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2009届四川省武胜县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三)
2011-02-26 07:35: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③袁隆平不表现自己,哪能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

----------------------------------------

1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形成的共识。

B.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

C.它已经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

D.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中国古代思想家形成的共识”的说法过于武断;C项“已经解决了”的说法没有根据;D项根据第二段倒数第二句来看,它所关注的不是广泛利用自然问题,而是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B项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评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故选B

----------------------------------------

2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

B.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

C.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第三段恩格斯的论述只能说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而D项的表述夸大曲解了恩格斯论断的作用,故D错

----------------------------------------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

B.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

C.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内容的全盘接受。

D.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和理想化,与事实有出入,在原文中无根据,故选D.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 穿:毁坏

B.亡以帅先士大夫 帅:遵循

C.丞于用法疑 丞:通“承”秉承

D.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 从:跟从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从:使……跟从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约其走卒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 阙奏以利晋,唯君图之

C.因上堂皇,走卒皆上 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D.建又何疑焉 青麻头伏焉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副词表顺承,“于是,就”/副词,表转折,“却”B.均为连词,表示目的关系,“来,为了”。C.介词,表条件,“趁机”/副词,表顺承,“于是,就”D.语气助词,“呢”/兼词,相当于“于十之”(在那儿)

----------------------------------------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胡建做守军正丞时,常和差役们在一起,受到差役们的拥戴,因而差役们也甘心为他卖命。

B.胡建在诛杀监御史后,引用《黄帝李法》和军法给皇上,说这两个法令有矛盾,为了不给皇上添麻烦,就私做主张,杀了监御史。

C.胡建率领吏围捕刺客,被公主派人以伤自家奴为由弹劾,但最后被判决没有罪过。

D.胡
Tags: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题 高考英语 高考数学 高考语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08年8月温州市十校联合体第一学..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