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野鸡大学”何以屡禁不绝?
2015-05-22 09:46: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校名“高大上”,专业很热门,克隆名校网站虚假宣传

随着高考临近,一份囊括全国210所“高校”的“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引发考生和家长广泛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这些“野鸡大学”大多打着“中国”“北京”字号,通过注册多个网站骗取生源,以出售假文凭等方式获利。尽管曝光之后有关部门加大整治查处力度,但仍有部分躲过风头“重出江湖”。“野鸡大学”何以屡禁不止?

空设网站以假乱真 异地招生难以求证识别

“北京科技师范学院创建于1980年,建校30多年来,学院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学校建设的巨大成就……现有教育教学用房总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专兼职教师1026人……”这是名为“北京科技师范学院”校园官网上的大学简介。

在其校园网上,“学院概况”“教育教学”“招生信息”“学生天地”等内容图文并茂,一应俱全。然而,当记者按其网上校址“北京大兴区黄村镇北程庄东路2号院”到当地寻访时,却并不见网上所说的美丽校园。当地居民告诉记者:“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学校。”记者拨打其学院电话,却总为忙音或暂停服务。

记者仔细比对发现,另外两所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学院”“北京财贸科技学院”官网上的校址和大学简介竟然和这所“北京科技师范学院”完全相同。而这3所“大学”的简介全部抄自一所正规的民办普通高职院校——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2013年到2014年,民间高考资讯服务平台“上大学网”连续3次公布了虚假大学警示榜,共涉及210所“大学”。经查验,这些所谓的“大学”无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

记者注意到,这些虚假大学中,以“北京”“中国”打头的占到近一半,而将办学地址标为“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的学校达10多所,其余显示在上海、山东、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10多个省份。

“中国邮电大学”“中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国际金融学院”……这些“高大上”的“野鸡大学”,名称上与正规大学高度相似,网站上批量抄袭正规高校往年简介、盗用图片文字,粘贴各种教育类新闻,同时还借助贴吧、论坛、淘宝及某些注册公司等发布信息和广告,极具欺骗性。

“诸如此类的仿冒名称,五花八门,以假乱真,一些对高校和专业不了解的考生和家长,尤其是二三线城市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极易信以为真。”上大学网内容总监谌江平告诉记者,这些“大学”的校址大多标明在北上广等高校密集的一线城市,且倾向于异地招生,外地家长难以求证识别。

学位“明码标价” 虚假官网骗取考生钱财

记者了解到,这些“野鸡大学”往往串通部分教育公司,通过电话、邮件、QQ群等方式,专挑低分学生,号称“低分录取”“内部指标”,并以“录取时间紧迫”为由,骗取“心急”家长打消疑虑,尽快交钱办理录取手续。一些学校准备充分,不仅有招生简章、宣传画册,有的甚至连录取通知书都提前设计好了。

上大学网提供的一份“学位价目表”上显示,北京信息科技学院、北京科技师范学院、北京信息管理学院等学校专科、本科学历均为160元,北京电力科技学院180元、青岛黄海学院为800元。

谌江平透露说,这些假大学一般会要求考生以网络支付方式先打一半订金到指定账户,等考生拿到证书,从虚假学校官网上验证证书信息后,再将余款缴完。“大部分根本不用上课,直接打印制作证书,快的话一个礼拜就能出证”。

记者发现,许多虚假大学网站上都有“学历查询”功能。据介绍,其作用就是为了证明毕业证是由学校发出的,让“用户”可以登录查询。但是,这些证书信息在学信网上根本不存在。

各部门齐抓共管严查虚假大学

每年高考前后,总会爆出虚假大学欺诈事件,甚至同一个校名年年存在,年年被举报,但年年死灰复燃。“野鸡大学”为何屡禁不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野鸡大学”招摇撞骗的手法其实很拙劣,骗术等级也并不高明。他们大多只是创建网站行骗,成本低廉,即使某个虚假校名被曝光,也可以换个校名再继续。而且多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当受害者察觉报警时他们已逃之夭夭,致使监管、查处难度较高。

一位教育界人士透露,目前许多虚假大学网站的服务器都在中国香港、美国等地,域名注册方便,这也使得教育部门和网监部门难以监管。

同时,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对研修或专修学院监管有限,审批不严,有个场地就可办学;有的非学历民办机构通过在地方人力资源、工商和民政等部门备案,以培训学校、非营利性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种名目申请营业许可,再巧借名目去行骗,教育部门根本无从得知。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造成虚假大学泛滥的主要原因还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学维权意识差,考生和家长又相信“潜规则”存在。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虚假大学查处力度,还要从根本上消除招生录取中的“潜规则”。

谌江平表示,要想彻底消除虚假大学,并非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家之事,需要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及各级网监部门、各大网站域名注册供应商、相关高校、各级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公检法等社会各界联合出手,从各个环节防范和打击,才能挤压“野鸡大学”市场运作的空间。

此外,还应对考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加大宣传,使其提高防范意识,择校时以当年教育部公布的具有高招资格的高校名单为准,避免上当受骗。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谢樱)

Friends tie their purses with a cobweb thread. 朋友之间,不应扎紧钱袋. Every man has a fool in his sleeve. 人人都有当傻瓜的可能.
Tags:高考 资讯 信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浙江新首次学考今年10月底举行 下一篇北京市属高校今年招生降千人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