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09届山东省潍坊市3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四)
2011-03-12 10:54: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分)

(1)写出了诗人不愿打破宁静的环境,俯身悄悄观水的情态。(2分)表现诗人对绿水的喜爱与怜惜。(2分,答出“喜爱”即可得1分)

----------------------------------------

2(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2)由叙及情,揭示主旨。(2分,答出“揭示主旨”即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2分)。(意思对即可)

(2)由叙及情,揭示主旨。(2分,答出“揭示主旨”即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2分)。(意思对即可)

----------------------------------------

1(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庄子《逍遥游》)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参考答案: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猿猱欲度愁攀援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猿猱欲度愁攀援

----------------------------------------

2(2)——,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 (2)舞幽壑之潜蛟 银瓶乍破水浆迸

(2)舞幽壑之潜蛟 银瓶乍破水浆迸

----------------------------------------

3(3)吾师道也,——(韩愈《师说》)惟草木之零落兮,——(屈原《离骚》)

参考答案: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恐美人之迟暮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恐美人之迟暮

----------------------------------------

4(4)——,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参考答案: (4)富贵不能淫 八百里分麾下炙

(4)富贵不能淫 八百里分麾下炙

----------------------------------------

1(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不超过60字):(3分)

参考答案: (1)示例:画面左边一中年人,仅挑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说着什么。(内容全面2分,表达方式正确l分)

(1)示例:画面左边一中年人,仅挑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说着什么。(内容全面2分,表达方式正确l分)

----------------------------------------

2(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l0字):(2分)

参考答案: (2)示例:①勿忘我。②我也很重要啊。③只挑它你走不远的。(只要紧扣画面内容,想象合理即可)(2分)

(2)示例:①勿忘我。②我也很重要啊。③只挑它你走不远的。(只要紧扣画面内容,想象合理即可)(2分)

----------------------------------------

1解释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目尽飞雁”的诗意(2)书信既是个人清洁的经验史

参考答案: (1)对书信的热切期待。(2)真实的情感和事件经历过程。(4分。每点2分)

(1)对书信的热切期待。(2)真实的情感和事件经历过程。(4分。每点2分)

-------
Tags: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考英语 高考数学 高考语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9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