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北京高考:加大投入多措并举构筑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高地”
2015-11-26 16:43: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大力推进、深入推进。”日前,在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座谈会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的话掷地有声。

高校是社会思潮汇聚、意识形态交锋的敏感地带,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近日,北京市委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重点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基地,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名师,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平台。

“北京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首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引向深入。”郭金龙强调。

每年投入2亿元,力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

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领域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不能忽视。许多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面临经费资源不足、地位尴尬甚至被边缘化的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坦言,相比其他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校内外的课题和资源较难,有的因不能独立生存,“寄生”在其他学院里,教师也常为别的优势学科“打工”,不能潜心教学。

关键是提升地位!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表示,北京将从今年起每年投入2亿元,以大力度推进首都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作。将建设一批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有示范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保障,新增10到1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市级重点学科和5到8个市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据了解,北京高校将建立10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每个中心每年资助专项经费500万元,连续资助5年,实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中心的多学科协同创新,推出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很给力。根据《意见》,北京市将把市属高校招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本科生纳入“双培”计划,与优势学科高校联合培养;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项目,每年设立100个新生奖学金、100个学术奖学金,还将定期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搭建实践平台。

“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在坚持什么、巩固什么、发展什么、反对什么、警惕什么等原则问题上,必须举旗帜、指方向、亮底牌、点要害,决不能迷茫、模糊和迁就。”北京市委领导指出,党委书记、校长要自觉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率,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别是经费保障、人事编制、职称待遇等相关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党委书记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

建设20个示范点,打开思政课“销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率高、低头率高”,往往是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台下埋头看手机。更有甚者,催促老师“多看电影早下课”。“我做过小调查,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的看法是‘洗脑’。”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说。

难题怎么破?要引导思政课教师自觉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理论立场,带着信仰、带着感情去教课。要加快教学改革,倡导春风化雨、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运用网络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思政课成为广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负责人开出了良方。

针对思政课“打不开销路”的问题,北京市将重拳出击,让思政课变个样、活起来:

——实施教育教学创新计划。建设20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示范点,从机构、学科、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推进综合改革;每年设立10个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推广成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实践式、体验式教学。

——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支撑平台。充分利用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及高校院所等资源,建设高水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资料库;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共享联盟,建设集课堂支撑、教学互动、专题辅导、自主学习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

——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0问”系列课题,组建团队进行研究攻关,推出辅助教材、示范教学、视频公开课等成果;实施“名师讲名课”工程,组建教学名师授课团队。

增强岗位吸引力,让教师腰杆挺起来

“思政课老师机会很少,课题也少,大多数靠的是死工资,生活压力大。”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刘刚直言,“马列老师在评职称、立项目等方面都很难,自己灰溜溜的,挺不起腰板。”针对这种现象,《意见》标本兼治,激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让教师腰杆挺起来。北京市教工委负责人指出,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发现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勇挑重担的中青年理论人才,团结凝聚一批德高望重、学养深厚的大家,形成一支布局合理、实力雄厚、特点突出的精干团队。

首先,北京市将评聘100名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200名特级教师,予以适当奖励,同时遴选成绩突出、具有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重点培养。例如,面向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年设立教学科研专项资助课题100项,每项资助5万元;连续3年每年资助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每项资助10万元。

其次,学校要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考核评聘序列,按照高于平均比例的标准单独划拨正高级、副高级职称和岗位指标。制定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工作实际的职称评审标准,加大教学、教研比重。

《意见》特别强调,要提高辅导员队伍思想理论引领能力,分层培养专家型辅导员、专业型辅导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重点难点问题攻关,并建设30个辅导员工作室。

“这些措施抓住了‘牛鼻子’!”艾四林说,“如果落实到位,将大大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地位、课程地位、学术地位和教师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真正上升到领航高度。”

Tags:高考 资讯 信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关于做好2016年高校招生报名工作..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