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5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此次高考体现出的北京教育改革的精神赢得了考生、教师及专家的一致好评。以高考撬动教学改革,北京的高中教育乃至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这场考试对于教师今后的教学来说,将会带来哪些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报记者特邀教研员、名师进行剖析。专家们认为,教师今后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思辨素养、创新素养、文化素养、交际素养,以此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阅读素养
以自身阅读带动学生阅读
2014年是7200字,今年是8500字,比去年多了1300字;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去年的一篇变为三篇,由三个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共2500字;语文基础知识题今年不再单列单考,而是融于阅读中,同时不设陷挖坑,试题直白明确,保持文本的阅读连贯性……纵观今年的语文高考题,阅读对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英语试卷中,阅读也显得尤为重要。阅读理解试题40分,5篇文章20道题,考生要在大约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英语教研员姚军认为,如果没有平日有质有量的训练,学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除了语文、英语、文综等科目,今年理综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阅读量大”成为不少考生对今年理综考试的第一印象。
阅读在今后的考试中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教师如何把这一理念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姚军认为,兴趣的丧失必定会导致主动阅读量的下降,没有量的积累就无从达成质的提升,英语教学陷入了一个非良性循环。他建议,教师应制定整体阅读规划,进行系统训练。首先深入研究学生,寻找他们的阅读兴趣点,其次开阔视野,精选文体多样、话题丰富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王岭认为,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之外,也要提升自身的阅读力,与学生一起成长。
思辨素养
由讲授式转为启发式教学
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在降低计算量、减少数学符号的阅读的同时,更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很多题目解法灵活、多样,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立足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凸显对题目特点的洞察力,多想少算。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刘力认为,数学考试的变化也将引导着教师教学的变化,数学不再是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了数学思维。
今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阅读理解就有多道试题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如推理判断能力、把握主旨能力、理解语篇结构,理解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其中第70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不少学生在这道题上完成得并不好。
为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呢?姚军认为,想找到答案就一定要回到课堂教学上。在课堂上,常发现学生总是被动接收信息,不具备独立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这样的现状源于教师更注重语言结构和语言的正确性,忽视了语言内容的逻辑性。
他建议,教师当务之急应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由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变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加思维层次的训练,采用批判式阅读教学法,在获取信息和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整体意义,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比对,梳理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鼓励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目的、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等,进行分析、推断和评判,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