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0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九校联考物理试卷(三)
2011-08-18 07:48: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sin370-mg = 0…① (2分)由①得 N = mg- Fsin370…② 水平方向上 Fcos370-μ(mg- Fsin370) = ma1 (2分)(1分)头2s物体的位移 S1= = m =10m (1分)第2s末物体的速度 v = a1t=10m/s (1分)拉力撤去后,摩擦力 f = μmg (1分)设加速度大小为a2 a2=-f /m=-μg = 7.5m/s2 (1分)位移S2= = m=6.7m 总位移S= S1+ S2=16.7m (1分)

----------------------------------------

1(4分)图一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____mm。图二中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读数为_________cm。

参考答案: 1.997;1.094;

1.997;1.094;

----------------------------------------

2(7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频率________.

参考答案: 交流220 V,50 Hz;(2分)

交流220 V,50 Hz;(2分)

----------------------------------------

3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参考答案: 乙

乙;(1分)

----------------------------------------

4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______ m/s2.

参考答案: 9.4

9.4;(3分)

----------------------------------------

5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 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空气阻力、摩擦阻力

空气阻力、摩擦阻力;(1分)

----------------------------------------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b (2分),木板向左运动的快慢不会引起测力计的示数发生变化(2分)

b (2分),木板向左运动的快慢不会引起测力计的示数发生变化(2分)

----------------------------------------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12345砝码/个数01234砝码对木块压力/N02.004.006.008.00测力计读数/N1.502.002.502.903.50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坐标纸上(图c)作出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象(以F为横坐标).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由图象可知,木块的重量为_______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____.

参考答案: (画出正确的图线得3分),压力N中漏掉了木块的重力 (2分)6.00(填6.0或6均给分)(2分) 0.25 (2分)

(画出正确的图线得3分),压力N中漏掉了木块的重力 (2分)6.00(填6.0或6均给分)(2分) 0.25 (2分)

----------------------------------------

1(6分)举重运动员在抓举比赛中,为了减少杠铃上升的高度和发力,抓杠铃的两手间要有较大距离。某运动员成功抓举杠铃时,测得两手臂间的夹角为120度,运动员质量75kg,举起的杠铃为125kg,示意如图甲,求该运动员每只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大小。

参考答
Tags: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考英语 高考数学 高考语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9年山东省滨州市第一次高考模..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