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中考第一名、年级第一名、学生会主席、班长、团支书、各种竞赛全国一等奖——前天公布的210名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生的被推荐理由中,“第一”一词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学生会或班级担任“要职”,再加上一两项的艺术、文学或体育方面的特长,简直堪称“完美学生”。这一结果带来一片争议:这样的推荐和普通自主招生有何区别,是不是只为提前“掐尖”找一件漂亮的外衣来包装?
■耐人寻味的名单
推荐生个个都是“尖子”
在161所有推荐资格的学校,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名额,但为了这一个名额,校方要忙上一两个星期。
一般来说,一所学校为了一个人选的产生,要走六七道程序,参与的学生、老师、社会各界人士少说也有二三十人。对此,有推荐权的校长们认为,这样做可以比较公正透明,让更多的人来作主,免得别人说校长滥用权利。
“我们推荐的这名学生,就是不加分也肯定能考上北大!”江苏有16所中学获得各推荐一人的资格,其中一位校长所在的学校每年清华、北大等名校能考上几十个,但最后被推荐的还是一个最稳的学生,常常综合排名全年级第一。而这种情况在前天公布的推荐生名单中极为普遍,推荐生几乎个个是“尖子”。
■观点碰撞
[争辩由头]北大:不鼓励招偏才怪才
北大进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之后,社会人士曾寄望于通过免除自主招生笔试,直接面试,降30分来让一些“偏才”、“怪才”脱颖而出,给他们以进入名校学习的机会,但事实并非如此。
北大招办负责人近日首次回应社会公众对于北大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的质疑,称“北大希望招收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具备发展潜能的优秀学生。”
[观点 认可]
高校选才标准确有变化
对于北大的上述回应,一些高校表示,学校近两年自主招生的选才标准的确悄悄发生着变化。南京一所名牌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对高校而言,如果是单纯的“偏才”“怪才”可能很难入学校的“法眼”,学校更希望能够招收到那些综合素质全面,并且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
[观点 反驳]
北大违背自主招生初衷
昨天,南京一所理工科院校招生负责人表示,北大上述回应,似乎和高校自主招生的初衷相违背。该负责人称,自主招生实际上是对现行高考考试制度的一种“补充”,主要是为了在普通高考考试之外重新打通一条“管道”,把极个别“偏才怪才”也吸纳到大学教育体系中来。但北大的招生标准似乎有变。
南京某高校一位招生负责人则认为,招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又有潜力的学生,通过正常的自主招生甚至普通高考考试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所谓的校长推荐。另一位招生负责人也表示,实名推荐就是一次成功的炒作,为北大揽到各地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