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09 23:07: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学校拟制作“奥运史话系列展板”。请依据下面资料写一段话,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作为其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这块展板的文字说明。(6分)
第23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8日-8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7月29日首枚金牌诞生——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首位奥运会金牌得主。140个国家和地区派团参加本届比赛。参加的单位、运动员人数和比赛单项数目,均超过以往各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共有225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本届奥运会破11项世界纪录。获得金牌10枚以上的国家,依次是美国(83枚)、罗马尼亚(20枚)、联邦德国(17枚)、中国(15枚)、意大利(14枚)、加拿大(10枚)、日本(10枚)。就参加夏季奥运会而言,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只在1952年派团参加芬兰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未获奖牌。
?


参考答案:中国首枚奥运金牌诞生第23届奥运会是中国奥运史上的里程碑。在这届奥运会中,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夺得首枚奥运金牌。中国在这次奥运会上共获得1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位。


本题解析:考查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取材于北京奥运会这个今年的大热门,应该说并不意外,考查的形式也是考生非常熟悉的校园展板的文字说明。应该说命题老师是动了一番脑筋的,给了考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较好地处理了选拔考试、语文教学、学生生活三者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訇hōng然悸jì动嗟jiē叹迁徙xǐ偃yàn仰啸歌
B.迸bèng发教坊fāng哽塞sè删shuān除呕ǒu心沥血
C.浣huàn纱祠cí堂纶guān巾荠jì麦因噎yè废食
D.怆chuàng然汲jí取翁妪yù栏楯shǔn戛jiá然而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偃yǎn?删shān?噎yē)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无量藏泉是来自香格里拉的健康好水,是全球唯一的天然小分子活水,这种水有6大神奇功效:能护肤,能改善前列腺炎,能解酒、加强排毒,能改善通风,能降低血粘度等。
B.数学发展的这幅素描,尽管简略,但却表明数学的生命力正是根植于养育她的文明的社会生活之中。
C.天还没亮,敌人的先头部队就已经来到了村口,眼看一场灾难就要发生,由于一只小狗的惊叫,才使得20多人及时逃生。
D.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对于诉讼欺诈行为一般只给予训诫、罚款、和拘留的措施,这让那些制假、售假者有了可乘之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冒号后“能”字多余,语序混乱,“改善…‘前列腺炎”搭配不当。C.主语残缺。D.“给予”“措施”搭配不当。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语句连贯。(4分)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过黄花,
?
?


参考答案:示例:思念使诗仙举头望明月,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2分/句)


本题解析:仿写先看清事例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比着葫芦画瓢。一定要注意句式要相同或相似,然后看清楚有没有修辞手法。本题中写到诗圣杜甫和一代词宗李清照和他们的代表诗句,我们在仿写时,也要注意这些。
点评: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小燕所在的班级中“酷毙”、“哇噻”等词流行起来,她也觉得喊得很“爽”。不久,班里的同学开始使用“酱紫”、“GF”(女朋友)、“PMP”(拍马屁)等词语,起先她听得一头雾水,不知同学是从何处学会这种语言的,但很快也就学会娴熟运用这些词语。小学生们说他们不喜欢“一本正经”的话语交流,认为使用一些有趣的Q言Q语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而且简单明了,表达直接。
材料二: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一次,一个学生通过QQ给她发了条信息“酱紫,偶要稀饭,陈老师,88”。看到天书一样的网络语言,陈老师上网有意识的去接触网络语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了解,她感觉到,在小学阶段,网络语言应加以控制,不然,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则材料体现出的问题的看法(不少于150字)。 (7分)
答:                                         


参考答案:(1)在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问题上,老师和孩子各执一词。
(2)我赞成老师的观点: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应该加以控制。
A小学是基础阶段,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非常重要,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言,小学生缺乏判断力。
B网络语言频繁使用,会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符号,在写作中不知道该如何运用一些词语、成语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C网络语言爱使用怪字、替代字,让学生错误地以为语言就是如此简单,不会用心地去揣摩语言的表达。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等能力。第一小题要求概括材料内容,需要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意思,第一则主要表明了小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喜欢、有趣、好用);第二则表明了老师对网络语言的态度(要控制,有负面影响)。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即可。第二小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应该支持老师的观点),然后就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弊端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