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①
(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小题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4分)
小题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4分)
小题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采用拟人手法(1分),情景交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城的景象(1分),抒发了作者的沧桑凄凉之感(1分)
小题1:“一片伤心”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2分);但是这六幅图通过老木寒云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画”出了伤心之情(2分)
小题1:两首诗都借六朝旧事(1分)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从伴、陪二字可是拟人手法,落日、浮云等意象景中含情,情中有景。答题时要答出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
小题1:《金陵远望》一诗写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股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就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韦庄的《金陵图》是一首题画之作,好像针对高蟾反驳,为什么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罢了。请看这幅《金陵图》吧,上面古木枯调,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观点态度。两诗人都借古讽今,情感切入点为对现实的忧虑。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公安县
陆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陆游经公安人蜀已辗转八年,今回京“廷对”,停泊公安。首联中“辽”和“回”互相照应。
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
答:??
参考答案:“辽”表现了时间的漫长,空间的辽远;“回”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恩怨交织的情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
小题1:请简述“人间”一词在诗中的表达作用。(3分)
小题2:请简要赏析本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人间”涵盖了诗人以往所有历经之地(1分),从而对比(1分)突出了大林寺桃花盛开时节的不同凡响之处(1分),表现了大林寺一带幽深、神秘、别有洞天的特点(1分)。
小题1:诗人目睹大林寺桃花此时盛开的奇景,异常惊喜(2分。不说“惊喜”,而使用“喜悦”“欣喜”之类不见惊异之情的词语,没有提及“喜”的程度,此处给1分);因春日易逝而产生的失落伤感一扫而空,在说佛谈禅之地顿生超凡脱俗的感悟(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人间相对的是仙境,所以用人间来对比山寺。答题时要答出对比的目的是突出什么,表现了什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长恨春归,转入此中来等词,可见作者因春归而带来的伤感却因为遇见山寺的桃花而烟消云散。答成“在惆怅失意之中顿感新的生机和希望”或类似意思亦给2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李 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这两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而《春夜闻笛》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
(2)《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春夜闻笛》借大雁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愁。(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1.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提贞于孟陬兮 摄提:星名,指寅年
B.又重之以修能 修能:美好的才能
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内美:内在的美德
D.日月忽其不淹兮 不淹:不被淹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搴阰之木兰兮
②惟草木之零落兮
③肇锡余以嘉名
④又重之以修能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3.对“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句表明屈原出身于楚贵族正室,身世非常人可比。
B.从“苗裔”来判断,屈原应是苗族人的后代。
C.由“联”“皇”可以推断,屈原的太祖父曾经是皇上。
D.此句表明屈原出身高贵,是楚王室后裔,所以他必须要为他的应得之位奋斗。
4.对“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句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诗人具有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
B.说明诗人在被楚王放逐后,曾经管理过花草树木。
C.此句运用了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即互文见义的表达方式。
D.句中的木兰喻指美好的事物;宿莽喻指丑恶的东西。
5.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诗人自述了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的由来。表现了诗人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B.三、四节“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写出了诗人一生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品行。
C.第五节写诗人深感时不我待,借以慨叹时光飞逝,引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D.最后两节用“美人”比喻诗人自己,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参考答案:1.D
2.D
3.A
4.C
5.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