挺有意思的。”宋姜沛坤说起话来格外轻松。

  而李浩川说:“我觉得重复很重要,不会的题我会反复去思考,不管看多少遍都要弄明白,过一段时间还是要重新去复习,还会找一些难度高的题型去练习,到比赛前才会进行专门的强化。”

  目前,这俩“大神”又去了天津,将代表全国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他们说虽然还是会紧张,但因为喜欢,所以很享受这一切比赛学习的过程。

  不能将“奥数培训班”

  和奥赛混为一谈

  一说起奥赛,很多人都会想到社会上的各种奥数培训班,报名者大多是小学六年级至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报奥数班的热情非常高。

  “我想,应该给社会大众普及一下,奥林匹克竞赛和奥数培训班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石敬凯说,家长们给孩子报奥数班依然是一种功利心理在作祟。“上奥数培训班,就是为了小升初。”

  而奥数是一种竞技科学,如果只为了加分去学,那真的是一种悲哀。“他应当是一些有天赋的、对数理化感兴趣的、热衷于科学研究的孩子专属的学习,小众化的培养才能造就顶尖的人才”。

Judge not of men and things at first sight. 不要靠初次的印象来判断人或事。 It takes ten years grow trees,but a hundred to rear people.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Tags:高考 保送生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百年职校:民间职业教育新模式 下一篇河南高考:发放助学贷款近58亿资..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