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2 10:40: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2008年5月31日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的日子,面对这个特殊的日子,你有什么想法呢?请你为2008年北京奥运倒计时百日写一则有一定文采的“奥运寄语”。(5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
(1)新北京、新奥运,将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爱中华,为华夏,将是华夏儿女带给北京奥运不变的心愿。(2)时光如梭,北京奥运仅百日;激情亢奋,直抒胸中豪壮气;“嫦娥”奔月,全国人民高举杯;绿色奥运,圆满成功振国威。


本题解析:
寄语的意思就是转告话语,如“寄语青年朋友”。其内容,一般是表达某种心愿,有时则是寄托希望的话语。拟写寄语,需要根据情境安排内容,语言要简洁而形象,感情要真诚自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    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②那个可避风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    一派苍凉。
③萍飘四方的游子    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A.惦念体味无论
B.惦念体会尽管
C.惦记体味尽管
D.惦记体会无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择近义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所提供词语的词义、词
性、程度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必须抓住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不同语素的意义区别,必须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辨别筛选,还应注意关联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正确理解为,①“惦念”重在“念”,“ 惦记”重在“记”。 ②“体味”与“苍凉”更搭配。③句子是一种假设状态,只能用“无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逶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而今安在哉?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和例句相同,都是判断句;B定语后置句;C宾语前置;D宾语前置。
点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无非这几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省略句等。最常见的是状语后置,又叫“介词结构后置句”,常常一段古文当中就有很多状语后置句。这些特殊的句子只要善于总结,都能很快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通俗是喜爱朴素的。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又何其朴素!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①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②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③“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④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⑤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⑥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A.⑤④⑥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⑥①
C.②③⑤⑥④①
D.③②④⑥①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做语句连贯题首先要整体理解句段的中心,例如本段谈的是““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比较②③⑤这三个句子,很显然只有第⑤最适合做起始句,因为这一句紧承前句对“通俗与庸俗”作了具体阐释,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然后比较AB,就会发现④句在文段中起着过渡作用,统领了下面的句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