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河南高考:还是那些伎俩 仍然有人上当
2013-07-16 12:38: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每年高考一结束,一些不法人员就开始蠢蠢欲动,以“包上大学”、“我有内部指标”、“特招生”等所谓的“特殊方法”,欺骗那些高考失利的考生和考生家长,从而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为此,有关部门盘点了经常出现的一些高考诈骗手段,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各种“关系”和“能人”所谓能够将考生破格录用的说法,谨防上当受骗,一旦被骗,一定要及时报警。

  案件:

  高考一结束,一些不法人员开始蠢蠢欲动

  案件一:“帮”高考落榜生上大学,诈骗多人巨款

  用自己在县城重点中学开小卖部的“便利”条件,自称可以帮高考落榜生到高校上学,从中诈骗高考落榜生60多万元。近日,犯罪嫌疑人张某被浚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今年5月,卢某报案称:其同学张某以能给自己的妹妹办到本科院校上学为名,诈骗卢某现金11万余元,同时被骗的还有多名学生家长。

  浚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迅速抽调专人调查此事。经查,张某利用其在浚县重点中学开小卖部的招牌,自2009年以来,以介绍高考落榜生到高校上学的手段诈骗学生60多万元。

  民警立即对张某实施抓捕。民警在张某郑州的租住地及南阳镇平县的老家进行蹲守,并于6月30日在镇平县将张某抓获。张某对系列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案件二:“帮”大专生直接读研骗取钱财,属不当得利

  近日,襄城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审结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路某某父女以帮他人上大学找门路为由,向李某索取现金7万元,法院判决路某某父女不当得利,依法返还李某现金7万元。

  原告的儿子原本在湖北宜昌一所大专院校读书,2005年,被告路某某对原告称,其女儿可以让原告的儿子到武汉大学读书,并且可以直接读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拿硕士学位。原告听信其言,找被告路某某之女路某联系,路某称先让原告的儿子在武汉大学的网络教育学校就读,然后慢慢过渡到武汉大学就读,到2009年直接让原告儿子读武汉大学的研究生。

  2007年,原告的儿子转到路某说的网络教育学校就读。可是,当原告的儿子转到网络教育学校一年半多的时间,网络教育学校就停办了。路某让原告的儿子回家等一段时间,在此情况下,原告的儿子辍学。至此,原告反复要求被告退还其收取的7万元现金,可几年来,二被告躲躲藏藏,一直推诿拒不退还。无奈,李某只好向法院提起诉讼。

  又到一年高考录取时,根据往年发案规律,此时高考诈骗案件越来越多,行骗者花样也不断翻新。而面对“只需花钱就能挤过高考独木桥”的花言巧语,有些考生及家长信潜规则不信制度,致使高考诈骗难绝。

  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钱某,谎称有渠道拿到北京众多名校本科特招生名额。根据学校、招收男女生差异,他开出的价码是:最低20万元,最高45万元。至案发时,他诈骗多名外地考生家长145万元,挥霍85万元,被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零6个月。

  利用高考进行诈骗,法院一般会认定为“诈骗罪”,量刑从5000元起刑,诈骗10万元到50万元的,判处3年至10年有期徒刑;诈骗50万元以上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然而,由于高考诈骗案件犯罪成本较低,被骗者往往不愿他人知道自己托关系的“不光彩”行为,即使被骗也不愿告发,极力掩盖事实,致使犯罪嫌疑人不易被查获,或查获时距案发时间较长,赃款已被挥霍。据了解,此类案件退赔率非常低,被骗者很难从经济上挽回损失。

  现实:

  信潜规则不信制度,致使高考诈骗难绝

  高招录取工作现在正在进行,很多家长和考生不熟悉招生的流程,很容易上当受骗。为此,有关部门盘点了经常出现的一些高考诈骗手段,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各种“关系”和“能人”所谓能够将考生破格录用的说法,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先熟悉下一些招生的流程,避免不法人员从中钻空子。

  警方同时提醒,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考生和家长应注意收集银行汇款凭证、收条、承诺书、录音等证据,并及时报警。

  骗局一: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

  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骗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事实上,这类辅导班只要注册就能入学。

  骗局二:谎称有“内部指标”行骗。

  骗子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和家长见面时,他们往往会拿出一些伪造的证件和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要家长先付一部分订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

  骗局三:以军校招收地方生名义诈骗。

  骗子谎称军校有地方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学员,欺骗考生家长,有的犯罪团伙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办假军校,从中牟利。军校其实和其他高校一样,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任何费用。

  骗局四:声称“低分高录”。

  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能让只有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从考生家长手里骗取大量钱财。

  骗局五:以“自主招生”为幌子行骗。

  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家长,声称

  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其实,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提前填报志愿,参加高考,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后经各地招办统一办理录取手续。

  骗局六:凭借“定向招生”诈骗。

  一些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

  骗局七:打着“补录”旗号行骗。

  骗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规定的弱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实际上,各地招办对落榜考生会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再打电话,更不会派人找家长。

  骗局八:利用录取信息进行诈骗。

  不法人员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畅通的空子,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录取的。

  骗局九:利用网络诈骗。

  不法人员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进行网上招生录取,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

  骗局十:少数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违规招生行骗。

  少数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游离于各地招生体制之外,比如某些院校在当地根本没有招生计划或招生计划不多,骗子通过欺骗手段私下招生或超计划招生,没有通过招生办正规录取。

  ■编辑絮语

  信制度不信潜规则

  高考骗子实施诈骗的手段并不高明,可为何却能屡屡得逞?这与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人的急迫和盲目分不开。一些人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上个好大学,不惜花重金,倾注大量财力物力,殊不知这样正中某些不法人员的下怀,诈骗轻易就实现了。所以,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相信制度,通过正规渠道让孩子上大学,千万不要轻信所谓的潜规则。

  另外,也奉劝那些骗人者,千万不要财迷了心窍,铤而走险,作出有违道义和法律的事情。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老话,一旦报应来了,且不说会被法律严惩,光就在人前人后被人口诛笔伐,恐怕也不是舒心的事情。


  (记者 马荣珍 李杰 王晓磊)

True love never grows old. 真正的爱永不衰老. It is easy to be wise after the event. 事后聪明容易.
Tags:高考 资讯 信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福建省教育考试院14日召开的新闻.. 下一篇浙江高考:第一批平行志愿投档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