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答案】C
【解析】A.“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
(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思路3:以“…”为线索,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主旨。
思路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
17.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
【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 “静趣”。
【解析】理解词句的含义。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领悟句子蕴含的哲理,谈谈对关键句子的认识。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要人为地“拔高”;②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七、作文题(70分)
18.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解析】作文《绿色生活》写作引导
总体上说来,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相对于去年的“品味时尚”来说,相对容易些,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的考生都有话说,都有东西可写,学生不会在考场上看到题目出现顿时的思维休克,但真正要写好,也非容易。这类题目是典型的易写难工,要写好必须在立意上高人一等。
一、关于此篇作文的立意,可以写环保,面对当今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我们要提倡过一种低碳的绿色生活。但这是大部分考生在第一时间内的第一思维,如果仅从此角度而写,很容易人云亦云,造成撞车。
二、如果通过写乡村宁静自然静谧的田园生活,化大为小,仔细刻画乡土人情,写出充满乡间气息的古朴的自然风光,激起人们对乡间绿色生活的回归的欲望,那将会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如果更妙趣一点,就抓住“吃”等日常生活来写,写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吃”上也越来越讲究了,越来越精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 什么都吃,而 身体疾病也越来越多,因而提倡一种绿色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如果立意更深刻写,将“绿色”看作喻体,“绿色生活”就是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绿色生活”喻指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面对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人心浮躁,感到前途迷茫,自杀、他杀的事件层出不穷,如“富士康十二跳”、前期校园恶性事件等,贪污、暴力、色*情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如重庆打黑中落马的文强、北京的“天上人间”的覆灭等。对此呼唤人们过一种没有世俗污染的自然的生活,崇尚生活的本真,享受人间的真情真爱的“绿色生活”。这样的立意就更高远,必能引起阅卷老师的青睐。
关于本文的文体,我个人认为写记叙文和时评文更佳,写记叙文可以通过描写写出乡村质朴的自然风光 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激起人们对乡村自然的“绿色生活”的景慕之情。写时评文,可以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果写议论文,写成总分总式,容易胶柱鼓瑟,过多扎堆,让阅卷老师产生视觉疲劳,难以出彩。
附:谢氏墓志铭
夫人享年三十七,用夫恩封南阳县君。二男一女。以其年七月七日卒于高邮。梅氏世葬宛陵,以贫不能归也,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润州之某县某原。铭曰:
高崖断谷兮,京口之原!
山苍水深兮,土厚而坚!
居之可乐兮,卜者曰然。
骨肉虽土兮,魂气则天!
何必故乡兮,然后为安?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C(3分) 2、D(3分) 3、(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4分)
4、(5分)(1)安徒生;《海的女儿》 (2)一是要进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愿或赞美。
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
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
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 B(3分) 6、 B(3分) 7、 C(3分)
8、(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 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我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三、古诗文鉴赏(10分)
9、(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
10、(1)泣涕连连(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行百里者(4)疑义相与析
(5)剑阁峥嵘而崔嵬(6)不知天上宫阙 又恐琼楼玉宇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11、(5分)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12、(6分)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13、(6分)
(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 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14、(6分)
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互相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 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 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 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 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15、C(3分)
16、(6分)
(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
(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 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17、(6分)
(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
七、作文(70分)
18、略
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化纤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駰、服虔、应劭诸家之诂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三四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20、“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分)
21、《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阿Q正传》中,阿Q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B.《女神 湘累》中,屈原在洞庭湖上说:“我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作者借此表现了五四个性解放精神。
C.在《边城》的结尾部分,傩送出走了,白塔倾圮了,老船夫也死了,老马兵觉得自己却成了翠翠“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
D.《哈姆莱特》中所写的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三人复仇的举动,既是为了各自故去的父亲,也是为了争得骑士荣誉。
E.《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 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23、简答题(10分)
(1)《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退缩并非天然正当的。如果单纯依据经济效率,则自然用地必然比不上农用地,而农用地又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