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浙江省教育厅刘希平同志在2016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16-04-22 06:48: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同志们:

高考招生是国之大事、民之大事,每年都牵动着万千人的心弦。这些年,围绕高公平、科学选材,我省在高校考试招生上积极探索,勇于改革,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在全国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程中留下了鲜明的浙江印记。2007年,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办法,最大程度地维护广大考生的利益,考生和高校实现了双向平等选择。2009年,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高考新模式,让不同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的考生通过适合自己的考试,进入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和专业,这体现了不同类型高校对学生的不同要求,体现了共同基础上有差异发展的理念,同时尝试英语听力和技术科目平时提供多次考试机会。2011年,推出了“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扩大了学生和学校的选择权,迈出了高考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的重要一步。2014年,我省与上海一起,担负起国家高考招生综合改革的重任,一年多来,整个试点进展顺利,呈现出“社会认可度好于预期,社会关注度低于预期,进展情况符合预期,反映出的问题未超预期”的可喜局面,去年以来,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要为浙江上海试点工作“点赞”。

2016年的高校考试招生工作,既要为最后一次老高考圆满收官,又要为2017年新高考奠定基础,再加上今年又恰逢杭州举办G20峰会,因此做好考试招生工作有着极其特殊、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今年考试招生工作,孙恒同志接下来要做具体部署,这里我重点强调四点意见:一是力保安全,这是底线;二是力促公平,这是我们教育人的生命;三是力推改革,这是我们坚持工作的主旋律;四是力优服务,这是考试招生工作的宗旨。

一、力保安全

考试安全历来是头等大事,是压倒一切的底线。今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召开,这是国家交给浙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省委要求,要把做好峰会筹备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举全省之力,以最高标准、最严作风、最好效果,精心做好峰会服务保障工作,努力办成一届精彩、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峰会。我们考试招生工作一定要服从于、服务于这个大局,力保安全,这是死命令,硬要求。安全不仅仅是6月统一高考,还有10月学考选考,还有相关高校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特殊类型招生考试,还有7、8月的录取安全。安全也不仅仅是考试组织一个环节,还要确保人身安全、命题安全、试卷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评卷安全等等。

力保安全,首当其冲的是强化安全意识。6月高考30多万人,10月还将迎来学考选考考生激增的双高峰,这样一项高竞争性、高利害性、高风险性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任何一个地方出了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G20峰会,都会影响高考改革全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各高校、中学都要深刻认识到做好今年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这些年,尽管我省考试管理总体安全有序,犯规舞弊率居全国低位,但考试安全仍有漏洞、仍有薄弱环节。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长期没出事,容易使一些同志在思想上、意识上产生麻痹、懈怠的倾向,这本身就是不小的内部隐患,必须戒骄戒躁、警钟长鸣。

力保安全,就要切实落实责任。坚持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相关高校和中学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并层层分解、层层传递,真正使职责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同时,要严格督查问责,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以铁的纪律确保招生考试安全、公平、公正,对不负责任、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严格问责追究。教育行政部门、考点学校要加强本级国家教育考试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的联系,争取他们支持,做好考点安全保卫、周边环境整治、交通维护等工作。

力保安全,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度是最好的防火墙,纵观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失泄密事件,大多数原因是安全制度没有执行到位。这些年,省里、各地、各校在考试招生上都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要把这些措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有人监督。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在于执行,不能仅仅挂在墙上,要把各项制度层层落实,这样才能杜绝人为因素,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力保安全,要抓好考试安全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试题试卷安全始终是高考安全的第一要务,要切实抓好命题、制卷、运送、保管、分发、回收等工作环节,加强对涉密场所及人员的管理和监控,试卷到市县后,省考试院要加大对保密室的抽查力度。高考作为举国大考,人数众多,社会关注,极易成为暴恐分子制造事端的首选地,各地考试招生机构、考点对于防恐都要制定详细预案,并组织必要的演练,切实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要进一步加强涉考人员的选用工作,安排思想品德过硬、作风正派、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承担安全保密工作,并强化法制警示教育,开展全覆盖的三级培训。要特别重视数据信息安全。这几年,考生志愿遭恶意篡改、高校计算机网络遭受黑客攻击导致成绩“串户”等现象时有发生,虽原因各不相同,但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方面,要加强面向考生的宣传教育,让考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增强考生报名、志愿填报、网上录取等系统和运行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加强技术保障,及时堵塞管理和技术安全漏洞,严防木马、病毒和黑客攻击,同时强化数据备份、密码管理和定期校验,确保数据信息安全、准确。

二、力促公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公平正义,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尤其在当代中国,高考制度是社会上公认的最为公平的制度之一,是精神文明领域中一片珍贵的绿洲。这些年,我们对推进高考公平的步伐从未止歇,每一步调整都在回应关切,每一次改革都直指公平。早在2007年,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取消“点招”;进入2009年后,我们又顶住群体性上访压力,大幅压缩体育加分赛事;2013年,我们在全国较早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并且坚决不设过渡期,最终有984名随迁子女参加高考,这在当年占全国随迁子女考生总数的22.4%;去年,我们又贯彻落实国家高考加分的政策,进一步减项目、降分值、强管理。正是我们对高考公平的孜孜以求,才使得莘莘学子的高考追梦之路变得越来越平坦。力促高考公平,要在报考条件、入学机会、科学命题、考试环境、录取过程和结果等环节确保公平,努力解决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为特殊群体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是高考公平的重要内涵。要继续实施高校专项计划、农村专项计划,惠及更多农村学子和困难地区学子,进一步畅通农村和困难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要认真落实保障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要求,为他们参加考试提供人性化便利,确保正常录取。要进一步实施好符合条件的外省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让他们感受到浙江的温暖。

命题、评卷质量与高考公平息息相关。统一高考被赞誉为社会公平的模范制度,是因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最让老百姓放心、最让老百姓服气的地方。但是“分数”本身是否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形式上的公平是否与实质上的公平相吻合,就需要我们在命题和评卷工作中,科学把握难度和区分度,公平地使用命题素材,高质量地开展评卷工作,使分数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力促公平还需“阳光招生”保驾护航。这几年,我们把阳光招生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推进,阳光招生日渐深入人心,对此,我们要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地坚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十公开”、“26个不得”的要求,切实把整个招生录取工作都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在现代社会,行使公权应该有这样的自觉意识。在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加分等工作方面,尤其要加大公开公示力度。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真公开、真公示,公开公示的时间、地点要便于群众监督。我们要通过主动地、彻底地推进阳光招生,让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我们,切实保证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

三、力推改革

在当代中国,解决教育诸多问题,办人民满意教育,最根本的要靠改革。这些年,在浙江,改革一直是教育工作和考试招生工作的主旋律。出于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想办中国以至世界最好的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下大力气推进一系列教育和考试改革。

推进改革,一定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改革的核心理念。选择性教育理念,是理解和认识我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金钥匙。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校、学生不断相互选择中实现的。选择性教育理念,是我省这些年推行教育改革进程中极力倡导和贯穿的教育理念。我省试点方案在2009年新课改高考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彰显了选择性教育理念,加大了选考力度,着力以选考呼应选修,扩大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有差异、个性化发展。一年多的改革实践证明,我们正在向理想目标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师教的积极性、学校办学的积极性都大大提高了。

推进改革,需要精心抓好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深知,改革难,教育改革更难,高考改革难上加难。但惟其艰难,才更需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要始终保持改革定力,坚定改革信心,沿着试点方案确定的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高中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按照要求开足开齐课程,深入推进选课走班;要根据自己办学实际,做精做强学校特色课程;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研究,做细做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确保客观公正、可信可用。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要积极做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为课程改革、考试组织提供坚强保障。高等学校要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充分发挥系科、学院、专家、教授的作用,系统谋划加强专业的优化和建设。就省考试院来说,要抓好2017年高校招生录取办法的制订出台工作,做好与之相配套系统的研发。大家要一起努力,为新高考顺利实施贡献才智。

四、力优服务

考试招生事关考生的切身利益。高校考试招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窗口,服务考生是否到位是对我们教育系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深化作风建设情况的试金石。因此,我们要切实强化服务导向、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利用高考招生阵地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浙江教育的满意度。

要努力为考生增加高水平大学录取机会。这几年,省考试院主动出击、积极争取高水平高校在我省增加招生计划,有效扩大了我省考生“上好学”、“读好书”的机会。今年,省考试院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争取优质院校为我省投放更多的招生计划,惠及广大考生,进一步满足我省学子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愿望。

要努力在考试招生全过程为考生提供周到服务。我们要把以人为本、考生第一的理念贯穿到高校考试招生工作中去,落实落细每一项举措,为考生营造安全、和谐、平静、温馨的考试环境。各考试招生机构、各高校要多途径、多形式做好各项高考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解疑释惑工作,要综合运用现场咨询会、热线电话、报纸和新媒体等,扩大信息服务范围。各高中学校要密切关注我省考试招生各项进程和动态,及时提醒考生报名、参加考试、填报志愿等。要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关心帮助考生解决合理诉求。要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维护考生的切身利益。要切实将服务考生的要求渗透到高考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中,做到想考生之所想、解考生之所难,以优质服务取信于民。

同志们,今年考试招生工作已陆续展开,让我们大家一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实做细做好今年考试招生工作,不负民心、不负重托。

Tags:高考 资讯 政策 信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浙江高考:教育考试百问百答(体..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