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解码湖北超级中学 沙市中学10年出7位省高考状元
2015-08-04 14:25: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 

图为:近年省内众多名校都在加速扩张

  楚天金报讯文/本报记者刘辉雷巍巍乔奇后方统筹/朱安璋

  7月28日,全省高中招生宣告结束,各地中学2015年的生源大战就此鸣金。与此同时,今年的高校招生录取已进入三本阶段,各高中的优秀毕业生的去向已经明了。

  一进一出,尘埃落定。对于所有的高中而言,这是收获季,亦是出发季。而对于那些曾经辉煌、或正在辉煌的超级中学来说,这更是一个夹杂着失落、骄傲、危机等各种情绪的时刻。

  今秋亦是湖北省全面取消高中“三限生”的第一年。在生源与师资力量决定高中成败的当下,“财力”已成为许多高中校长的心头大事。考察省内超级中学历练史,永恒不变的铁律是——抢到好学生,留住好老师。

 图为:黄冈中学当年曾“一骑绝尘”

  曾经的神话

  从一骑绝尘到群雄并起

  “过去30多年,湖北省540多所高中,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牌高中或超级中学,其实只有20所左右。一切得靠高考成绩说话。”来自省内某教育强市的老校长陈老先生说。

  谈起省内1979年之后名牌中学的实力变迁,他有一番简短的概括:“(上个世纪)80年代初,黄高一骑绝尘;此后荆州、仙桃、咸宁、宜昌、襄阳、孝感等地的中学群雄并起;但到了2010年之后,分化就加剧了,现在是武汉和襄阳最为夺目。更长远来看,我看好武汉。”“黄高”即黄冈中学。这所到近年仍不时成为报道对象的老牌中学,用陈老先生的话说,“在40岁以上念过高中的人心中,都是神话”。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黄高可谓“一骑绝尘”,奥赛金牌、高分考生和有别于他校的素质教育,称雄全国,几无对手。“省市状元在当时只是其次,看一看黄高当时每年免试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数量,就知道神话不是编出来的。”陈老先生说。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省内一批地市级老牌高中开始崛起,形成群雄逐鹿的局面。

  在湖北的高三考生中,有一项已存续超过20年的考试,可以与高考的知名度媲美,那就是“八校联考”。这项考试一般在高三阶段分为三次,考试的分数,基本可以拿来预测高考水平。影响所及,几乎全省所有的高中都会参与这项考试。

  这项考试开始于1994年,当年结盟出题考试的8所高中,现在被称为“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咸宁市)、黄石二中、荆州中学、襄阳四中、襄阳五中和孝感高中。““老八校”都是功底深厚的高中,也代表当年群雄逐鹿的格局。只不过这些年部分学校已经衰落了。”7月初,襄阳五中一位资深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叹息。

 图为:仙桃中学是1979年以来诞生省状元最多的中学

  格局的变化

  武汉襄阳两地称霸全省

  陈老先生对于高分考生的关注远胜于“状元”。不过,即便单纯以状元数量而论,也可以看出省内老牌中学的实力变迁。

  楚天金报记者统计,1979年至2015年,36年来的湖北高考状元榜,全省出过40所“状元中学”(本报6月24日曾报道)。其中诞生省状元最多的,当属仙桃中学,该校一共培养了9名文理科状元,这一骄人的成绩至今无人能比。仙桃中学还创造了另一项纪录:1987年—1989年连续三年摘得省高考文科桂冠。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仙桃中学逐渐沉寂。记者采访时,该校一名老师很惊讶地说,“真的好久没有记者为此事来采访了”。

  省内状元数量排名第二的沙市中学,原名沙市三中,亦是湖北老牌中学的知名代表。这所学校从1997年到2006年十年中走出了7位湖北省高考状元,并在2007年5月当选“中国百强中学”。

  另一所值得尊敬的高中,是荆州中学。这所校史能够追溯到2000年前“马融绛帐台”的高中,一度声名赫赫。只以高考状元论,也居全省前列。该校最近一次夺得高考状元,是在2008年。

  夷陵中学也是典型的群雄并起的代表。迟至2006年,省文科状元仍出至该校。次年,该校再次诞生省理科状元。

  但2010年之后,省内老牌高中的分化开始加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武汉市和襄阳市的几所超级中学,以华师一附中、武汉外校、襄阳四中、五中为代表,开始稳居高分榜前列。曾经的一些地市级强校疲态渐显。“我暂时还没有看到这种分化有缓和的迹象。我认为如果招生和考试政策不变,未来越对武汉市的几所高中有利。”陈老先生说。

  生源的秘密

  老牌高中曾经尖子扎堆

  在老牌高中的沉浮历程中,生源,是最让校长们揪心的。

  谈及当年的辉煌,多所老牌高中负责人均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年招生范围广,生源质量普遍较高。用一位高中校长的话说,“当时能进我们学校就读的都是当地最拔尖的初中毕业生。”

  荆州中学副校长刘荣显介绍,荆州中学原来是大荆州地区最富知名度的省重点高中,其招生范围之广超过省内其他地市县重点高中。“那时候,天门、潜江、江陵等市县的初中毕业生都以考进荆州中学为荣。”他说,正是因为生源的选择面很大,学校当时可以优中选优,把全地区最优秀的苗子招至麾下。

  “对一个学校而言,生源就是竞争力。”仙桃中学校长程波认同这个观点。

  程波说,仙中是仙桃市唯一的省重点高中,是全市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在仙桃的地位举重若轻。政府部门将其作为一张亮丽的名片进行打造。仙桃历任市委书记都会讲一句话“仙桃上无央企布局,下无矿产资源,其发展成就主要得益于人才,得益于教育的功劳。”

  在仙桃流传这样一句说法:仙中兴则仙桃教育兴,仙中垮则全市教育垮。程波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政府举全市之力打造仙中,不出成绩都很难。

  师风的力量

  擂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师风与师德,常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采访老牌中学,受访者对师风的重视,更是惊人的一致。

  “有人总觉得超级中学的成绩是死擂擂出来的,其实错了。我们确实擂,但擂的是老师而不是学生。学生要靠学风的养成,归根结底还是师风。”襄阳四中一位班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很多家长在抱怨师风变差时,超级中学的老师们却在以自身的奉献为荣。

  夷陵中学是很典型的例子。该校真正开始跻身强校,始于2004年。当年,夷陵中学从秭归一中、枝江一中等县市重点中学引进了一批年轻骨干教师,充实了师资队伍。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夷陵中学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拉开全面辉煌的序幕。

  时任枝江一中语文老师的周敏清晰地记得,当年她把简历投给夷陵中学,通过审核、试讲、校长谈话等层层卡关,很快被学校委以重任——带高一两个班语文课,还兼任一个重点班班主任。

  “每位来的老师都憋着一口气,我们用踏实敬业和无私奉献,成就了夷陵中学的‘黄金十年’。”周敏向记者还原了一名班主任的工作轨迹,从早上7点之前到教室,到晚上10点半离开学校,不知疲倦地陪在学生身边,“十年如一日,几乎没变过”。

  在现有考试政策的背景下,高中教师要负责,关键还在于对自身教学的重视。

  “透彻研究高考政策,高三年级到什么点做什么事,我们都有详细的规划。”在夷陵中学工作了18年、2007年省理科状元周尧的班主任陈发锐老师说。高考已经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精耕细作到何种程度?陈发锐举例说,普普通通一堂物理课都要经历“三备”,即首先由年级组长指定老师进行“一备”试讲,老师们讨论完善进行“二备”,再根据每个老师各自专长、体会进行“三备”上课,目的就是“不让学生做无用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图为:华师一等武汉名校在生源优势上越来越明显

  武汉的威胁

  地市为留住生源竭力拦截

  近年来,随着“1+8”城市圈交通的便利,来自地市的老牌高中,越来越感受到“生源危机”。

  以华师一附中、武汉二中、武钢三中为代表武汉重点高中,每年可以通过“网招生”的方式全省招揽尖子生。除此以外,华师一附中每年选拔数百名专县生(武汉市以外的学生)。

  一位地市重点高中校长告诉记者,去年武汉某高中在该地区挑走100名初中尖子生。当地高中想“拦截”,武汉的学校直接跟家长签了录取协议。

  “家门口的高中对顶尖学生的家长来说,吸引力在逐渐消退。”面对武汉名校的掐尖,状元高中校长们感到无奈,“武汉的高中无论办学条件,还是师资,还是求学空间,都比地方高中强,你留也留不住。”从交通上来说,地市县的学生以前到武汉上高中很遥远,现在坐一两个小时动车就到了。

  记者梳理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武汉市两个新城区黄陂和新洲都诞生过省状元。其中,1987年省理科状元刘赛游来自新洲一中,1982年省文科状元刘向耘和1984年省文科状元刘向东是一对姐妹,都来自黄陂一中。“当时没有生源大战,优质学生都留在本地区,产生状元相对容易。”新洲一中高三年级主任、有着34年教学经验的黄国民表示,优质生源成为状元产生的关键因素。

  而现在,“很多家长愿意将孩子送进武汉市内名气更大的中学就读。”该校另一位老师说。

  记者了解到,高中之间为了抢生源甚至发展到“火拼”。省内一位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武汉的一所高中到地市县招尖子生,被当地学校得知,车刚下高速公路,来自武汉的招生老师就被人“修理”了一顿。

图为:今年襄阳五中包揽省文理科状元

  良性的刺激

  各地乐见同城名校较劲

  有意思的是,当地市的各大名牌高中高度“提防”武汉名校时,他们对同城名校直接的竞争却持一种乐观的态度。

  最典型的,是宜昌的夷陵中学和宜昌一中,以及襄阳的四中和五中。

  7月21日,夷陵中学刚刚结束今年的中考招生。如果不出意外,该校教务处主任曹红梅电脑里的864个学生,今秋将进入该校深造。曹红梅告诉记者,夷陵中学的生源在当地其实也不占优势。

  早在10年前,宜昌市教育局就在全市推行了禁止“掐尖”的规定。夷陵中学的招生对象只能来自宜昌市的西陵区、夷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等5个城区。

  曹红梅告诉记者,在宜昌,夷陵中学和宜昌市一中两校在生源的争夺上异常激烈,但双方最终旗鼓相当,基本打个平手。“我们会到一些优秀学生家中家访,邀请学生到学校参观交流,提供激励奖学金。”夷陵中学校办一位负责人坦言,夷陵中学虽名声在外,也不得不打人情牌把优质生源留住。

  在襄阳,四中和五中的竞争近年来甚至在家长中被传为美谈。当地教育人士告诉记者,前些年为了抢生源,两校之间没少较劲,“但较劲的核心是出成绩,最后是你出状元我也出状元,轮着来最好。”

  流失的人才

  待遇偏低难留骨干教师

  考察省内名牌中学,诸多校长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便是骨干教师的流失。

  一位地市高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刚接任校长时,第一天的工作便是处理四封辞职信。“出走南方或者到武汉的高中,是这些年轻的骨干们最常见的去向。学校好不容易花5到8年培养出来一个好老师,最后就这样被人高价钱挖走了。心疼。”他说。

  有时候,一个骨干教师直接影响一个教学组,最后影响到全校。对此,各地名牌高中的校长都是心有不甘。

  教师流失,最大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钱。

  部分老牌高中的校长反映,目前公办普通高中受编制、经费限制,很难招聘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以仙桃中学为例,近5年仅招聘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3人,教师结构始终难以优化。

  即便招到应届本科生,这些本科生也留不住。以荆州为例,去年沙市中学和荆州中学分别流失7名和3名师范类毕业生。

  新鲜血液难以补充,骨干老师纷纷离巢,这是很多老牌状元高中面临的窘境。仙桃市教育局副局长程波2014年7月起兼任仙桃中学校长,他说,去年高考结束后学校有5位老师离职,离他到校上任还不足一个月。其中2名老师去了南方,其他3名老师去了武汉。

  记者在黄冈采访时,当地亦有多位教育界人士称,黄高之所以沉寂,与教师的流失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有的南方的学校一听说是黄冈中学的老师,连面都没见就直接打电话敲定。”当地一位人士说。老师为什么离开?说到底,前些年的待遇提升是慢了些。

  沉重的包袱

  校区扩张带来累累负债

  导致许多曾经辉煌的名牌高中近年呈现衰落之相的,还有一个为人所忽视的重要原因,是负债。

  谈及此问题,多位地市高中的负责人直言不讳。“近十年来,不少老牌学校都建了新校区。一方面学校确实是提升硬件、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也常常有地方政府的要求在里面。”一位不愿具名的校长对记者说。

  这在过去十年中达到高潮。根据记者的采访,在公认的地市名牌高中中,至少有10所左右建设了新校区,未设新校区的,校园基础建设的改善力度亦非常大。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这些高中一度负债严重。

  而为了还债,扩招成为这些高中自力更生的唯一出路,尤其是面向“三限生”(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扩招。此举的后果是,很多名牌高中的优质生源被稀释。“一句话,不得不以牺牲生源质量为代价去还债。”一位校长说。

  记者采访到的一所曾经的名校,截至去年9月底负债总额仍超过5000万元。还贷压力大,资金周转难。加上30余名校聘教师需要学校自筹资金发放工资,包袱沉重。去年该校开设了国际部,招生计划为120人,每人每年学费1.2万元,但这还不够支付学校的债务利息。

  今秋湖北省全面取消高中“三限生”。对于许多过去几年背负了巨额债务的名牌高中而言,财务压力如何化解,是一个待解的问题。据了解,因属非义务教育,省内地市财政在不充裕的情况下,很多只能做到全额保障教师的工资和各项政策性待遇,但学校的基本建设、日常办公、设施设备添置、教师基本福利及其他临时性开支均由学校自筹。

  三限生取消,办学成本增加,如果再加上历史债务的沉重,一些老牌的超级中学要想东山再起,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专家观点

  谨慎摊大饼为超级中学减负

  “良好的师资和优质的生源是成就超级中学的两大因素。”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范先佐认为,超级中学主要得益于师资与生源的良性互动。

  范先佐表示,处于非义务教育的高中,是一种选择性教育,良好的师资自然吸引着优质的生源,二者相辅相成。反之,优秀教师的流失,必然会导致优质生源的流失,这也是曾经的超级中学走下神坛的教训所在。

  针对一些超级中学扩大规模的现状,范先佐表示,如今的超级中学成为当地政府手中的名片,扩大规模或异地重建,承担着引导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种种功能,导致不少学校负债累累,因此背上沉重的发展枷锁。

  随着政府对择校生政策的收紧,通过此种方式还债的难度越来越大,教师的待遇势必会下滑。学校大规模扩张带来的另一个隐忧是,优秀教师资源被稀释,教育水平可能走下坡路。

  范先佐建议,当地政府应当把握超级中学发展的度,不能摊大饼无限扩张,同时若要擦亮超级中学这张名片,应当承担学校的部分债务,让学校轻松上阵。“一个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远比诞生一两个状元更加重要。”范先佐最后表示,超级中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良性互动,均衡发展。

Tags:高考 保送生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5河北高考招生一分一档统计表(.. 下一篇四川省残疾考生今年首次享受高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