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校“抄袭门”   审查、监督机制需有效运行
2016-03-23 10:13: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 

  继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发生多起论文涉嫌抄袭事件后,3月21日,有媒体曝光安徽大学历史系一名2007届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与另一篇曲阜师范大学2006届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内容高度雷同,从题目到参考文献几乎完全一致。

  高校论文抄袭事件屡见不鲜,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被爆出的“抄袭门”事件可谓“登峰造极”:除一个英文单词外,题目、摘要、关键词竟然一字不差,甚至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一字一句都完全一致,这不仅拉低了人们的认知底线,也暴露在学术论文的评定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实际上,高校对学术论文撰写有着严格的程序。笔者几年前曾就读研究生,对此有着切身体会。首先,毕业生要经过复杂而严格的开题环节,要求对论文的主题、架构等有清晰而准确的逻辑判断;其次,指导教师要对论文进行反复的指导和修改,不少学生要修改达十余次才能通过。

  更为严格的环节是“查重”,根据安徽大学现行的《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工作办法及要求》,毕业生学位论文须经检测,论文重合字数比例小于30%且去除引用后重合比例小于10%的论文,视为合格;重复字数比例达到30%或去除引用后重合字数比例达10%的论文,则视为不合格。存在“不端行为”嫌疑的学位论文,须由指导教师责令研究生进行为期一周的修改,修改后的论文检测结果经专家认定合格后,论文方可送审评阅。

  最后是答辩,论文观点是否经得起检验,水准是否达到应有的高度,到底能不能通过,并不是学生自己说得算。需要由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多位老师共同“把关”,然后再打分决定学生的论文是否获得通过。

  如果学校严格按照学术论文开题、导师指导、评审和答辩程序,毕业生不可能写出与别人一模一样的论文。这说明,一些涉及学术规范的制度性、程序性规定在执行层面存在严重漏洞,相关审查、监督机制缺乏有效运行,让抄袭者可以轻而易举的钻空子。

  近年来,高校“抄袭门”不断见诸媒体。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惩治乏力。其实,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已出台了《学术论文作假处理办法》,对处罚情形、方式都作了详细规定,但要让相关规定长出“钢牙利齿”,还要依赖于严格执行。此外,还应不断提高抄袭者的违规成本,比如,可以将抄袭情况计入个人诚信系统,并对其就业、贷款等行为作出适当限制,让抄袭者付出必要代价,增强威慑力。

  面对层出不穷的“抄袭门”,除了严惩抄袭者,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补牢“抄袭门”背后暴露出来的制度漏洞,最大限度地维护学术尊严。只有彻底铲除学术造假、剽窃的生存空间,才能还学术一个清净的世界。

Tags:高考 保送生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安徽高职考试被曝试题流出 官方称..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