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给分,4选3,每点2分) 震源浅;地质结构不稳定;震中距人口密集区较近;建筑物不牢固。(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4选3,每点2分)----------------------------------------3我国历史上有“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但该区域水运并不发达,试分析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该地虽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河流众多,但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3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较少,河流多地下暗河。(3分) 该地虽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河流众多,但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3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较少,河流多地下暗河。(3分)----------------------------------------1依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原因及现实原因。(4分)中国这一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历史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2分)现实原因: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2分)立足点: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1分) 历史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2分)现实原因: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2分)立足点: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1分)----------------------------------------2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人世界。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4分)产生哪些重大影响?(3分) 参考答案: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4分)影响: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3分)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4分)影响: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3分)----------------------------------------1与20世纪50年代末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4分)导致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国际因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4分)因素: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及知识经济的兴起,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4分) 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4分)因素: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及知识经济的兴起,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4分)----------------------------------------1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0分) 参考答案: ①外来文化的进入有利又有弊,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3分)②外来文化的积极影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说明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2分)③对于外来文化进入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应当积极地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趋利避害。(2分)④在中外文化大交流、大碰撞过程中传统文化得到发展,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我们要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3分) ①外来文化的进入有利又有弊,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3分)②外来文化的积极影响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