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09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二)
2011-03-12 15:03: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生命与金钱的抗争,尊严与权势的较量,法律与暗箱的对峙,智慧与阴谋的相持。

D.西方世界以“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内容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如以赛亚•伯林所说,西方世界“声称得救的道路只此一条。”

参考答案: C

(A项中书名号应改为引号;B项括号是句外括号,其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D项由 于引语作句中成分,故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

1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叫陶鼎,大约在4000多年前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D.鼎作为传国重器,是和平、发 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参考答案: D

(“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应是鼎作为礼器的一面。)

----------------------------------------

2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 )

A.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B.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C.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应贺联合国50华诞。

D.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铸 “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

参考答案: A

(此项内容只表明鼎是一种传国重器,而非礼器。)

----------------------------------------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 “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表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造。

C.李泽厚认为,鼎以其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成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

D.“世纪宝鼎”是体现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其夔龙纹饰、三足鼎立造型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B

(A“大篆铭文”只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C据原文,李泽厚认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应是三足鼎。D“世纪宝鼎”的“三足鼎立造型”并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为权戚所望 望:希望,期望

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 陋:粗劣,粗俗

C.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 业:从事,做

D.与冀争之,不听 听:采纳,听从

参考答案: A

(望,此处是“怨恨”“责怪”之意。)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 作《师说》以贻之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参考答案: B

(“且”均为副词“暂且”“姑且”。A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与目的连词“用以” “用来”。C项“而”分别为表示转折关系的“却”“但”与表修饰的连词。D项“因”分别为副词“于是”“就”与介词“通过”“经由”。)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祐品节的一组是(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③除新蔡长
Tags: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考英语 高考数学 高考语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9届浙江省金华十校4月高考模拟..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