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禁用网络语言:真登不上台面吗?
2015-06-10 16:03: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河南省招生办新闻发言人陈大琪为考生详解高考注意事项,明确指出:除外语科目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学生答卷时不能用繁体字、甲骨文及网络语言答卷,否则肯定会影响成绩。(《郑州晚报》6月3日) 这一解释,被很多人理解为就是将网络语言拒之“卷”外。估计今年河南的考生在写高考作文时,一定会慎之又慎,以免不知不觉触碰“网络网语”这一“红线”,被阅卷老师逮个正着,落得被痛扣分数的下场。毕竟,考场如战场,每一分都对大学录取至关重要,没有谁敢轻易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像河南省这样,在编写本地高考说明时,明确对网络语言说“不”的省市并非个别。考务部门这么要求,出发点自然有其合理性。 其一,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为了评分尺度的统一,保证公平公正,确实有必要对非规范化的网络语言进行“干预”;其二,网络语言纷繁复杂,许多词语莫名其妙,如果不熟悉,弄不懂它的意思,可能把隐含^色 情、暴力成分的话写到试卷里了,因此无论是替阅卷老师考虑,还是替考生着想,都应该有言在先,以免到时难以操作;其三,汉语的纯洁性需要维护,在“高考指挥棒”中,有必要告诉考生要正确使用汉语言。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并非所有的网络语言都像天书一般让人如坠云雾,更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都不堪入目,上了台面。比如“网聊”“楼主”“给力”“雷人”“宅男”、“宅女”“点赞”等词语,都是正宗的网络语言,却个个通俗易懂,有的还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不少甚至进入了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凭什么要一棍子将它们打死呢?

  我的看法是,高考可以对网络语设限,但不宜划“红线”,一律予以杜绝。最科学、最人性化的做法是,提醒考生慎用生造、冷僻、不健康的网络语言,否则后果自负。这样一来,考生在高考过程中一般就不会随便使用网络语言;那些在写作文时确实需要使用网络语言的考生,只要能拿捏得当,又未尝不可? 文字是活的,而且总会吸收新的表达的内容。在高考中给网络语言留一条通道,是对写作规律的尊重,更是对生活的尊重。教育部考试中心曾对全国高考大纲解释说,不完全拒绝网络语言。而且,在必要的语境下使用网络语言,并不意味着通篇使用网络语言,让答题成为不知所云的“火星文”。特别在作文写作时,引用一两个网络用词,未必就影响语言的纯洁性,没准还会增强文字的活泼呢。 真正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是不怕被“禁止”的;没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你就是不“封杀”它,也会被时间淘汰。

Tags:高考 保送生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语文老师高考前2天为女儿猜中作文.. 下一篇亲妈不听劝阻送考把女儿气哭 后妈..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