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炼字型
2012-06-01 23:30: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肯定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

2007年全国卷II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练习1.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字进行赏析。

 

 

308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_         (篇名)(1)w.w.w.k.s.5.u.c.o.m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的表达效果。(4)

 

 

 

4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5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字的妙处。

 

 

 

 

答案1.【答案】退。用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3. 答案:《游褒禅山记》15.B16.答案:隐喻了白发(1),与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1分)。

4. 答案:字表现松茂鹤多,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5.①小孤山的与孤臣的,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 下一篇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