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9 23:08: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书愤”的“愤”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内容?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出师一表真名世”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化用此典故的用意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愤”的具体内容是:因受阻,到老未能实现收复中原的志向。(1分)诗人矢志做“塞上长城”,北伐收复中原,但为投降派所阻,始终不能实现。“衰鬓先斑”“空自许”实际是对投降派的控诉,饱含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
化用了诸葛亮及其《出师表》的典故。(1分)诗人希望像诸葛亮那样施展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管诸葛亮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一直拼杀在对敌斗争的前线,而自己只能喟然长叹。(3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
整首诗歌,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小题2:
尾联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闲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通过________的手法来抒发作者_________的情感。
(2)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说:“看似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从诗中选择一个地方分析其中包含的丰富感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借事抒情 思乡
(2)“略”。(结合作者“见秋风”的叙述,或结合诗中寄家书时的情感活动或行为细节作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
(1)月明星稀,??,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2)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李白《将进酒》)
(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参考答案:(1)乌鹊南飞?绕树三匝?(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本题解析:熟记课文,不得有错别字,注意(2)的“馔”的书写。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10分)
钓船归
贺铸
绿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小题1: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5分)
小题2: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纯净。
小题2: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是炼意、炼手法和炼结构,本题主要是炼意,“净”应是作者内心的宁静、清净,句意是“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可见,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结合后面的“钓船归,鳜鱼肥”,知道诗人摆脱了世间的“芳菲”而独守清净的境界。
小题2:这是一道思想情感的探究题目,探究思想情感首先要明确诗歌的抒情方式,本诗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答题时描述出景物然后总结意境特征,最后点明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1)颔联中“空”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饯别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空字不仅写出了被送的人渐行渐远 ,同时烘托出诗人空虚寂寞的心境。
(2)诗人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亦可)的手法,借助眼前烟水、飞鸟、青山和白蘋等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想象别后友人的情景,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来表达离情别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