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09届湖南省祁阳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五)(二)
2011-08-10 07:31: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对。

----------------------------------------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是表现老人对张良的试探、告诫的一组是( )①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②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③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④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⑤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⑥而其状貌及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参考答案: C

②写张良意气用事,欲刺秦王。⑤写张良教刘邦忍耐处事。⑥写张良外貌柔弱。

----------------------------------------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一生为刘邦设计良谋无数,但本文不以此为重点,而是着重写他接受圯上老人的教训终成大业的情况。

B. 张良初遇圯上老人,就乐意为老人效劳,老人因此愿意开导他,使他“小忍而就大谋”,成功立业,青史留名。

C. 刘邦尽管有雄谋大略,但也有不能制怒的时候,是张良及时提醒了他。刘邦能成就帝王大业,张良功不可没。

D.张良的形状面貌像妇人女子一样,这与他的雄心壮志很不相称。作者因此感到十分遗憾。

参考答案: D

“感到十分遗憾”与文意不符。

----------------------------------------

1、默写。(6分)(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①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②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松间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风紧,北雁南飞。(2)根据下面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只选一小题)④宋代文学家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⑤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③碧云天,黄花地; ④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③碧云天,黄花地; ④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1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

参考答案: 光阴不可挽留,这样的聚会也难常有。

光阴不可挽留,这样的聚会也难常有。

----------------------------------------

2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

参考答案: 加上他寓意深远,怡然自得,众人无不心满意足。

加上他寓意深远,怡然自得,众人无不心满意足。

----------------------------------------

3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参考答案: 您一语中的,直奔佳境,实在是太妙了。

您一语中的,直奔佳境,实在是太妙了。

----------------------------------------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
Tags: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考英语 高考数学 高考语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9届湖南省祁阳高三语文模拟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