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卷(二)
2011-07-28 16:22: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未必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参考答案: D

里斯认为物理常数与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未必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科学家都以我们的宇宙为参照来推求其他可居住宇宙的存在,但结论不尽相同。

B.尽管“人择原理”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是它对促进弦论的发展却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C.即使真正弄清了生命产生与物理常数的关系,也未必能准确描述可居住宇宙的数量。

D.虽然科学家对多重宇宙和可居住宇宙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

参考答案: B

尽管“人择原理”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是它对促进弦论的发展却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执论     执:坚持。

B.休直方不务进趋  务:致力于。

C.帝不能夺     夺:使……改变。

D.吾用休,社稷计耳 计:计策。

参考答案: D

吾用休,社稷计耳 计:计策。

----------------------------------------

2

A.略

B.略

C.略

D.略

参考答案: A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號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参考答案: C

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A.见解析

B.见解析

C.见解析

D.见解析

参考答案: A

(1)刺史倘若了解到百姓困苦却不救助,怎么能执政呢?即使获罪,也是心甘情愿的。(句“岂为政战”译成”难道是执政之道吗”, “所甘心情愿的事”, 也算对。)

----------------------------------------

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A.见解析

B.见解析

C.见解析

D.见解析

参考答案: B

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遂程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句中“巨猾”译成“大奸”也算对。)

----------------------------------------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l)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l)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

2(l)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
Tags: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考英语 高考数学 高考语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九校联考..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