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09届湖南省高三年级四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试卷物理部分(二)
2011-07-24 17:54: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强度相同

B.a点的电势等于f点的电势

C.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电场力一定做功

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从球面上a点移动到c点的电势能变化量一定最大

参考答案: D

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从球面上a点移动到c点的电势能变化量一定最大

----------------------------------------

7、如图所示,一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轨道上端用一电阻R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质量为m的金属杆ab,以初速度v0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某一高度h后又返回到底端。若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且轨道与金属杆的电阻均忽略不计,则( )

A.整个过程中金属杆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2mv0

B.上滑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克服安培力与重力所做功之和等

C.上滑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克服R上产生的焦耳热等于

D.金属杆两次通过斜面上的同一位置时电阻R的热功率相同

参考答案: [B, C]

----------------------------------------

8、如图所示,一根跨越一固定的水平光滑细杆的轻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球a置放于地面,球b被拉到与细杆同一水平的位置,在绳刚被拉直时放手,使球b从静止状态向下摆动。设两球质量相等,则球a刚要离开地面时,跨越细杆的两段绳之间的夹角为( )

A.略

B.略

C.略

D.略

参考答案: A

----------------------------------------

1、(14分)考驾照需要进行路考,路考其中有一项是定点停车。路旁可以竖一标志杆,在车以v0的速度匀速行驶过程中,距标志杆的距离为s时,考官命令考员到标志杆停,考员立即刹车,车在恒定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已知车(包括车内的人)的质量为M,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车视为质点,求车停下时距标志杆的距离(说明v0与s、μ、g的关系)。

参考答案:

----------------------------------------

1两物体第一次并排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 两物体第一次并排时蟑螂下降了H/2,两物体速度大小总是相等,可以从能量角度分析。

两物体第一次并排时蟑螂下降了H/2,两物体速度大小总是相等,可以从能量角度分析。

----------------------------------------

2经过多少时间两物体又并排;

参考答案: 蟑螂在垂直于下降物体侧面跳开时具有竖直速度,这等于它所离开的物体的速度,这样跳运并不影响此物体速度。但是当蟑螂抓住第二个物体侧面后,系统速度变了。系统的一部分能量转变为内能。可等效处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新速度。两物体以速度v1一起运动,蟑螂以同样大小、但相反方向的速度迎面飞去,经这样“碰撞”后速度为

蟑螂在垂直于下降物体侧面跳开时具有竖直速度,这等于它所离开的物体的速度,这样跳运并不影响此物体速度。但是当蟑螂抓住第二个物体侧面后,系统速度变了。系统的一部分能量转变为内能。可等效处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新速度。两物体以速度v1一起运动,蟑螂以同样大小、但相反方向的速度迎面飞去,经这样“碰撞”后速度为

----------------------------------------

3带有蟑螂的第二个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参考答案: 相对相遇点,带有蟑螂的物体上升高度为

相对相遇点,带有蟑螂的物体上升高度为

-------------------------------
Tags: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考英语 高考数学 高考语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