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全国Ⅰ卷)word版(五)
2010-07-21 11:55: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 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 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注释: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②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衬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2)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目的,需要考虑本身的意义,在内容上强调的作用,与前后文的联系。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 也是横宝贵的;②灯下的温馨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

(2)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解析】理解句子从本质上说是理解句子中形象、抽象的词。(1)需要考虑“那情景”指代的内容,“累世的家产”的比喻义,从总体上把握句意。(2)把握“喃喃自语的我”“无边的夜”“灯与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问:①文章一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中亲切的氛围,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解析】叙述中的人称,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根据作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形式。第一人称叙述是指文章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作者以“我”的身份在文章中出现,所叙述的都是“ 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但第一人称中的“ 我”,有时指作者自己,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或全文的线索人物等。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叙述是指作者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的笔法。作者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话,把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第三人称叙述是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广阔。这种形式的散文很多,高考涉及到的散文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事实上,三种叙述方法常常是相互交叉使用的,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叙述为主的,常常有人物的独白、对话等,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2)灯火下的祖孙相牵,是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灯火”这一意象的含义,需要综观全文,分清层次,逐个梳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六、(15分)

18、从下列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选词不得重复。(4分)

缀满   扩散   显现   赫然   铺满   陶醉

悄悄   映衬   汇聚   稳稳   散落   沉醉

上海世博会北京馆昨天首次为公众做了一次变换造型的演示。在大型屏幕由蓝色背景缓缓变成一片红色之后,气势恢弘的鸟巢图案就__映入眼帘。正当人们在议论下一个图案是什么的时候,只见红色__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颗晶莹剔透的水滴。在水滴逐渐__的过程中,屏幕上先是出现一个膜,随后变成多个膜,不一会儿,这些膜就组成了水立方的图案。随后水立方幻化成__点点繁星的夜空。令人称奇的是,夜空中的星星不断变大,最后__成一个巨大的圆形轮廓。伴着美妙的乐曲声,这个巨大的 圆形轮廓慢慢__为国家大剧院。正当人们为此景此情而__的时候,突然一片灿烂的晴空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晴空的__下,天坛祈年殿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答案】①赫然 ②悄悄③扩散 ④缀满 ⑤汇聚 ⑥显现⑦陶醉

Tags: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全国Ⅰ卷)word版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0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英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