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江苏2015高考说明发布 名师详解各科变化(一)
2014-12-18 14:00: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昨天,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5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扬子晚报记者发现,根据考试说明,各门学科都稳中有变。其中政治学科考点变化近30个,是近几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今年高考各科考点内容变化在哪里?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考生要如何面对?本报特邀南京29中九科一线教师,第一时间对“江苏高考说明”进行解读。

  语文 “字音字形”耗时多分值低今后都不考了

  解读人: 宋兵 周晟 (高级教师)

  【变化】2015年语文“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能力要求方面与去年完全一致,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上主要有以下变化:

  首先,名句名篇默写高中部分不变,初中部分增加《记承天寺夜游》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篇,总数达30篇,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重视;

  其次,作文继去年给“抒情性散文”以合法地位后,又加入“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这一句,引导考生在高考中灵活运用多种文体;

  再有,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了巴金的《家》,总数恢复成10部,这对文科班学生来说算是减轻了一点负担;

  另外,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要求中有一处提法的变化也很值得玩味,那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被修改成了“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在学术上,两者界限并不是特别明晰,但“艺术技巧”的提法相对来说更全面,更有涵盖性;

  而在“典型题示例”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删掉了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语用主观题这些传统考查题型的样题示例。

  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在2014年语文高考结束后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延续多年的语知部分的字音字形,虽然只有6分,却占用了高考语文复习30%的时间,我们坚决去掉了这两道题,以后也绝对不会再出现。这就是一个导向,高考应着眼于考查能力,而不是单个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的东西。”

  新的考试说明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可见今后字音字形之类不会再考。

  另外,在此次修订中,去年在高考卷中出现的词语辨析、诗文对仗、连贯、得体等新题型几乎都被纳入“典型题示例”中(漫画题除外),这些变化显然带有明显的导向性和暗示性,也必将给下阶段高三语文的总复习带来深刻影响。

  【复习建议】新考纲的变化体现了从以知识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的新思路,这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精练多思,学会感悟与归纳,注重能力训练;作文要引导考生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文体,注重情感与理性的个性化表达;同时研究“典型题示例”及其他高考精题,总结命题答题规律。

  数学 延续近两年命题风格,题目多源于书本

  解读人:马乃伦 (高三数学备课组长)

  【变化】必做题部分在考试内容栏中有两处发生了变化:

  函数与方程,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都从A级考点变成B级考点。其中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中学数学里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对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可以区分出学生的能力,加强这方面内容的考查是必要的;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这部分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大部分学生的后继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把这两部分内容的考查从A级考点变为B级考点是很正常的,但这一变化也表明了2015年的数学高考将会加强这两方面相关内容的考查。

  考试说明的另外变化是在典型示例中:14个填空题前4题和最后两题都没有变化,12题为2014年数学考卷中的12题。

  这一变化说明,2015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将延续近两年来江苏高考命题的风格,试题朴实平和,大部分题目源于课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给考生以亲切感。

  试题在难、易度的设计上更加合理,各种题型的梯度明显,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考生的水平得到合理评价,利于选拔。

  【复习建议】

  用教材来对照说明中的36个A级考点、74个B级考点及8个C级考点,不能留有知识盲点;

  提高运算能力,一方面要通过限时练习来提高做容易题和中等题的速度,另外一方面要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对8个C级考点的训练要从最基础题抓起,难题训练主要是在解题的思路上给学生指导,不要过分拔高要求;

  注意两个考点的变化,注意与这两个考点相关知识的练习;

  注意解题的规范性与完整性,平时学习不犯低级错误。

  英语 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解读人:胡炜(英语备课组长 高级教师)

  【分析】在2014《说明》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并替换了部分典型题示例。

  1.在命题指导思想上把考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的能力”替换成“能否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说明2015年的英语命题将更加重视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2.在典型题示例中也做了部分替换。

  例如,单选题示例替换了3个题目。在所有的10个示例中共有4题涉及动词或动词短语的意义及用法掌握;完形填空的示例答题分析中反复提出根据句子前半部或后半部提示选择适合语意和语境的词;书面表达在2015《说明》写作示例3给出了五档,三档一档和零分档参考范文的评分标准。

  【复习建议】

  注重词汇在语境中的使用。 在熟记3500词汇表的基础上关注一词多义,熟词新意。不死抠语法题。不做“偏难怪”题。强化阅读,限时训练。利用阅读材料复习词汇、语法,扩大词汇量并有意识地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培养信息处理加工能力,训练在短时间内谋篇布局,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

  物理 新增《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

  解读人:陈庆 (物理教研组长 高级教师)

  【变化分析】结构上作了调整,将原来放在考点一起编排的实验内容,单独提出自成一模块。这样一来《2015说明》中必考内容共有考点50个(其中Ⅰ级要求29个、Ⅱ级要求21个);选考内容依旧为38个考点,且全部为Ⅰ级要求;新编的《实验、探究》考点内容中,必考内容为8个实验,新增一个《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选考内容中依然为原来的4个实验,《实验、探究》部分虽没有明确说明Ⅰ、Ⅱ要求,但从高考要求的延续性来看,应该是属于Ⅱ级要求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三个考点要求没变,但说明进行了修改,使得Ⅱ级要求的内涵更深了,出题的范围可以更大些,对学生的要求当然也就更高了。如力学中的圆锥摆、火车汽车拐弯等问题的计算、电磁感应中的反电动势问题,都将可能成为新的出题点。

  【复习建议】特别对必考部分的Ⅱ级较高要求考点更是要理解考点知识的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要在选做模块(3-3、3-4、3-5)上多下工夫,这个模块的要求为基本要求,分比较容易拿,不能轻易丢分。对附加说明变动和增加的考点要倍加关注,因为这些内容常常作为当年考题的出题点。

  历史 新增美苏“冷战”及其影响

  解读人:尚祚祥 (历史教研组长)

  【变化】对命题指导思想、个别知识点的考查要求与表述作了细微的调整。具体表现:

  命题指导思想部分只是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一句“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

  具体考点部分:新增一处即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删除一处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表述调整两处即由“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调整为“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由“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调整表述为“影视事业发展”;

  在典型题例部分作了适当调整,调换了三道选择题,选做题部分未动。

  【复习建议】复习过程中注意以形式多样的史料来阐释教材、串联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是现阶段大多以专题史展开复习时,注意在专题内整合教材,关注阶段特征(小通史)与发展线索。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读文字史料、读图表资料等能力,要重视教会学生正确的读文字史料、读图表资料方法。复习选修模块要关注已经考过的内容,注意并将两个改革或两个人物进行适当的比较复习,关注考题的变化。二轮复习开始后要适当以通史为主线,理清线索,兼顾专题纵横交错来构建知识体系。同时也要依据考纲仔细研读教科书,关注隐性知识,关注社会热点。

  化学 部分考点要求有所提升

  解读人:赵恬 (高三化学备课组长)

  【变化】主要变化在考点要求方面。

  一是个别考点范围进行了微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及简单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中去掉了“简单”两字;

  二是部分考点要求有所提升。如对“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元素(主族和零族)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表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要求都由“了解”变为“理解”;对“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的要求由“了解”改为“掌握”。

  【复习建议】认真把握考试说明,并结合历年江苏高考题型和知识点,做到知识构建不超“纲”,能力训练不超“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更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在复习中,要全面梳理知识点,不留盲点。同时,通过近年高考题、模拟卷的训练强化主干知识;针对化学试题中常见的流程图、坐标系、数据表、图像等大量信息,指导学生学会快速分析,准确获取有用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做出判断;对常错考点要经常反思,可以积累形成错题本,并把相关或相似知识纵横比较,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防止一错再错。

  生物 实验考查内容有两点变化

  解读人:冯华 (高级教师)

  【变化】 “必修模块考查内容”、“选修模块考查内容”均没有任何变化,变化出现在“实验考查内容”中,共有两点变化: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等级要求由“b”改为“c”;

  2.“探究酶在洗涤方面的作用”等级要求由“b”改为“c”。

  【复习建议】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许多概念型考点,只有把其内涵和外延这些“点”层面的知识理解透彻了,才能对与其相关的整个知识框架有完整、全面的认识,从而杜绝知识盲区的出现。

  针对复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和解题疲劳,可适当选择“创新型”题型进行训练,丰富解题方法、技巧、思维角度和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生物学科技热点,从多角度体会生物学原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

  复习中应重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评价,在做中学,一方面可加深对静态知识的认知,同时又能借助于认知水平的提升来完善探究实验的能力。

  政治 考点变化大,时代性和实践性强

  解读人: 陆晓东(高级教师)

  【变化】与2014年相比,2015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中考[微博]点变化近30个,是近几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新增的考点:《政治生活》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以及“哲学与时代精神”。

  变化的考点:

  《经济生活》:“信用工具”改为“结算方式”;“公有制为主体”改为“公有制及其主体”;“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改为“科学的宏观调控”;等等。

  《政治生活》:“公民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改为“公民自觉参与政治生活”,更强调公民的政治主动性,这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要求;“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改为“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更加具体;等等。

  《文化生活》:“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以及“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合并为“文化创新的途径”;“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改为“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改为“实践及其特点”;“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改为“真理及其特性”;等等。

  删除的考点:《经济生活》删除“大力发展生产力”;《政治生活》删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地理 内容略增,典型题示例变化大

  解读人:黄艳(高级教师)

  【变化】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及要求变化不大,有一些增加,表述上更精练,要求更明确,典型题示例变化大。具体如下:

  1、命题指导思想的表述中,“体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前面增加“充分”两字,在“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中间增加了一句话“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

  2、具体考试内容要求中有表述不同,大多内容一样。如2014年中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2015年表述成“全

Tags:高考 保送生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辽宁加分项目明年起仅剩5项 下一篇安徽高教改革破解扩招难题 期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