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
2013-06-12 20:09: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

 

    2013年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稳健中有创新,基础性与选拔性兼顾,外在形式的平实与内容考查的丰富相得益彰。从整体上看,主要特点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固本、创新、引领。

    一、固本

    2013年历史试题保持了相对稳定,在继承的基础上,突出了高考历史试题的两大本质特征:选拔性和学科性。

    1、选拔性。2013年历史试题突出“能力立意”,要求考生有较高的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以选择题为例,第11题“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考查,第14题隐含了对15-16世纪的中国和西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考查,都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第1416题将“人民公社”和“李贽思想”置于与世界历史的比较研究视野中,考查了考生比较分析,准确把握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再如第28题,以“1902~1904年的译书活动”和“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为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为背景,探讨了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试题呈现形式平实,而考查内涵却非常丰富。

从知识考查上来说,试题考查了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它不是教材的陈述性知识,它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属于课程知识。考生死记硬背教材知识,无法作答本题。考生只有在完整、准确的理解“西学东渐”、“中体西用”、“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等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同时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20世纪初的历史阶段特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从能力考查上来说,第(1)题“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完整、合理的解读历史信息,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其思维特征是从材料到结论,“论从史出”,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而第(2)题“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其思维特征则是从结论到材料,“史论结合”,考查了考生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信息,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试题以译书活动和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为中心,第(1)题是思维的上溯,要求考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2)题是思维的下延,要求考生说明其造成的影响,从不同的侧面,考查了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括、归纳等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3)题由分到合,要求考生探讨“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查了考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2、学科性。试题注重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习方法的考查,具有鲜明的学科性。

1)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例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的三大主题,三者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第11题就将其柔和在一起,对秦汉至宋元的政治制度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考查。再如上面所述第28题,它以“1902~1904年的译书活动”和“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它打破了教材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割裂的状况,将西学东渐、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等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融合在一起,考查了考生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掌握程度。

2)历史学科是一门讲究史料的学科。试题大量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来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和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与往年相比,今年试题特别注重第一手史料的引用,第35题还直接就话本史料的价值进行设问,不但达到了能力考查的目的,同时也是一种历史方法的引领。

    二、创新

    1、新情境新材料

    1)重视原始史料的引用。与往年的试题相比,今年试题大量使用原始性材料,减少了观点性、史论类材料的使用。如第9题《周礼·考工记》、第10题《汉书·食货志》、第11题清宫档案史料、28题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36题孙宝琦致清内阁电报等。这些原始性材料更为客观,给考生以历史真实感,体现了历史求真求实的特点。同时,它更有利于历史情境的创设,更便于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能力的考查。

2)史料类型的多样性。今年试题史料的来源类型多种多样,非常丰富。有严肃的正史史料,如《周礼·考工记》、《汉书·食货志》,也有富裕生活气息、形式活泼的史料,如纽约某报纸的《船讯》、杜邦公司发展史料等。有政府档案史料,如《奏定大学堂章程》《孙宝琦致清内阁电》等,也有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学史料,如话本《拗相公》。整份试卷可谓严谨而不失活泼,很好地体现了历史资料的丰富性。

3)史料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例如第29题杜邦公司的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考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多产品,很多和杜邦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拉近了试题与考生生活的距离。第35题的宋代话本材料,非常口语化,生活气息浓郁。这些材料在试题中的使用,凸显了历史新课程的生活化理念。

    2、新史观新视角

试题不拘泥于教材对历史知识的表述,重视引导考生用多元视角去审视和解读历史事实。

1)从多元视角去考察历史。如第28题第(2)题京师大学堂专业和课程设置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考生运用革命史观可得出“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的结论,运用现代化史观则得出“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结论。思维的发散性,答案的非唯一性有助于考生的个性发挥,有利于对考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理解历史。如第15题以一则报纸的新闻通讯考查了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第35题则以宋代话本为材料考查了王安石变法的史实。

3)从微观史学的角度审视历史。试题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知微见著,如中国传统文化模式表现为以“礼”为中心的一系列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它渗透到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9题以《周礼·考工记》对周王城形制的规定,考查了考生对“礼”这一思想的掌握情况。第10题以《汉书·食货志》中一则西汉政府的禁令入手,考查了重农抑商这一在中国古代一以贯之的宏观经济政策。最为典型的是第29题,它以美国杜邦公司的发展为线索,系统考查了自工业革命以来至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

4)从全球史的视角,将历史事物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如第16题将李贽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放在15-16世纪中西方都出现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比较分析,第37题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面临的国际形势的预测切入,考查了二战前苏美英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形势。

    三、引领

    1、试题客观上对中学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试题涉及儒家“礼”的思想、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特点、五四运动的影响、人民公社、美国1787年宪法、西学东渐、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经济全球化、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等都属于历史课程的主干知识,考查内容在选材上不偏、不怪,都是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知识,突出了考查的基础性。同时,试题所考查的知识以教材为依托,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属于课程知识而非单纯的教材知识,避免了考生靠死记硬背去答题。

试题以主干知识为主要内容,突出了考查的基础性,试题立意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但呈现形式平实,这些有助于引导中学正确的解读和使用课程标准,抓住教学重点,回归历史教学的本质。

试题引用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史料,创设新情境,搭建了一个考查考生创新能力的新平台。同时,试题引进新的史观,让考生从多元视角去审视和解读历史,这有助于引导中学教学超越教材的束缚,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试题注重思想性,关注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考查。

试题注重思想性,关注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28题以20世纪初的译书活动和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历史转折时期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突出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社会进步的时代主题。29题以杜邦公司的发展为主线,考查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题。试题引导考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使考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

再如第35题,第(2)题承接第(1)题“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查考生对话本史料价值的认识: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同时,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通过这一认识,引导考生尊重历史,追求历史真实,学会如何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实。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扩张,是二战爆发并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世界各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联合起来共同对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第37题密切联系当前国际关系的热点问题,以1938年中国抗战面临的国际形势为切入点,引导考生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生物试.. 下一篇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政治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