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⑵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桃花源记》)
⑶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⑷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参考答案: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⑷弓如霹雳弦惊;赢得生前身后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小题1:?,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小题2: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小题3: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小题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5:?,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小题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小题7: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8: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参考答案:
小题1:青青子衿
小题2:而卒莫消长也
小题3:可以横绝峨眉巅
小题4:屋舍俨然
小题5:臣生当陨首
小题6: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7:休说鲈鱼堪脍
小题8:干戈寥落四周星
本题解析:解题策略: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衿”、“卒莫”、“巅”、“俨然”、“案牍”、“脍”、“寥落”等字的书写。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按对有关作家作品的提示填空。
(1)白居易在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 ”,强调继承 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
(2)汤显祖是我国 最伟大的 ,他的代表作 ,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同青年男女爱情的矛盾,歌颂了他们的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斗争精神。
(3)巴尔扎克是19世纪前期 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共创作长、中、短篇小说 余部,总名为 ,代表作是《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这两部小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 统治所造成的种种罪恶。
(4)莎士比亚是 国 时期的著名 家和诗人,被马克思誉为“ ”。
(5)列宁曾称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是“ ”。还称高尔基是“ ”,称 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参考答案: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经》(2)明代戏剧家《牡丹亭》(3)法 90 《人间喜剧》 金钱(4)英 文艺复兴 戏剧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5)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母亲》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③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呜呼!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官赋》)
(6)不登高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参考答案:(1)夙兴夜寐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6)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