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浙江新高考反而让学生压力增大?那为什么还要进行改革
2016-10-24 10:29: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 

  10月18日,浙江10月学考选考开始网上阅卷。这场全省50.82万考生参与的新高考上周日刚刚结束,对于这项全新的考试,学生、家长、老师有一大堆话要讲。

  考后吐槽:

  现在高中生真的好辛苦

  压力似乎比传统高考更大

  19日报道,近日舟山一位有着23年教龄的高中老师近日在朋友圈留言,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

  “进入十月以后,我有时会害怕走进教室。那是一个让我感到充实,又让我感到心疼的地方。一天天,一晚晚,我们的学生要从早上7:00,坐到晚上9:50,才能离校,有的学生在回家后还要继续学习,学到半夜11点、12点。做不完的作业,刷不完的题目,看不完的用书……”

  读完舟山那位高中老师的话,确实能真切地感受到,现在高中生真的好辛苦,压力似乎比传统高考更大。

  压力来自哪里?

  那么,到底是什么增加了他们的压力?记者在学生、家长和老师当中做了一次小调查。

  压力一:

  按照浙江高考改革方案,对考生来说,“7选3”选的不仅是考试科目,还有未来的大学与专业。而这一关系到今后人生道路的重要选择,高一就必须提前确定。对刚经历过中考的高一学生和家长来说,的确是难题。

  压力二:

  相对于传统高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的选考科目开考时间大幅提前,部分学生在高二上学期就开始参加选考。同时,许多学考科目的开考时间也提前了。为了应对考试的进度和选课,高中所有科目都会在高一开课。不仅开课早了,进度也快。为确保足够时间应付选考,许多学生计划在高二完成所有学考科目。进度一快,学生在课堂上压力自然大了。

  压力三:

  现在为了错开6月必考科目时间,学考选考被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开考,恰好是在每学期的期中。许多高中生考完学考选考,紧接着又要准备期中考,感觉考试总也停不下来。

  假如考生每一个事关高考成绩的考试机会都不放过,高中三年学考加选考的场次最多可以达到22场。

  三年考22场,这样的考试密度更让考生和家长,甚至老师倍感压力。

  新高考带来阵痛,考生究竟该如何应对——

  看教育大咖如何谈浙江新高考:

  新高考之下,今后高校选拔人才也有了全新的趋势。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级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啥意思?意思就是: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生学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结果可是“高职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和“统一考试招生”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地位不容小觑!

  说白了,就是从你进入高一开始,学校、老师、包括你自己都是三年高中生活的记录者、评价者,这份综合素质评价表上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你在“招生市场”上的吃香度。 考试分数不再是升学的唯一考量。

  对于改革步子迈得如此大的浙江新高考,考生和家长的阵痛、困惑难免。让我们来听听教育大咖们关于浙江新高考的声音吧,也许他们的看法能为您解疑答惑。

  被模糊了的分数和分数线

  清华招办副主任徐宁汉:以往高考统招录取中高校面对的只是高考分数,考生被投档到哪个专业也要按照分数排序,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个人志趣:“录取中还常碰到考生同分、要算‘小分’的情况,就是看考生所报专业主干课程分差。”

  随着高考成绩整体分差缩小,这种情况越发明显。不少重点中学都有相当一批学生具备考最高分的实力,最终谁能考最高分连熟悉他们的班主任都说不准。比如今年清华在某些重点中学的统招批次录取中,最高分与最低分不过相差十几分。

  “考试有偶然性,几分之差,凭什么判定谁更优秀?”徐宁汉说。

  “原来备受关注的分数和分数线消失了,高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今年,我们通过初审、复试确定了入围名单,最终从上至下完成录取。”徐宁汉介绍。

  随着高考考核方式、地域差别等条件的变化,“标尺”也会随之而变:“按照“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的政策规定,明年清华招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占比还有可能提升。

  采访中,无论是招生组还是考生,都认为采用“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更大的意义在于对教育的导引。

  “这种模式,一是给了高校更多量人选才的权力,二是减轻了考生‘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如果坚持下去,将会逐渐淡化“分分必争”、“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引导考生将注意力放在平时,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徐宁汉说。

  人才选拔方式与国际高校逐步接轨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徐小洲:全球化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竞争的焦点必然汇聚在高校,其表现之一是全球性的大学优秀学生之争。教育发展虽有民族特性,人才培养却有普遍规律。这种普遍规律反应在人才培养的前期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知识准备,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著名大学无不看重这一点。

  反观我国高考制度,由于多种原因而过分重视书面知识的准备与考试,由此给个人、家庭、社会、民族带来令人遗憾的苦果。对个人来说,幸福的一生不仅因为其知识与能力;对社会而言,个体社会成就的获得是综合因素的结果,知识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有时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新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开始把目光投向考生的综合素质,既反映出我国对人才标准的现实反思,也适应了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考试方式与程序上,也体现出与国际高校人才选拔制度接轨的趋势。

  基础教育要大力推行新教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要避免从一种方式的应试教育沦为另一种方式的应试教育,关键是理念的变革。固守传统观念,减少考试科目未必能减少学生负担。基础教育必须从书面知识考试的迷局中走出来,从“考生培养”走向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的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要真正以人格陶冶、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为导向。

  对于高校而言,在增加招生自主权的同时,还会面临巨大挑战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根据改革方案,各个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为每个专业自主确定0―3门选考科目范围,增加了高校招考的选择权,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各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但是,新方案中志愿的填报是专业优先,同一专业高校间生源的竞争将成为所有高校要面临的挑战。我们知道现在各高校专业的雷同度是很高的,尤其是一些综合院校,比如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办,但水平确实参差不齐。今后一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有可能逐步被淘汰。短时间内高校会很痛苦,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于高校的转型和发展是有利的。就拿杭州师范大学来说,我们目前所设的专业涵盖了十大学科门类,是一所以教师教育、艺术教育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医、工、经、管、法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有一大批国家的、省的优势和特色专业,近些年在教学上投入也很大,出了不少教学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逐年提升。但我们在专业结构上的确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专业没有特色,无法与其他高校的同类专业竞争,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主动调整。

  因此,通过这一次高考招生改革,将有助于促使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积极主动地改善专业结构,实现错位发展;有助于引导高校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更有助于强化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使高校更加关注专业建设,更加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Tags:高考 保送生 招生简章 报名时间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武汉理工大学高考:学生可以零费..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