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四川大学120岁了,先定一个目标:世界一流大学
2016-10-01 09:03: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筚路蓝缕两甲子,穿越风云三世纪。9月29日上午,四川省、成都市和四川大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启动暨四川大学建校120周年庆祝大会,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举行。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大会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四川大学改革发展的批示指示精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省委书记王东明,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大会并分别讲话。原国务委员戴秉国,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王鸿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王江平,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张育林中将出席。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主持大会,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致辞。

  陈昌智:希望川大率先走出一条在西部地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

  陈昌智指出,走过120年光辉历程的四川大学,钟灵毓秀,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节点。一代又一代川大人辛勤耕耘、接续奋斗,不仅铸就了川大今日的辉煌,更孕育了川大未来的希望。建校以来,川大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川大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我国西部最重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这里大师云集、名师荟萃,科研、创新创业实力雄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陈昌智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系统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大学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这是历代川大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更是全体校友共同的殷切期望。希望川大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抓住机遇,以这次大会为新的起点,坚持立德树人、开拓创新,努力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不断丰富和发展办学理念,率先走出一条在西部地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两个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东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怀,脚踏实地做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各项工作

  王东明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四川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四川大学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代又一代名师巨匠、一批又一批川大学子笃定前行、奋斗不息,共同谱写了四川大学“‘川’越风云三世纪、‘大’容天下两甲子”的恢弘篇章。经过120年的历史积淀、薪火相传,四川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布局西部地区重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之一,呈现出厚积薄发、生机盎然的良好发展态势。今日之川大,已是莘莘学子向往汇聚的神圣殿堂,是探究真知真理的学术中心,是创新创造人才的成长沃土。可以说,正是有了四川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四川千年文脉才有了更好的传承创新,四川蓬勃发展才有了更好的智力支撑。

  王东明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大省和科教大省,四川已经总体进入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化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国家赋予的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重要使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期待建成更多国内外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四川大学是我省高校的一面旗帜。希望川大敢为人先、力争上游,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瞄准造就教学科研的大师巨匠,在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上走在前列;瞄准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尖端前沿,在锻造一流科研能力上走在前列;瞄准培养服务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在培育一流创新人才上走在前列;瞄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在构建一流治理体系上走在前列,率先走出一条中国西部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路子。

  王东明指出,四川大学植根于巴蜀大地,支持包括川大在内的在川高等院校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认真贯彻习 近 平 总 书 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国家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部署,全面履行《省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怀,脚踏实地做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各项工作。

  参会领导和嘉宾分别致辞

  杜占元表示,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的著名学府,四川大学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使命。教育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四川大学的改革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学校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希望四川大学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出一条在西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谢和平表示,面向未来,四川大学将努力办成一个能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胜任未来发展挑战的大学;办成一个能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影响世界和人类进步的大学;办成一个能协同引领区域战略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高端智库的大学。

  国内高校代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科学家代表、诺贝尔奖获得者、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克·绍斯塔克,国外高校代表、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校长汤玛士·汉许克分别致辞。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所长彭堃墀,教师代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褚良银,学生代表、华西口腔医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郭黛墨分别发言。

  在随后举行的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启动仪式上,王东明、尹力和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代市长罗强以及杨泉明、谢和平,共同触摸启动仪,正式启动省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

  省委常委黄新初、吴靖平、甘霖,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志,中外知名企业代表,部分驻成都、重庆总领事馆官员等出席大会。

  省市校携手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9月26日上午,四川省、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签署了《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启四川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

  共建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领域

  ▲共同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一流学科。重点支持四川大学化学、材料科学、口腔医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特色优势学科,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学科。

  ▲共同打造以“双创”人才为引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四川大学国家级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面向地方发展需求科学调整学校生源结构。

  ▲共同打造高层次、多样化的师资和干部培训交流体系。

  2.科技创新领域

  ▲共同打造一批世界前沿科技创新中心和颠覆性技术探索平台。四川省、成都市支持、加快建设四川大学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优先支持四川大学在生物治疗、深地科学、先进功能材料等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和相关基地,重点支持四川大学建设国家数学中心、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中心、国际口腔医学研究诊疗中心等一批引领未来成都科学城建设的国际高端研究中心。在国际精准医学、模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领域布局建设5-10个颠覆性创新平台。

  ▲共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创新论坛。吸引全球顶尖学者广泛参与,打造成为提升四川和成都国际科技影响力的高端化、永久性品牌。

  3.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领域

  ▲共同打造一批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生物医用材料、石墨烯新型复合材料、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重大新药创制等领域,打造一批集技术研发、中试熟化、成果转化、孵化投资一体化的产业技术研究院。

  ▲共同建立校地协同创新机制。四川省支持市州与四川大学共同设立“校地成果转化合作基金”,使川大高水平科技成果优先在川、在蓉转化。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四川省、成都市与四川大学协同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实践,创新科研人员分类考核与评价体系,扩大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

  ▲共同打造“校地协同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4.发展战略决策咨询和高端智库领域

  ▲共同打造一批高端智库平台。四川省、成都市重点支持四川大学围绕国家重要战略关切和重大现实问题,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影响、西部特色的高端智库平台。

  ▲协同建立支持四川大学深度参与地方重大决策咨询机制。探索建立智库人才“旋转门”制度。

  ▲共同打造一批引领西部、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区域高端发展论坛。

  5.高端国际化合作领域

  ▲共同打造未来全球优秀人才来华首选地和汇聚地。

  ▲全面助推区域外向型发展和引领开放格局。

  ▲协同引进海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以“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模式,面向全球“靶”向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高端人才。

  ▲支持四川大学建立海外办学体系。支持四川大学与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在成都市共建“中德学院”;支持四川大学与牛津大学在成都高新区共建“川大—牛津国际联合创新中心”。

Tags:高考 保送生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锦城学院校长:孔子诞辰才是“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